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清明

 新用户07932792 2021-08-16

文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

又是清明

又是清明时节,跟往年“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同,今年小岛的清明之日晴空万里。因为工作,也因为疫情,我已经三年的清明节没回老家了,好在祭扫的方式不止一种,就算远隔千里一样能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好在家人们会一如既往地替我扫墓上坟,这几年还拍成照片或视频,犹如直播一样让我感受现场气氛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清明节有很多习俗,最流行的是扫墓、踏青,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过:清明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随着社会发展仪式上虽然有所简化,但还是被绝大多数人延续。在我们老家,清明时要去上坟,子孙们先将先人坟墓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摆上饺子、水果等供品,然后跪在坟前点燃纸钱,一边一边念叨:给您送钱来了,拾钱啊!拾钱啊!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去扫墓,地里随处可见祭奠的人们,正是:“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在城,人们一般去陵园的墓地和骨灰摆放贡品、敬献鲜花,距离远或者种种原因不能去的,就在十字街头焚烧纸钱。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祭祀都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感念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组织祭奠先烈,那一天我们都穿上素净的衣服,排着整齐的队伍,到附近的烈士墓前祭扫。我们冲着烈士墓三鞠躬,先由校长讲话,再请老支前模范讲烈士的事迹,最后是学生代表表态发言。仪式庄严而神圣,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少年壮志。

如今乡村学校很少举办这样的活动了,那些记忆中非常敬仰的散置于村寨的零星烈士墓不知道是否得以妥善管理。城里的学校和单位,每年清明照例会组织祭奠先烈活动那一幕幕庄严的仪式、一张张青春的脸庞,每每看得我热血沸腾、泪盈眼眶。“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清明节祭先烈的好传统应该也必须代代传承。回顾新中国的历史,泱泱华夏红色江山正是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才打下,作为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乐享展成果的后人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也不忘却的。        

统习俗不能丢,但清明节一些祭祀陋习应该摈弃。比如烧纸,如果在一望无际大平原上的坟地里也无可厚非,宽广的原野、湿润的土地造成不了多少污染,没有什么可燃物也不会引发火灾;如果是山区,尤其北方的山区,清明时节天干物燥、少雨多风,任何火种都可能引燃干枝枯草。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因上坟烧纸引发火灾的报道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在闹市区的街头烧纸就更不可取了,烧得乌烟瘴气严重污染空气不说,还容易使柏油马路在高温下变软进而受损

更有甚者,因为传闻烧纸要在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烧,而且大把纸灰吹得满天飞才好,说明把”送那边去了于是乎,每年的清明前后,路口就会出现一堆堆纸灰,特别是晚上,烟气弥漫、灰烬纷飞另外一捆纸钱虽了多少钱,但若买者众多,集腋成裘,也是一笔极大的资源和经济浪费。

现在政府倡导告别陋习文明祭奠,我们秦皇岛也开办了文明祭奠网,在网上可以为先人选择墓碑样式、墓地背景、敬献鲜花等,还能上传逝者生前照片写下自己想对亲人说的话。但是,因为清明扫墓、烧纸的习俗由来已久,要想彻底改变传统观念并非易事,所以这些新推出祭奠方式往往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

在此呼吁大家从我做起,积极加入文明祭扫行列,为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做一份贡献。前几天跟我市一家大型批发市场的老总聊天,她说现在严查买卖纸钱行为,基本上堵住了祭祀用焚烧品的来源,我觉得这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我本人是反对那些清明陋习的,除了回老家时上上坟,其他时间我从不搞什么祭奠形式,我把对亲人的怀念埋在心底,每年用文字寄托我的哀思、表达我的心意。日积月累,我已写了厚厚的一沓关于清明的文稿,而且还有意外收获,好多文字得以发表,让更多的人感受了我的深沉思念。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看着老家亲人发来的祭扫视频,看着点燃纸钱的袅袅青烟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亲切的乡音如身临其境。“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我已逝的亲人们,请安息吧,我会永远记得的教诲和期望,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人,让您的血脉世世流传、让优良家风代代传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