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报:白丁评析《初恋》、游泳的鱼评白丁的《初恋》、边城妇评游泳的鱼的《初恋》、谢燕云评张翠云的《等》

 中诗报 2021-08-14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初恋

文/守侯(呼和浩特)

心思放在窗口的一剪月影

梦里的衣裳没有系紧

一把锁锁着抽屉里的朦胧

书写的日记    写成了小诗

似懂非懂

羞涩的心动    没有打开

便在花蕾中雕成石像

年轮将你

重新带进我沉睡的夜

将两柄记忆的叶梗

扯成床幔

遮挡你眼中火红的欲望

我将手磨出血泡

掘出了深坑

把挂锁的日记深埋

成了花冢

        白丁评析守侯的《初恋》诗海浩瀚,但入笔为诗,从未定论,自古没有一位文学名家敢放言规论。诗,是以无常笔触,去弹动有形的灵情,让人读后产生无限联想、打动,也许,这就是诗词创作最终目标所在。写《初恋》,同创作其他题目的诗歌一样,不能脱离生活。源于生活,服务于灵魂和情境。

      这首诗开头一句,从作者心理活动“心思”,到一种自然现象“月影”,用“放在窗口”巧妙连挂,其意境背景一句分明,让人联想到白昼红尘中不可偷闲的情状,只好泻墨于“一剪月影”的夜间,写我欲写,诉我欲书的“心思”。而“窗口”一词,十分恰到好处,打开了心灵堵塞的出口!真正意义上的“心思”,完成了对“一剪月影”的寄托。效果同“床前明月光”一样,单纯、幽静,并不喧然,这种生活境界,仿佛读者随之而去的,只是看到“月影”弹射出窗口那一际深邃的幽蓝,但与“心思”搭配,相信每位读者,都愿意且迫切地窥读,那颗夜锁静室但又窗口影映的“心”,究竟要何去何从!

       第二句,“梦里的衣赏没有系紧”,这句意指略显突兀境,但细细品读,日常穿衣系扣,是一种简单不过的生活行为,既然“没有系紧”,势必在笔中故意留下一种让梦放松的悬念,如果我们单从“衣裳”“系紧”这一名一动两词去品读,就会失去“梦”,失去“心思”、“月影”,何不放纵品读,让“梦” 放纵、松绑,寻觅一种幽独之中,那个灵魂的驰骋!

      第三句,“一把锁锁着抽屉里的朦胧”。我们在读诗时,并不需要作者句句碰撞主题,否则会上直白无味的当。但在上句关联的作者意境中,可直奔几个中心词,这句的亮点在“朦胧”一词,但需要“锁”与“抽屉”的严格维护!这种意境伸入生活碎琐物象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亚于让“朦胧”坐了大牢,封闭而又无奈,欲诉难言,欲放而无纵,让“心思”委屈到了一种极限状态。此时,我们忽然才明白,为什么全诗首句非要把“心思放在窗口”,是作者为了从“抽屉里”、从夜晚封闭的居室内,放纵“朦胧”,为“朦胧”赋予一种心灵上的交待。

         那么,如何交待?看第四句:“书写的日记     写成了小诗”!这句小而实,成为希望打开抽屉之锁的机巧钥匙。既然无以释怀,权且以“日记”、“小诗”来打发一种“抽屉”光阴,用文字的小诗兑换朦胧的释放,做为“心思”依托!全句中心词为“小诗”,而恰恰是,抽屉的锁结本身在物像上并不宏观,用“小诗”做为钥匙,足见写作的盈实与灵巧。第五句,“似懂非懂”,正中“朦胧”,直击青春期对于“恋爱”的深彻判定,在味觉上如吃一颗生苹果,酸多甜少,而人们都说苹果味道不错,作者一边品尝未熟果实,一边探问着关于“好吃”的神秘,左右为难,“似懂非懂”。

       我们在品读时,往往会疏忽作者创作中句式、段落、意像、情境之间的相互穿插与滑翔。一句诗品到“为什么?”,不妨从诗的句中、段中、全诗中,求救一种跌宕、均衡、去向,这样才会把握诗的明媚和优美!多想,每位读诗人都以超越的高度,去稀释作者诗中情愫的浓度,以达到全部削化,点滴不留!任何诗,都有它的短长,而尺长寸短,各有春秋,我们是在阅读,而不是挑肥减瘦!

      “羞涩的心动    没有打开,便在花蕾中雕成石像”。第二段两句两词,“心动”拨云见日,承前启后;“石像”点缀“心动”,并进一步构筑初恋在相关背景中的形象塑造。心思~梦里~朦胧~小诗~似懂非懂~心动~石像,通过这些词的首尾串缀,不难看出,作者对初恋的倾情,已入墨到一种“花蕾中雕成石像”的境界,无语,痴情,对于周围环境,已不计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第三段首句,从“石像”的喻意中,为了寻求一种解脱,笔意轻滑,轻松地找了一个喘息的借口:“年轮将你”!年轮既指光阴,具体而言,即从初恋时光到现在“雕成石像”,作者从眼前位置,忽然把心思又拉回到一种过程,这种背景的替换仅仅用了两个字“年轮”而完成,然后直书一个“你”,完成前面所有概念、物像、意境、目标的第一次点击,让初恋的对象浮出水面。然后“重新带我进入沉睡的夜”。而“重新”一词,恰恰说明两种道理:其一,之前的“心思”之境因“我”而起;其二:“你”的出现,又把“我”(其实是“初恋”)带入这个“沉睡的夜”。

        在这沉睡的静夜中,“我”的心思,究竟要游离在哪里?

       “在两柄记忆的叶梗”。这一句,是全诗的分水岭。“记忆中的两柄叶梗”,应该是作者与那个“你”一种初恋的见证物,且每人一柄,“叶梗”一定使他她们有过“初恋”的怡动,但因某种意外事件而使美好的“叶梗”变形,变得撕碎了美好的回忆,变得让“当初”不再那么如痴如醉,“扯成床幔,挡住你眼中火红的欲望”,一连串的词缀涉及的情感,意境急转直下,让“心思”冷落掉无穷的追忆,这里肯定发生了某种问题!但无从考证!

         我们知道,黛玉葬花时拎个小花篮,行姿娇弱,形容美妙而忧郁。但这些搬到现实,并未让作者青睐曹雪芹的写法,而是以“将手磨出血泡”入笔,深彻地让读者体会到一种血的见证:不忍心掩埋(日志),但又无意存留(日志)的完美!“深坑”一词,与“血泡”形成事实上的呼应。我们知道,随便刨个小坑,是不会引发“血泡”的,真实而生动感人。

         最后两句,从作者的立意看,只返回到“挂锁的日志”,对此之前的一切“心思”再无心着墨,宣告一种美好的沉思已从此不再,或至少减半!“成了花冢”!!!

        全诗思路缜密,跳跃跌缓有致,内容简明而内涵丰富,分段明晰,意境深沉而合理,对主题的发挥步步联袂,分成两部分,前三段为第一部分,后两段为第二部分,诗眼为最后一句。令人品味很深!

读白丁的《初恋》

文/游泳的鱼

         白丁老师的《初恋》,我看了无数遍,疼了无数回。大师之作啊!很想说说自己的感受,但是总有些不敢,想自己的浅薄如何敢在大师面前指手画脚,敢对大师的作品评头论足呢?但是不说就像堵在胸中的一个块垒,梗的难受啊,更像是爱上了一个女子不说的感觉呢。

         诗人以静夜起笔,“听到文字的上空岁月的声音”,这种描写回忆的手法,凸显出在回忆中心灵与往事的对撞,文字与灵魂的对撞。“明锐而忧伤”,也只能这样了,还有别的情感能代替吗?

        紧接着急转直下,“再也模仿不出自己,当初那个月朗星稀的少年”,用“月朗星稀”形容一段花样年华,实在是太妙了。把少年的纯洁美好简单一下子勾画出来,实为高手!”

         四目相对,如何度命“其实就是对命运的顺从和无奈,没有激情的岁月,也只能这样。

          跟着平地一声雷,“只记得后院的枫叶,燃起一地的火红”,诗人在岁月的风霜中,有着一张火红的枫叶夹在书中,偶尔翻出来,引发滚滚的激情。在这里“后院”也可能是诗人的暗指,是指现在的女人或是曾经的感情。朦胧的手法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也就是所谓的诗歌张力。

         不能说,不能再说了,都这个年纪了,都这番经历了。于是就有了句“煎熬着情感初开的不语”。最后的几句道白,诗人排比着一个忍字说出了无奈和留恋。唉,说什么都老了,都晚了,不说出,也是一种美!美在自己心中:“我很开心,就是不告诉你”。还有一种揶揄的味道。

       “再听不到你微笑的轻吟”,收尾一句把回忆写的很美,笑容也有了声音,像歌像诗。

总得来说,这首诗歌结构巧妙,用词节省,手法轻灵,语气语境皆叮咚有声,实在是首好诗。只是读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写不出那种至美的感受。见笑了!

附原诗

初恋

文 / 白丁(呼和浩特)

静夜

所有气势都已睡熟

文字的上空

传来岁月摇落的声音

敏锐而忧伤

当一切都已过去

再也模仿不出自己

当初那个月明星稀的少年

在四目对视的光阴中

如何度命

只记得后院的落叶

燃起一地火红

煎熬着情窦初开的不语

一句道白

比民谣渺茫

一忍再忍

忍丢了雁落        

忍丢了鱼沉

忍到花褪残红

再听不到你微笑的轻吟

【边城妇评诗———也说游泳的鱼的《初恋》】

初恋

文/游泳的鱼(清水河)

卡住那个夏天的发卡

把23岁卡得生疼

二十多年的时光好似一匹快马

你的王子没有白马

那个夹在相册里的夏天

已经枯萎成一朵干扁的花

初恋只是个标本

当个书签正好

        游泳的鱼这首《初恋》简捷明了却独具匠心,在超自然中体现了诗人智慧和达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八  句分四个小结,每个小结 是一个意思,几乎每个字都有很深的寓意。“卡住那个夏天的发卡把二十三岁卡的生疼”,那个夏天直接点题证明了初恋的美好像夏天一样,他却不加以用具体的情景去赘述,给人留下了很深的想像空间,让人似乎已经感觉到了鸟语花香,甚至连空气都散发着明媚的朝气。“发卡”把一个青春美好的女子形象活灵活现的突显出来。更加重了那个季节和初恋的美好。又一个“卡”和“疼”嘎然而止让初恋只留在那个青春懵懂的季节。这无疑说明了诗人调遣文字,张弛有度的能力,也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掌控能力,很是智慧。

       你的王子没有白马,最是精妙绝伦之笔,没有白马的王子怎么能赶上如逝的流年?被时光摔掉也成了合情合理的自然之笔,诗人构思之巧妙真是让人叹服。初恋最终只是初恋,又一个点题之笔。道尽世事沧桑变迁,也不失惋惜之情。

        “那个夹在相册里的夏天,已经枯萎成一朵干扁的花”。把枯萎的初恋定睛在相册里,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回忆。如果一个人,人到中年还留恋着他的初恋,他的人生是不完满,不成功的,因为每个季节都有他的美好,夏天已经过去了,其他的季节正在以其更繁茂的势头次第盛开。所以“初恋只是一个标本”,让整个初恋美好而理智的合上扉页。让它成为感情的一种延伸体。这才是精彩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诗人,集文字的内涵精略和智慧于一体,让诗的意境不着痕迹的无限放大。

张翠云的《等》赏读,诗评:谢燕云(兰芬芳)

等你

文/张翠云(呼和浩特)

我在暗夜等你     

这不可测度的暗,深不见底

走不出去    又静不下来

让曙光遥遥

只是一个冥蒙的影

就攥住了      心       

还有几世的情缘

远处   星光摇曳

无数渴念滋生

真想一跃而起   跳出

这囿人的牢笼

让生了锈的心

重获新生

浓雾不见月影   

只有我

偶尔也有臭虫嘤嘤而过

却苍白的   

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就这么等     

兀然孤立   静默无言

        “我在暗夜等你”一个“暗”字,深不可测、无边无际,体现“等”的痛苦之深。用词平常,不直接用“缠绵悱恻的词”,缠绵悱恻跃然纸上。

       下文……“只一个冥影,就攥住我的心……”,体现作者用情至深,以及对爱情的尊重;

       “……静不下来”,说明作者一直在瞭望着“心中情人”的归来,痛楚缠绵,却不言;

      “真想一跃而起,跳出这……”,作者想脱离“情苦”,却对那个“冥影”强烈的思念;“浓雾不见月影”,让感情得到升华。

       结尾“兀然孤立、静默无言”又和前文的“只有我”相联系。整篇文,若去掉中间部分,开头和结尾一句,自成一首诗。诗歌,结构严谨、感情细腻、通达,跌宕起伏,堪称上绝好诗。

声明:原创作品,报刊采用和网站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诗歌报,并请与作者联系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推出的作品均出现在256上网导航的热文推荐,优秀作品有360图书馆收藏。

中国诗歌报★简约阳光厚重

《中国诗歌报》纸刊和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坚持“发表原创,繁荣诗歌”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当代诗人。

     投稿须知 1、作品为王。 2、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个人图片、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3、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zgsgb3@126.com4、来稿七天内没有处理请投往他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