分享

突出村志特色十法

 yzsr273 2021-08-14

村庄特色是通过比较而凸现的,它是相对的,其特征在于以量比较体现为大、多、全、独有等;以时间比较体现为早、新等;以速度比较体现为快;以质量比较体现为高、精、优。所以要从抓住大、多、全、独有、早、新、高、精、优这几方面去收集资料和编写村志。由于村庄特色是村志最重要的根本特征,因而,很多村志在如何突出村庄特色的做法上作了相当多的探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

样书压缩字4.jpg

一、单独立志法

此法业界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为了突出村庄的特色,围绕此特色专门出版独立的专业志书。比如全国文明村平阴县孝直镇孝直村,在出版村志的基础上,该村接着又开展了《孝直村文化志》,这就是专业志。一个村能否单独立志除了该村要有特色外,还需要该村有经济实力和村委两会的领导重视。村级出专业志在全国为数不多,但也并非唯一,如《高碑店村民俗文化志》《白沙洲村文化志》《玉溪镇文化志》等等。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突出村庄特色,把特色部分升格为专业分志级别来记述。村志一般由村区划、环境和资源、基础设施、农业、工商业服务、旅游、政权、团篇、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体育、人口、村民生活、社会保障、乡村风俗、方言、社会问题、精神文明、人物等各专业分志(篇或编)组成,各编(篇)有的也叫分志,单独立志有的认为是把本属于这些编篇中的某个章节事物单独列成篇来写。这一说法的内容与下面提级升格法中把本应属于章节内容升级为篇(编)相同。这样的案例也不少,以青岛崂山区的《枯桃村志》为例,枯桃村600年的花卉发展史。全村家家有花,人人养花,三分之二的农户成为养花专业户,有岛城“花卉第一村”的美名。《枯桃村志》抓住这个特色产业,从谋篇布局到文字描述无不重点突出,篇目设置中将“枯桃花卉”单列一篇,下设五章二十节,包括“发展概况、品种和栽培、传统名花、花卉交易、百花园规划建设”等内容,使人阅卷便知是枯桃村,也从侧面较好地反映了枯桃村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枯桃村的经济发展。

又如《张秋镇志》,第二编的题目为《张秋运河》,如果按正常分类,运河应是文化篇的个章节,但《张秋镇志》把张秋运河做为了专业分志来写,二且排列在第二编,并以“张秋运河”作为编名,以突出其特色。

二、提级升格法

即把具有村庄特色的事物升格。记载时,目上升为节,节上升为章,章上升为篇的做法。章升为篇与上面单独列志法第二种解释相同这里不再重复介绍。对于提级升格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某些特殊的事物,对该村来说比较有特色,此时,做“升格”处理是合理和必要的。如青岛市崂山区大河东村的汽车运输业比较发达,按常规应把“商业贸易”列为章,“汽车运输”应该是其下面的一节;但《大河东村志》却把“汽车运输”作为“工商副业”篇的专门的一章与与商业贸易、建筑建材、手工业、养殖业并列,且放在“工商副业”篇其他章的首位。

反对的声音认为,随意升格会造成父子同级,破坏志书的整体性,使志书层次不清,交叉混乱。也有人认为,提级升格法只能把条目升格为章,不能升级为编或篇。笔者调查发现,许多村志为了突出特色都采用了提级升格法,许多也都升格为篇(编)了,比如上面提到的《枯桃村志》、《张秋镇志》等。

本书综合相关村志及地方志的编写经验,对待升格法,应大胆使用,但要慎重不能过多。一部志书中条目提级升格为(章)最多用两三处即可,一般不升格到编(篇);特色特别突出可写的东西较多能够撑起一编(篇)才可升格为编(篇),但一部志书把条目内容升格为编(篇)做法最多只能升格一处。如果提级升格过多,整部志书就会给人逻辑混乱的感觉,反而会让人看不出什么是特色。村志也与景物一样,万绿丛中一点红,红色才引人注目,如果都是红色也就没有引人注目的了。一部村志偶尔有一个提级升格到篇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特色,如果有好几个甚至于所有条目都升格到篇,那就是一篇混乱。

三、多角度展示法

即从村志篇目到村志各部分共同体现村庄的总体特色。村志篇目的总体要求是统一的,但是,各村的村志篇目又绝无一模一样,这是由各村特色不同所致。因此在制定篇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反映村庄的特色。一村的特色,又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各相关部分共同反映。如风景旅游胜地,绝不能只从几个旅游点反映,要追溯历史,还要写出人文情怀。又如要突出资源村的特色,不能只记资源的开发和生产,还要记地质、资源以及由企业兴起和发展而带动起来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的发展。

四、直接揭示法

一般来说,村志述而不论,村庄特点总是寓于记述之中,让具体资料来体现。但是,村志中也有一些特殊部分,如总序、概述和章节下面的小序,不但能记述,而且可以适当地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这样,村庄的新鲜事物、首创经验等就可以在这些部分直接揭示、明确说明。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做法。

五、提前详记法

即把某些具有村庄特色的事物,置于同一层次的首要位置上详记。如上面提到的大河东村,该村汽车运输较发达,是该村的特色,故《大河东村志》就把汽车行业做为工商副业篇的第一章来记述。

六、增设类目法

即对具有特色的事物,在有关章中增设类目,详加记述,甚至可以对其中的一些特色事物,专文撰述,作为全志或有关章节的附录,还可以出现专记的形式,在正文中出现。如有资源的村可以在“自然资源”章中,增设“村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节。在有特产的村,在篇目的章节中,就可增设相应类目,详加记述。有些地方一些极有特色的事物,如果分类记述可能会出现肢解的现象,破坏事物的整体性,用专文专记的形式来反映,就集中有力。如南京长江大桥,如果要按志书一般分类记述,公路桥归公路部分,铁路桥归铁路部分,桥头堡公园归园林部分,很难看到全貌,而且容易造成疏漏,读者又不易查找,如果写成专文“南京长江大桥”,那就不会有这些弊病了。

上面提到的《张秋镇志》对张秋运河的写法也是采用了此法,张秋运河涉及到运河管理、仓储漕运、运河古镇、运河人物,如果把“运河管理”放到基础建设篇,把“仓储漕运”和“运河古镇”放到文化篇,就很难让人看到张秋运河的全貌。

这个类目既可以是篇,也可是章,还可以是节,这需要根据情况而定。如《贾村志》的《自然人文》篇就增设了《说说贾村人》一章。

七、浓墨重彩法

即对有村庄特色的事物施以浓墨重彩,详细记述。

八、图文并茂法

即对有村庄特色的事物,除详细记述外,还可以辅之图、表,使事物愈加形象鲜明,富有直感,表格可使资料愈加密集,一目了然。

九、扬长揭短法

一些村志在强调特色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反映村庄的优势和长处,而忽略了村庄的劣势和短处,以及它们形成的历史原因。实践证明,地方特色应是优势和长处、劣势和短处两个方面的综合。因为只有全面正确地反映一村的长短优劣,才能为正确地制定一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客观依据,便于扬长避短,全面发展。扬长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发扬光大;揭短的目的也很明确,是为了避短,变短为长。扬长揭短法,是村志展示地方特色的一个很重要的做法。

10、同中求异法

在村志中必然不可回避地要记到一些全国、全省、全县的共有事物,对这些共性事物的记载,要细心地同中求异,在相同的背景下,要找出做法的细微差异,效果的细微差异,努力记出同中之异。

总之,在村志编修前,应该对该村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考量,分析什么是这个村的特色,不断挖掘,丰富有关地域特色的资料。在篇目设计上可以打破常规,不拘泥于或沿袭过去老篇目或现行统一模式的新框框,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准确把握新时期的主旋律,去设计新的篇目,同时不拘一格,该升格的升格,展开来写,彰显村庄的地域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同我异、人略我详、人后我先”。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浓墨重彩村域地方特色,但不能写成抒情散文或小说,必须用史笔来写,这点已经有专门的章节来介绍,这里不再展开来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