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凌厉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他是真正的人间天使

 六月的自留地 2021-08-15

《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有许多人,许多事让人感动。

白雪,为了商鞅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主动退出。

荧玉,为了商鞅,收敛了所有公主脾气,甘愿做一个体贴、温柔的妻子。

秦孝公,为了秦国的富强,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赢虔为了秦国变法,为了护法,失去了自己的鼻子。

还有许多许多人,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

可是,大家都忘记了一个人,他的所作所为才是最令人感动,称得上大义的,他就是商鞅。只不过,他的唯法是从,让人感觉不到温情,他那凌厉的外表掩盖了他那颗火热的心,然而,却是他的一心唯法,他的凌厉,才是真正的为民所想,是真正的热情,是真正的人间天使。

商鞅,他是一个心胸博大,是一个着眼于天下大局的人,他要通过实现自己的理想来为天下人谋幸福。

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个明君。

只有明君,才能真正理解他,明白他,能够支持他变法,打破旧有的传统,牺牲世族利益,实现大多数人的幸福,进而实现国家富强。

也只有明君,并且是心性坚韧的明君,才能在变法过程中,抵抗住世族的压力,披荆斩棘,做他坚强的后盾,真正的实现变法。

这才有了商鞅三次面见秦孝公,一试、二试、三试君心,来测试秦孝公是否是他要找的明君强主。

在古代,在封建君主制度,从来都是君试臣,君挑选臣子,君决定是否任用臣子,从来没有臣子挑选国君的先例,可是商鞅做了第一人。

因为他知道,他将要做的是什么,他做的是彻底推翻原有的制度,建立一套新的国家政令,是要牺牲一个国家最有权势的那些人的利益,给更多的贫苦之人谋福利,他会成为众失之的,会给自己招来骂名,会给自己招来杀人之祸。

如果他不能给自己找一个坚强的后盾,他不能保护自己,那就别提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别提为更多人谋福利,创造幸福。

所以,看似商鞅很傲,做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举动,自己选择要辅助的君主,其实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要不然他很可能成为变法半途而废的吴起。

商鞅通过三次面君,确定了秦孝公就是自己要找的明君强主,就是那个能让自己实现理想的明君。

第二步,全力以赴在秦国变法。

为了让广大群众相信秦国变法,他巧用徙木立信,增强民众对官府的信心,为秦国变法拉开了大幕。

农耕奖励法,军功授爵汉,编民什伍连坐法,客栈盘查法,私斗治罪法,随着这些新法令的颁布,激起了贵族和疲民强烈的对抗心理,因为贵族不再有贵族的特权,疲民不再能游手好闲。

在这种抵抗心理作祟下,在郿县发生了惨烈的民间战争。

因为天旱争水,孟族、白族、西乞族与戎狄发生了三千多人的大混战。

商鞅为了维护法令,为了彻底阻止民间私斗再发生,一次在渭水河摊杀了七百多人。

商鞅因为这次事件,被很多人说成是酷吏,说他残苛庶民,滥施刑杀,横征暴敛,被很多人误解。

但是,这次事件真正的体现了商鞅一心为民之心,看似冷酷,一下子杀了那么多人。但是没有人真正算过这笔账,每年民间私斗死了多少人,不至七百多人。仅郿县孟西白和戎狄的私斗,参与者三千多人,死伤不计其数,这里面还有很多女人和孩子,他们是真的想私斗吗?

不是。

最近不是流行一个词“内卷”吗?他们是被族长召唤,被卷进来的,他们何其无辜。

如果不禁止民间私斗,民间仇杀,那每年就会有更多的人死去。

许多人,因为害怕被仇杀,都不敢一个人外出,也不敢一个人落单,生怕不小心被杀了,这样不更是人心惶惶吗?

商鞅,一次杀了七百多顶风作案的人,还有很多是秦国老秦人,是在秦国有庞大根基的孟西白贵族之人。依法杀了他们,不但震慑了其他想要违抗新法的人,也真正的杜绝了民间私斗,减少了更多的伤亡,还大家一个太平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依法办事,为民着想,看似冷酷,不近人情,其实才是真正的古道热肠,真正的爱民。

太子赢驷杀缴粮人事件,商鞅果断地割了赢虔的鼻子,公孙贾刺了字,流放陇西,迅速地平息了白里氏”交农“事件。

商鞅割了赢虔的鼻子,以牺牲赢虔来维护新法,难道他不知道这会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而且得罪了太子,这更会给自己留下一个更大的安全隐患?

他都知道,但是犯法的是太子,要做到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就必须给白里氏一个交代。

一是,太子还没成年,不能受刑。

二是,他不能惩罚太子,这是国君的权利。

三是,作为太子,未来的国君,他不能受刑。

为了秦国,为了变法,什么都知道的商鞅,还是果断地割了赢虔的鼻子,因为这是最快平息此事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白里给太子缴的粮食变成了沙土粮,以商鞅的睿智,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是有人栽赃嫁祸,为的就是要把支持变法的赢虔从商鞅身边剥开,并且把他变成一个敌人,而同时也让商鞅得罪了太子,强行把太子和赢虔与反对变法的世族绑到了一起,成了统一战线,都成为商鞅的敌人。

什么都清楚的商鞅,并没有对此事进行深究,也无意挖出背后的这只手,他把这只恶毒的手变到了一边,把所有心思用在变法上,用在强大秦国上。

在这一点上,商鞅做到了一心为公,绝无私念,这样的心胸,这样的手段,这样的胆略,让人钦佩,让人动容。

商鞅用二十年的时间,把秦国打造成一个一流强国,用迁都咸阳证明了秦国的富强,用一战收复河西,证明了秦国新军的强悍。

虽然被封了商於作为封地,被封为商君,可是商鞅仅仅把这当做一种荣誉,一种激励,从来没有想过真正地把商於当做自己封地,当作自己福利,既不征收赋税,也拒绝商於县令们为自己修建封邑,更不让人们颂扬他。

在商鞅看来,官员法外滋事就是官扰民,即使一些官员对地方做的一些无谓的仁政,那也是滥施权利,是沽名钓誉。民众歌功颂德额外进献法外救助,就是民扰官。

官扰民为害一方,民扰官却是为害天下。官民不相扰,才是一个法治成熟的良好状态。

商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扰民,也不让民扰他,所以他默默地使用手中的权利造福于民,让秦国老百姓从饥饿状态,整天吃不饱的状态,没有衣服穿的状态,变成有衣穿,有粮吃,还能吃上肉的富裕状态。

他不仅让秦国民众吃饱穿暖,还解放了他们,让许多隶民成为自由民,更是让他们有权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官进爵,实现了他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秦国的民众感激他,想要颂扬他,想要追随他,可是商鞅严厉地拒绝了他们,甚至摆出不近人情的凌厉远离他们,让自己成为人们畏惧,又感念的尴尬圣人。

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才真正地让秦国民众更加敬畏,也更让人肃然起敬。

秦孝公死后,世族们群起而攻之,要求新君赢驷处置商鞅。

商鞅明明知道回到咸阳,将等待他的是什么,他还是拒绝了商於县令及民众保护他的好意,毅然回到咸阳。

他要用自己的死,来成全赢驷,维护新法。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新法,都是民众,都是秦国的长治而久,他为了所有人,唯独没有自己。

他连自己死后,以甘龙为首的世族大佬们将如何反对新法,如何利用义渠暴动,都对新君赢驷做了最好的应对之策,更为未来辅助赢驷的文武大臣都做了建议,唯独连他自己的身后事,都不做安排。

这样的商鞅,让人敬畏,让人永远的怀念。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是虽死犹生。

所以,他就连死,都是从容的,都是面带微笑的,而他这种豁达的心胸,这种无私为民的心胸,引来秦国无数民众,从各地赶来活祭他。活祭他的人中,不仅有无数的民众,更有官员和武将,商於令和十三县的县令带着商於民众更是千里迢迢赶来送别他们心中的救世主。

商鞅作为官员,让民众和很多官员尊敬和爱戴,在生活上也赢得了荧玉和白雪的心,听到商鞅被捕入狱的消息,荧玉四处求救,无果后一夜白了头发,几乎自殁。

白雪,听到商鞅被捕的消息,什么也没说,只是安排好儿子和白家的事情之后,果断地随商鞅一同赴死,在黄泉路上陪着他,让他不寂寞。

商鞅死了,可是无数人还在追念着他,想着他,他真正做到了虽死犹生。

商鞅,这种全心为民的心,才是真正的人间天使,他只不过是用凌厉的外表包裹了自己那颗火热的心,他的那颗心,才是火红的,才是炙热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