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字之别大不同,2段炼字的文坛佳话,千年后令人感动

 真游泳的猫 2021-08-16

“炼字”是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诗词特有的说法。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看上去是简简单单一个字,但就像画龙点睛一样,一个字往往一字之差就能够决定诗词的好与坏,决定着诗词是神品、上品还是次品。

古代有大量推敲与炼字的佳话流传,显示着古人对于写作的一丝不苟精神。难怪诗人卢延让会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也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和我一起来看看一字之别大不同,5段炼字的文坛佳话,千年后令人感动。

第1个,骆宾王为高适改诗。

大家都知道,王杨卢骆,初唐四杰,骆宾王就是里面的“骆”。就连小朋友也会背诵骆宾王小时候写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当年骆宾王加入了徐敬业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徐敬业失败后,骆宾王也不知所踪。

有人说,骆宾王死于战乱之中。也有人说,骆宾王逃了一条命,在某地出家当和尚。

而我今天要说的这段佳话,就和当了和尚的骆宾王有关。

传说著名诗人高适有一次经过杭州清风岭,看到美好的景色,忍不住诗兴大发,直接在寺院的僧房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

过了一段时间,高适人已经离开杭州,来到外地。他偶然观看自己的诗作,忽然觉得那天写的诗有一个字不够精确。

“前村月落一江水”的一,似乎有些不妥。因为月落之时,江水随潮而退,不可能是满满一江水,而只会剩下半江水。

高适是就像一个强迫症一样,越想越难受,越想越要去纠正前面的错误。等到他事情办完了,特地又赶到杭州清风岭的寺院中,想要去修改自己题写在墙壁上的那首诗。

等高适来到僧房中,他发现自己的诗已经被修改了。而修改的那人,也如高适所推敲的那样,把“一”字改为了“半”字。

高适大惊失色,连忙询问和尚,是哪个人修改了这首诗。和尚说:“前月来了个老和尚,他说这首诗写得很好,但是一字用得不好,应该改为半字。他说,他是义乌骆宾王。”

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人编造的,但不得不说,这里面这两个人都是“为人性僻耽佳句”的典范。

两个人一先一后,都对诗句中的一个字特别关注,足以说明古人对于写作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2个,萧楚才为张咏改诗。

张咏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相传张咏在外地当官期间,有一次叫手下的溧阳县令萧楚才一起吃饭。

萧楚才来到张咏的家里,看到书案上放着张咏的诗稿,上面写着两句诗:“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

萧楚才默不作声,大步向前,拿了毛笔,刷刷刷把诗句中的“恨”字划掉,改成一“幸”字。

要知道,张咏是萧楚才的上司。他发现自己的诗作,居然被手下擅自改动了,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好个大胆的东西。我好心请你吃饭,你却如此没有礼貌!”

谁知道,萧楚才一点也不慌张,他淡定无比,解释道:“大人啊,我是必须要这么做的。改了一个字,却可以让你保全性命。”

张咏一惊,瞬间不说话了,等待着萧楚才的具体解释。

萧楚才说:“如今是太平时节,大人就算是闲着也该开心才是。可是大人用一个恨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仿佛是对天下太平的嘲讽了。

如果别人把这首诗举报给朝廷,说大人诽谤朝廷,心怀不满,那大人就性命危险了。所以我帮你改成了幸字,表示了一种庆幸之意。”

张咏听了,连连叫好,对萧楚才说:“好兄弟,你真是我一字之师。”

大家都听说过清代的文字狱,但是看这个故事才知道,原来北宋也是比较危险的。

毕竟北宋的苏东坡也有过乌台诗案,所以“萧楚才为张咏改诗”的故事虽然真假难辨,但也不能说不合情理。

一字之别,分别影响着性命的太平和危险,足以说明文字力量之大,也让后人注意到,对待文字要做到一字不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