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给青年朋友讲一次屈原|纪念邱鸣皋教授

 星河岁月 2021-08-16

2021年7月30日,原徐州师范学院院长邱鸣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享年83岁。

邱鸣皋教授1938年出生于江苏丰县的一户书香门第。幼承庭训,跟从教私塾为业的父亲诵习《论语》《孟子》,培养了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的热爱。十三岁时,父亲外出行医谋生,始得入小学补习考中学必考的算术、常识、国语等课程。两年后考取初中,毕业后进入运河高等师范学校,1960年考入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1964年毕业留校,执教中国古代文学。先后任中文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兼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并发起创建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担任副会长。

凤凰社于2020年出版《邱鸣皋文集》,现节选其中《给青年朋友讲屈原》部分章节,以纪念邱先生。

有关《卜居》和《渔父》的故事
屈原自从被放逐以后,并没有逃避现实的思想,他始终关心着祖国,关心着人民。可是他的“美政”理想和建议却被宫廷里的那些掌权的亲秦派贵族集团抹杀了,而且他们还常在国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所以屈原心烦意乱,不知道如何是好。有一天他实在烦得无聊,便去找一位卜卦的郑詹尹,想算一个卦。他说:“我心里很惶惑,有些拿不定主意,想请你给我决断一下。”
那位卜卦的便整理蓍草和龟壳,规规矩矩地准备给屈原占卜,问道:“您要问的是什么事呢?”
屈原接着就把他内心的矛盾诉说了:“我是宁可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呢,还是应该跟着那帮亲秦的贵族集团迎新送旧,不再过这穷苦日子呢?是宁可锄草种田、努力耕作呢,还是应该逢迎权贵而成名呢?是宁可不顾忌讳说老实话而遭遇生命的危险呢,还是应该追随世俗享受富贵、苟且偷安呢?是宁可丢掉功名利禄、保持自己本来的品质呢,还是应该卑鄙无耻、嘻嘻哈哈去走宠妃的门路呢?是宁可廉洁正直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应该圆滑无赖、谄媚讨好呢?是宁可气宇轩昂的像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应该游来游去像水上的野鸭子随波逐流呢?是宁可和名马去竞赛呢,还是应该跟着驽马的足迹呢?是宁可和一飞千里的黄鹄比比高低呢,还是应该和鸡啦鸭啦去抢点食吃呢?——这些,哪一桩是吉,哪一桩是凶?我将何去何从呢?社会上已经混浊不清,把蝉的翅膀说得很重,而把千斤重担说得很轻;把庄严的钟鼓都毁坏了,瓦盆儿却敲得震天价响;谗害人的人气焰高涨,贤德的人竟默默无闻。唉,唉!我无话可说了,谁能理解我的廉洁忠贞!”
那个卜卦的郑詹尹听了屈原的这一番话,可呆住了,连忙放下手里的蓍草,说:“对不起,就拿尺寸来说吧,一尺有时候还嫌短,一寸有时候还嫌长。就是物力也有不够的时候,智慧也有不明白的东西,天数也有算不到的范围,神明也有搞不通的道理。依着您的本心本意,照着您的主意去做吧!抱歉得很,乌龟壳和蓍草不能解决您的问题。”
就这样,被折磨着的屈原放逐在江南,一年又一年,等于判了死刑,再没有见到国王的机会。满肚子的悲愤,忧郁失眠,人是一天瘦似一天,脸色也更憔悴苍老了。可是他的意志却更加坚定,他所痛恨的是谄媚逢迎的无耻政客和权贵;他所向往的是那倔强、耿直、坚持真理的古代的圣贤。他不赞成那种逃避现实或玩世不恭的出世思想,所以他永远是积极的,认真的,前进的。
有一回,屈原独自在江边散步,朗吟着自己激昂的诗句。有一位老渔夫看到屈原这消瘦憔悴的样子,还认得出他是屈原,就非常同情地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弄到这种地步呢?”屈原便告诉他:“这世上的人都是那么肮脏混浊,可我还保持着清白;大家都在醉生梦死,只有我独自清醒,因此就被他们放逐了。”
渔父是比较了解屈原的,只是他们思想不同。但是他还想劝屈原不必固执。他说:“听说圣贤是不受客观环境拘束的,随时都能适应社会潮流。这世上的人既然那么混浊,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跟他们混混呢?他们既然醉生梦死,你为什么不吃他们一点糟,喝他们一点酒,落得个酒醉糊涂呢?为什么要抱定自己的主张,与众不同,弄得被他们放逐出来呢?”
屈原自己想:我就是不愿意那样做啊,所以他便回答渔父说:“我听说:刚洗过了头发的人必定要把帽子上的灰尘弹干净;洗好澡的人也必定把衣服上的尘土抖掉;有谁愿意把自己干干净净的身子让肮脏的东西弄得一塌糊涂呢?所以我宁可跳进湘水里,葬身在鱼腹中,怎么可以让我的纯洁清白,沾上世俗的污垢呢?”
老渔父听了,只得望着屈原点点头笑笑,拍打着船桨,把船荡了开去。口中唱起一支民间流行的歌曲:
原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释文:沧浪河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洗我的帽带子。沧浪河的水混浊啊,可以洗洗我的脚丫子。
老渔父就此走了,不再回头。屈原也不再与他搭话。
屈原一生的事迹虽然流传不多,但是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前面一个叫《卜居》,后面一个叫《渔父》。《渔父》的主要部分已被司马迁记录在他为屈原所作的传记里。据说这两个故事是屈原的学生或当时崇拜屈原的人记录下来的。古代的研究者如汉代的王逸,宋代的洪兴祖、朱熹,以至清代的王夫之、蒋骥等,也都认为是屈原的作品。就是因为从这两个故事本身,可以更突出地看到屈原的思想和感情,被放逐以后的心境和态度,可以更进一步帮助我们认识这位远在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不妥协的伟大精神。——现在也更是为了这个原故,我们把它作为屈原故事的插曲,在这里介绍给读者。但是也应该说明,近现代的学者如郭沫若、游国恩、陆侃如、马茂元、金开诚等楚辞研究大家,多认为《卜居》与《渔父》不是屈原的作品,他们都作了详细分析,从思想内容与文体形式等方面论证了不太可能是屈原所作。虽然如此,对于屈原的思想和形象并无丝毫损害,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也不能低估。金开诚先生说:“它们是楚辞和汉赋之间的过渡形式的作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卜居》和《渔父》进一步趋于散文化,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用韵也较为自由。这既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楚辞文体的流变,又为汉代散体大赋的形成开创了新路。”(《屈原集校注》)

邱鸣皋文集

邱鸣皋 

80.00

978-7-5506-3174-8

该书为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家邱鸣皋先生的代表作品结集,既包含普及性的导读和赏析文章,也有专业性学术论文。



组稿:小孟

排版:小孟

统筹:凤凰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