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大英神秘95号厅,看史上最牛中国古瓷器收藏家的珍藏

 sun918 2021-08-16

博物馆之旅

大维德基金会的中国珍瓷

走进大英博物馆,游客们大都看博物馆的玻璃穹顶、罗塞塔碑、木乃伊;若不是对中国瓷器和古董有了解或感兴趣,未必会到95号展厅(又称“中国瓷器馆”),这个独特的展厅位于大英博物馆的三层,是一般走马观花的游客所不会到达的高度。里面的藏品大部分来自一个人的珍藏——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年),包括一卷《古玩图》和约1700件瓷器。

在这个展厅,跨越千年的中国美瓷在灯光下呈现亦奂亦美的釉彩,对于了解并喜好中国瓷器的人们来说,这里无疑是学习和朝圣之地。这里有享誉陶瓷界的标准器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2014年创下2.8亿港元拍卖纪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同款,令世人膜拜到无以复加的宋瓷之魁汝窑的珍品,以前只在皇宫中可见的黄釉器……

博物馆之旅系列推文首先来看看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基金会,资深中国艺术品专家Robert Bradlow唐婉将于8月20号带我们走进大维德基金会、认识镇馆珍瓷,请扫文末二维码报名。

//

大英博物馆 · 中国瓷器馆

图片
大英博物馆建馆已有260年历史,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拥有最丰富中国文物收藏的欧洲博物馆之一,藏品囊括中国绘画、书法、翡翠、青铜器和陶瓷制品。

其中,中国瓷器馆中所展示的约1700件瓷器和一卷《古玩图》大部分为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 1892-1946)的私人收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个人收藏之一。

图片

这批藏品大部分来自宋、元、明、清朝的御制官瓷,年代跨度从公元3世纪至20世纪,精品荟萃,许多藏品具有皇家收藏品质,大量藏品带有年号款识或纪年铭文,对研究中国陶瓷的断代与制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早在20世纪初期,大维德爵士的瓷器收藏就已成为整个西方世界中国陶瓷收藏的里程碑,迄今也仍然是两岸故宫博物院以外最大最全面的单体收藏。

大维德爵士

“富二代”、收藏家、学者、中国迷

图片
大维德爵士,全名是斐西瓦尔·维克托·大维德(Sir Percival David, 1892-1946),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中国陶瓷收藏家。他于1892年出生在英殖民地印度孟买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家族——沙逊银行家家族,后于1913年移居伦敦。

他也是捐款最多的外国人,并作为咨询委员会成员参与故宫博物院开放的改造、布展和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次中国陶瓷公开展览。

图片

据大维德第二任妻子希拉·约克-哈蒂回忆:大维德年轻时在一个朋友那里养病,看到他起居室里放的一个中国花瓶,他爱上了这只花瓶,并开始收藏中国陶瓷。

大维德自此以后醉心收藏中国陶瓷而且眼光极高,以“皇帝品味”为目标,“清宫旧藏”为标准,曾冒生命危险买下一批清宫旧藏,后又举办了空前绝后、中国陶瓷收藏无人不知的1935-1936年伯灵顿展览。

这一切都离不开他显赫的出身和家族背景。

大维德的父亲沙逊·大维德爵士(Sir Sassoon David)是印度银行(Bank of Inida)的创始人之一,母亲是汉娜·沙逊。他们家族的业务包括银行业、纺织业和鸦片贸易。他父亲的公司“沙逊公司”是从他岳父那里接手的,又使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自己也成为孟买的总督。

1905年,大维德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爵士”。大维德是这个家族的长子,也是唯一幸存的儿子。所以,他是现代人俗称的“富二代”。

除了财富以外,他的家族企业在香港、上海和日本神户均设有办事处,也让他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和购藏亚洲多地最上乘的中国艺术品。

然而,让他能够真正超越其他收藏家的,也许是他对中国艺术品的执着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他非常努力的学习中文,甚至将《格古要论》全部翻译成英文,取名为《中国鉴赏学:格古要论》(Chinese Connoisseurship: The Ko Ku Yao  Lun ),成为西方学者和收藏家广泛应用的工具。
图片

//

1941年,戴维德夫妇在去印度途中取道上海,当时正值珍珠港事件爆发,他们夫妇被日本兵关押了9个月,在关押期间,他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

对生命及收藏归宿的担忧,促成了大维德的一个重要决定。

1952年,在他病症的最后时间,他将毕生收藏捐献给伦敦大学并成立了戴维德基金会,取名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于1952年6月10日正式开放。

大维德基金会成立后,英国收藏家芒特斯图阿特·鄂尔芬斯东(Mountstuart Elphinston)将他收藏的200余件明、清单色釉瓷器也捐了过来,与大维德的1400多件合并,使大维德基金会所拥有的瓷器达到接近1700件。他也是那对著名的“大维德瓶”的最初收藏者。

2006年,基金会因为运营不善,与一步之遥的大英博物馆签订长期借展合约,在Sir Joseph Hotung(何鸿卿爵士)的资助下,大维德基金会藏品转移到大英博物馆,由大英博物馆策展并提供更先进的展陈条件与设备。

2009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开放95号展厅永久展出大维德爵士的中国陶瓷藏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大维德基金会,著名的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中国瓷器馆。

先来看看大维德基金会里一些必须打卡的“网红”珍品。
图片
图片
明永乐 青花龙纹扁壶(两件)

图片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元朝至正年间的青花龙纹大瓶,又名“大维德瓶”,是大维德最有名的藏品。

这对大瓶高达63.6厘米,其重要性在于瓷瓶龙纹带以上的颈部一侧写有纪年铭文。这是已知青花瓷器上年代最早的。

图片
图片

全世界只有大约70件汝窑青瓷,当中5%收藏于此,是除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馆之外数量最多的汝瓷。

图片
元代 蓝釉白龙戏珠纹盘

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这一件以外,北京故宫、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各收藏1件。

图片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2014年,刘益谦是以2.81亿港元拍得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类鸡缸杯的市场流通不过三四只,大维德的收藏中也有一只。事实上,包括这件鸡缸杯,大维德共有8件半明成化斗彩器物。

图片
清“雍正年制”款 珐琅彩题诗花卉纹盘

图片
清“康熙御制”款 珐琅彩牡丹纹碗

图片
明代单色釉瓷器

图片
明清瓷器

这些美得不可方物的珍品大概只是1700件馆藏的冰山一角,还想了解更多,跟随我们的专家一同开展博物馆之旅吧。

//



8月20日周五

大英博物馆专家导览

专家带您走进大维德基金会

赏尽1700件天价之宝

美在哪里贵在哪里

二十世纪英国藏家邂逅中国古董的传奇故事;

是什么造就了大维德爵士的“皇家品味”收藏;

大维德基金会中不得不知的中国古董;

中国上千年不同窑口的瓷器特点;

如何入门中国瓷器收藏投资。

主讲:大维德爵士藏品亮点

Robert Bradlow

新愿景Artall首席艺术顾问

从事国际拍卖35年

前伦敦苏富比高级总监、国艺术品总经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