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挣扎中勾勒《我的生命线》 ——女艺术家与世俗的抗战|提案欣赏

 板桥胡同37号 2021-08-16

“一个有天才的年轻艺术家用她的天真去对抗全世界,这样一个在世俗的两难中挣扎的故事从希腊悲剧时代起就是人类共通的主题。”

——导演 张楠

图片

优秀提案

我的生命线

My Dear Lines

国家/地区:中国

制片人:张勇

导演:张楠

提案简介

她从南方小村庄走来,是一名在中央美术学院饭堂打工的服务员。她喜欢画画并且拥有惊人的天赋,能够将潜意识和人生经历以特殊的语言倾泻在卷轴上,成为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打工生涯中,她沉浸在艺术中不能自拔,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庸常。然而艺术与世俗终究只是对立的吗?在不停地对自己的人生提问之中,她从过去找到了答案,也渐渐从万物之中发现更多的秘密。

图片

获奖经历

2014 Sundance Documentary Development Grant

2014 韩国仁川纪录片节-最佳亚洲提案

2014 广州纪录片节国际方案预售-最佳提案

纪录片《我的生命线》片花

导演访谈

GZDOC:你是怎么想到要拍摄这个故事的?如何找到这位主人公的呢?

张楠:不是我选了这个故事,在那个时间点上它选了我。三年前我在中央新影集团工作,通过同事介绍我认识了这位主人公。她身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个人气质,与她的美术作品息息相关,也与她在城市中打工所身处的环境格格不入。当时我感觉到在她作品背后,个性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值得做一部片子,而且她本人是一个对生活很较真,对身边的人特别真诚的人,这一点特别打动我,就继续接触了一下。当时就是觉得她有点不太能管理自己的精神状况,而我自己性格上待人处事也很僵硬,偶尔还会有一点摩擦。当时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支持我拍这部片子,她也并不反感我们的工作,所以有了后来的拍摄计划。一年多后,我开始着手准备这个纪录片方案。

GZDOC:在参加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之后,有什么收获呢?

张楠:参加广州节,我们的提案质量得到了肯定。很多前辈给了我宝贵的意见,在提案会上,我们锤炼了方案的展示形态,并对拍摄有了更多的想法。国内提案会这种形式给了很多作者电影以机会,也是纪录片生态改善、电视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

GZDOC:对你而言,主人公哪一点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是她曲折的人生轨迹?是她惊人的艺术天赋? 她似乎是一个很敏感的艺术家, 她在给自己描绘怎样的命运呢?

张楠:我喜欢这个故事,更因为她具体生活在现实中间而更加敬畏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纪录片扎根在现实中,让苦难更具有切肤之痛。

图片

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女性艺术家,创作的环境一直都非常脆弱,因此也更多地遭受了生活中的一些苦难。一方面是在非常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中,她必须面对自己很多时候无能为力的某种局面,另一层面是在释放自己艺术能量的过程中不断地逼近极致的精神状态,但要尽可能地去克制其中毁灭性的冲动。但人心是真的很难很难抛弃世俗生活的——也许也不应该。这也是故事到后面要最问的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个体放弃了世俗幸福,他是否还能把人性作为想象力的来源?

这是一个带有多重语境的个人故事。假如一个出生于南方乡村且没有受过完整教育和任何艺术训练的无名打工女孩突然从中央美院的学生食堂里跳出来,她的头脑中开出一个宇宙黑洞来,她的潜意识和人生经历倾泻在卷轴上,成为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而她的精神世界从此从时代和社会背景中遁逸,从生活艰辛中升华,从而带给她无限的喜悦和惊人的自由意志,那么这个世界在欣赏她美妙的作品的同时,应该如何对这才华的出处做出解释?她又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面对自己的艺术才能和随之而来的新的社会关系?


图片

她的潜意识和人生经历倾泻在卷轴上,成为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

小的时候我从书店听霍金用计算机合成语音技术说出的话语,今天我也目睹数千万人共同议论一位生活在乡村的女诗人(余秀华),人类的确是期待他们中间诞生某些超人的,哪怕只是暂时、局部、有限地超越了某种普遍的社会生活状况,也能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某种最强烈的情感。于此同时,那些超越的人们只是在诚实地生活着而已。

GZDOC:你觉得片子会给主人公带来什么改变吗?

张楠:已经产生了一些无法避免和逆转的改变,具体我不确切知道。拍摄影片对她曾经或多或少是某种纷扰,但她对我们的工作一直都比较理解和宽容。她不是很在意拍片子的事情,不过这两年中她对画画的精神倒给了我一些努力拍好片子的勇气。

GZDOC:许多中国的纪录片缺乏的是一种国际叙述的表达技巧,你觉得得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吸引到国际的观众?

张楠:诚实地说,在追求具有更国际化的表达这件事上,作为年轻的电影制作者我们还只是在摸索着。只能说八零后一代的我们更容易越过意识形态和历史叙事的藩篱,更多地把精力花在现代电影语言的习得和对传播规律的认识上去。这个影片目前也只是一个尚未完成的『提案』,要真正制作完成并赢得广泛的观众还需要很多努力。但整体上,一个有天才的年轻艺术家用她的天真去对抗全世界,这样一个在世俗的两难中挣扎的故事从希腊悲剧时代起就是人类共通的主题。另一方面,带有一定的东方女性的神秘主义色彩,并处在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社会转型背景中的这个故事,对于对中国的认识还比较符号化的西方观众来说,也许还能够传递出某种当代中国特有的社会信息。

GZDOC:你觉得她的故事在现今中国的大时代里具有什么意义?

张楠:在宏大的国家视角里,这不也是小人物的中国梦吗?但在此之外,也许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去拍摄这部影片,用什么样的电影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GZDOC:最后,片子什么时候完成制作?

张楠:目前拍摄过半,要完成恐怕还需要一年左右时间。

图片
制片人张勇(左)和导演张楠(右)

导演

张楠

甘肃人长期在北京,80后纪录片工作者,曾为中央新影集团导演,现为独立制片人。目前正在创作《黄河谣》与《我的生命线》两部纪录长片。

制片人

张勇

1985生于中国甘肃,200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后入职上海文广集团东方购物频道,任节目导演一职5年。2014年成为纪录片独立制片人。


图片

关于DocuMart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最具国际销售潜力方案预售”

所谓“方案预售”,即在纪录片市场体系里,正在制作中或尚未开始的纪录片项目,可以通过预售的方式提前从对此项目感兴趣的播出机构或者发行公司拿到资金,或同对方进行合作以完成这个项目。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国内最早引进“方案预售”这种国际化形式的纪录片节展。其“最具国际销售潜力方案预售”(DocuMart)环节旨在培育具有潜力的纪录片人才,聚集国内外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国际播出机构买家、决策者、和投资者等,促成优秀纪录片方案的资金筹集、联合制作,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市场活动之一。许多中国新晋导演及其项目通过参加广州纪录片节的方案预售获得资金,制作成片并走向国际节展舞台。

GZDOC记者:杨梓珊 编辑:Ayu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独家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