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教育学之强化的奥秘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8-14

十一、强化的奥秘

通过小老鼠的实验,斯金纳把“强化”这件事整的明明白白,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并推而广之应用于人的学习。这套理论挺唬人的,我就用一个例子来说吧。

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多好的孩子,你是不是希望他以后总是这样?当你希望孩子的某种行为在以后的日子里发生的频率增加,那就要动用强化机制。怎么办?有两种方法。一是给他一个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身体拥抱、零花钱,或是某种机会,比如可以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被奖励所强化,以后就会得到发展和巩固。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你可以用减少某种令他厌恶的事情的方式,变相对他进行奖励。比如,每按时完成作业一次,就免去一次洗碗的任务。还可以这样,每次按时完成作业,你立即闭嘴,停止对他的唠叨。你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谆谆教诲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折磨。这样做也会让按时完成作业得到强化。但这是“负强化”,第一种方法是“正强化”。无论正负,强化的目的和作用是增加或增强某种行为。

下面说说惩罚。惩罚和强化相反,目的和作用是降低或减弱某种行为。你一定要注意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惩罚不是负强化。还以上面的例子说明。

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多好的孩子啊,你一边夸奖孩子,一边对他说:时间还早,把英语单词背一背吧。孩子立即皱起了眉头,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他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一旦开口,你有一万句话等着他呢,长篇大论、絮絮叨叨。你知道吗,在这种时候,你本应该启动强化机制,却稀里糊涂的启动了惩罚机制。孩子会认为自己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不快,还不如不按时完成呢。在惩罚机制的作用下,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将被弱化。事实上很多拖拖拉拉的孩子是充满激情的家长和教师培养出来的。简单地说,惩罚就是通过增加厌恶或减少愉悦的方式减少某种行为。

在你决定采取强化还是惩罚之前,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你希望这种行为在以后增加还是减少。希望增加,那就要强化,希望减少,那就要惩罚。比如,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你怎么办?你可能这样对孩子说,赶紧写吧,写完了就不用你洗碗了。也可能会这样做,端上一杯热饮,送上一块糕点,满脸堆笑,近乎乞求地让孩子抓紧写。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这些行为,都是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奖励,是强化而不是惩罚。结果呢?孩子就会越来越不按时完成作业。

还有就是消退机制——让已经形成的行为和习惯减弱乃至消失。切断强化,增加惩罚,是消退机制的基本方式。孩子见到玩具就想买,不买就大哭大闹,于是你就买了,他也养成了哭闹的习惯,搞得你不敢带他出门,毕竟孩子在商场里满地打滚,你会觉得很没面子。你用购买玩具强化了孩子的哭闹行为。怎么改变这个习惯?很简单,任他哭任他闹,就是不买,哪怕嗓子都哭哑了,绝不对哭闹行为进行强化。同时还可以增加惩罚,告诉孩子,每哭闹一次就扣除三十元零花钱。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改善。但是,消退机制就怕被中间打断,这将给消退带来更大难度。比如,你的孩子正在商场哭闹,你决定静观其变。这时候,你的同事从对面走来。他是个非常热情的人,见到这一幕于心不忍。他批评了你,并掏钱给孩子买了玩具。结果呢?孩子的行为得不到纠正,还会更加顽固。下次哭闹,他不仅希望打动你,还希望把别人打动。

强化也会,惩罚也好,消退也好,它们都建立在一个原理的基础上,那就是结果对行为的塑造。因此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结果一旦消失,已经养成的行为也会消失,已经消失的行为还会出现。用什么东西、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强化和惩罚,才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课堂上老师习惯用小红花鼓励孩子。小红花满天飞,课堂热热闹闹。“这可能是假积极。”我对一位老师说。“我知道,”他说,“那也总比不积极好。”我明白了。一位知名校长总是问我明白什么了,后来我意识到,明白了不说才算是高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