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山市第三大岛----麻风岛

 台山画报 2021-08-14

死亡之岛----台山“麻风岛”大襟岛

遥望台山市赤溪镇东南面14海里外的海面上是台山第三大岛,面积有9平方公里。在岛的东北部建有一所麻风病院,多年以来,附近居民一提起大襟岛,马上就会联想到它的与世隔绝、荒凉孤寂及可怕的麻风病人,人们称它为麻风岛。

透过蚝苗场望见的大襟岛

远眺大襟岛

随着小船靠近看到的麻风病医院

靠近岛时见到的蚝苗养殖场

登岛见到的养殖户的小船

大襟岛麻风病院,1921年由一名美国传教士和华侨梁耀东筹建。九十年来共收治过1200多名麻风病人,最高峰时达到500余人。2000年医院有康复人员280人,2010年底即将搬迁时为44人,平均年龄76岁。

2011年1月9号,大襟麻风病院的44名康复人员全部撤离了大襟岛,搬往东莞的泗安麻风病院。

岛上新建的临时建筑

来自国外的神父和修女们建筑的住所

欧美式建筑的医院大堂

欧美式建筑的医院大堂

欧美式建筑的麻风病房

欧美式建筑的麻风病房

欧美式建筑的麻风病房

欧美式建筑的

资料记载,大襟医院于20世纪20年代由名叫力约翰的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倡议创办。在军阀的支持下,西方教会风格的医院得以建立,很多房子的墙壁厚度达70公分,可以抵御台风、大浪,俨然一个个军事堡垒。在那个年代,除了石头之外,其他的建筑材料均从海外运来。1951年,医院由台山县政府接管。1994年,澳门明爱服务中心成了给予医院最大帮助的慈善机构。1997年,中心出资200多万元,添置了快艇、发电机和太阳能热水器等物件,改善了医院的设备和环境,并分批派遣外籍修女以帮助照顾病人,每批3位成员,服务期限为3年。最后一位修女于2007年1 月2日离开,从此到现在是没有修女在此服务。政府派了医务人员在此上班。

七八十年代应该是大襟岛的黄金时期了,最多时达到500人。大家种果树、种菜、砍柴、养猪、捕鱼等,收获不仅自给自足,还可以卖出去,有了集体的存款。

因教会模式的麻风病院禁止病人之间结婚,老人们走一个少一个,医院进入了暮年。2008年,随着澳门神父和几名印度修女的离去,大襟医院彻底没落了。

在岛的南面,是岛上唯一的一条村——南湾村,曾共有300多名渔民聚居于此。由于交通不方便,生活不便利,村民已经陆续撤离小岛,搬到赤溪镇。与珠海市的高栏港、大芒岛、荷包岛毗邻,与上下川岛遥遥相望。

岛还遍布各种色彩的石头。南码头处是一大片的石滩,层叠有致的石块、石头高低起落、形状怪异,有单色的,也有多彩的,更有色彩混合而成,有着韵律的美态。海风携着海水冲击在石滩上唱出声声浪曲,美妙醉人。今日这里已成了垂钓及露营爱好者的乐园。

一些礁石上长着紫菜

资料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