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识之难

 允默斋 2021-08-16
标签: 

杂谈


吴湖帆临郑所南兰花

    民国年间,收藏界有南庞北张之说。北张是指张伯驹先生。南庞是说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别号虚斋。庞家是湖州南浔镇“四象”之一,以经营缫丝而富甲一方。

    庞元济著有《虚斋名画录》及《虚斋名画续录》。其收藏上自唐代,近至清中叶,计有700多件,皆世所罕见。其自称“嗜画入骨”,他说:“每遇名迹,不惜重资求购,南北收藏,如吴门汪氏、顾氏,中州李氏……争出所蓄,闻风而至,云烟过眼,几无虚日。其间凡画法之精粗,设色之明暗,纸绢之新旧,题跋之真赝,时移代易,面目而各自不同,靡不惟日孜孜潜心考察,稍年,而所得仅仅若此。”这是夫子之道,也颇能看出其藏品的来源,选择的精审,以及考辨的用心。陆廉夫说道:“真赝歧出,一见能决其是非。迨归其箧笥,复时时重加比对,遇稍不惬意即挥而斥之,致入录者无遗憾焉。既明且决,慎重周详如此,何等虚心耶!”据说,凡他收藏的收画,均钤上“虚斋”的印章,故外国人购买中国古字画,以“虚斋”之印作为识别真伪之物。

    庞氏作为一代收藏大家,亦有藏赝品的时候。据说,他曾与吴湖帆等海上名家宴于酒店,吴湖帆眼尖,发现一落拓文人腋下挟着画轴从檐下匆匆走过,遂急急追去,原来是久闻盛名的元人之作,号称“十七笔兰”,遂以500元当即买下。庞元济闻之,悟出自己所藏是赝品,于是力求吴氏割让,任其开价,定要收为己有,吴氏执拗不过,只好让之。

    无独有偶,吴湖帆先生家学渊源,收藏甚富,从《梅景书屋书画目录》可见一斑。其画作领海上画坛之风骚,鉴赏更有“一只眼”之称。吴先生曾听其祖父说过,家中原藏有梁楷的《墨猿图》,但他本人从未目睹过。后来,他见到此画后,以巨资购入,以为家传名迹失而复得,十分高兴。张大千见到后,知是其伪造,此事不便说明,委婉劝吴先生将之卖掉。吴不同意。张大千便为陆丹林也作了一幅《墨猿图》。画幅大小,笔墨技法与吴氏所藏无异。吴此时为知上当,但他不露声色,反而在裱边长跋极言其真,还请叶公绰在诗塘题“天下第一梁疯子”。以吴氏、叶氏之名气,后人谁还敢断其伪?

    绘画鉴定,以目鉴为主。它取决于鉴定者对画家、作品的熟悉程度,及悟性,鉴定中的望气即指此意。望气在鉴定中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的。难是说,鉴定家若对画家、作品不熟悉,或本身无深厚的经验,难以望出气来。不难是说,它无严谨的理论体系,故开卷便知其真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