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暑假我做主——行为契约的制定

 长沙7喜 2017-07-21

在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快乐学习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共同开展的“京师家长学堂”暑期家长课堂之后,不少家长开始好奇,行为契约是什么?制定契约有什么用呢? 以及,如何制定契约呢?

 

什么是行为契约?

 

行为契约,也是一种合同,是一份“具体的、书面的协定,规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情境中需要做出的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惩罚”。行为契约可以分多种,根据签约方的多少,可以将行为契约分为单方契约、双方契约,和集体契约。

单方契约中,寻求改变某一种行为的一方(如,孩子),与契约管理者(如,家长)一起协商安排奖励和惩罚。

 双方契约中,签约的两个人都需要确定要改变的行为,以及要对目标行为实施的奖惩措施。例如,在制定暑假计划时,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早睡早起,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孩子希望家长能够陪自己一起出去锻炼。通过签订契约,改变两个人的行为,使得双方都感到满意。

集体契约中,有多人同意采取一定程度的行为,从而获得某种奖励。例如,数学老师和学生商定,期末数学考试95分以上的同学,不需要写暑假数学作业,就是一种集体契约。

 

我们常用的家庭行为契约,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签订的一份“行为计划”,之所以称之为“契约”,是因为制定计划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参与其中,在认为契约合理后作出承诺。通俗的说,就是制定行为计划。


制定计划还不简单?关键问题是,我小时候也总是做计划,可是,计划通常只执行不到一天,所以做了计划也没用啊?

 

行为契约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做计划噢,它包括了计划,以及奖励和惩罚,有了奖惩,计划就更容易坚持执行。

 

行为契约有什么用?

 

孩子暑假不好好写作业,天天看电视玩电脑?让孩子按时起床比登天还难?孩子长大了,可以帮忙收拾屋子,怎么叫他都不理?这些,都可以通过制定行为契约的方法来解决~

 

行为契约真的有这么神奇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就开始将行为契约用于家庭中,研究发现,行为契约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睡觉(Robinson & Sheridan, 2000),而且能够提高孩子的责任心(Dodge, Nizzi, Pitt, & Rudolph, 2007)。

 

此外,行为契约也可以用于课堂管理中,老师可以通过和同学们签订集体契约。研究发现,集体契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课堂中的小动作(邱高明 & 吕济彩, 2008),增加交作业量都有显著效果(Bowmanperrott, Burke, De Marin, Zhang, & Davis, 2015)。

 

 

行为契约的制定和执行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责任心,也能够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在本次的家长课堂中,不少家长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