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语言:咿咿呀呀的力量《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宗子说 2021-08-16

语言不是从电脑程序或磁带中学习的(不管产品包装盒上如何承诺)。语言是在互动环境中——在吃饭、玩耍和询问事物名称这些过程中学到的,而不是被动地看着电脑屏幕学到的。这正是父母和照料者的作用所在:让互动成为可能。

若要了解宝宝第一年在语言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把语言发展比作一个交响乐团。语言由许多部分组成,错综复杂的不同部分共同工作,以提供统一的声音。就像交响乐团由各个部分(弦乐、铜管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一样,语言也有单独的组成部分,如声音、意义、单词和语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规则。我们谈论语言习得时,实际上是在谈论语言系统许多部分的发展,这些部分必须不断发展、协同工作,才能演奏出人类语言的“乐曲”。

(1)借用这个比喻,我们便会明白,宝宝1岁前进行的语言学习大多集中在管弦乐队的乐器发声上

  1. 寻找构成语言的单位:句子。宝宝学会的一个技巧是把语言的“旋律”切分成一个个句子。只要他们能找到断句处,就类似于找到了拼图的边框。接着,他们便可以在拼图(句子)中寻找其中的单位——单词。找到提示句子始末的线索,这是一种对语言模式的分析,而宝宝天生就有找到规律的本能。【难怪宝宝学说话,学名词,只会说最后一个字,例如“玉米”说成“米”】

  2. 寻找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这个词是我的名字4个月大的宝宝不仅已懂得语言的节奏,还认识几个简单的词。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名字。6个月大的宝宝,能学习辨认一段话中自己名字后面的新词,但他们不能学会其他人名字后面的新词。换言之,他们将自己名字后面的内容当作值得记住的内容。宝宝早在学会说话之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语流的模式。一开始,宝宝需要一个熟悉的词语作为“锚”,帮助他们记住听到的词语。

  3. 追随成人的视线可以让宝宝了解什么是成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我们陪伴宝宝时,目光常常伴随话语,因此他们从我们的目光中学习语言是情理之中的。这是宝宝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能力,与父母和照料者对话对语言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4. 快到1岁时,宝宝已经学会了咿咿呀呀。虽然咿咿呀呀本身没有意义,但这是练习控制声带(喉部)发声和音量的重要阶段。这就是宝宝经常肆无忌惮地尖叫和低声哼唧的原因,他们正在尝试使用自己的发声器官。

(2)赋予语言乐团意义(第二年)

唇语专家表示,比起那些用喉咙发音的字,他们更容易识别那些用嘴唇发音的字。我们怎么知道孩子发出的“妈妈”或“爸爸”是不是真正的词呢?研究者一般认为,即使孩子发音正确,也要满足三个标准才能确定他们是在说话,而不是咿咿呀呀。

  • 首先,如果他们说出的真的是词语,这个词每次出现都会带有相同的含义。所以,如果“爸爸”前一天指的是爸爸,但后一天指的是狗,那么宝宝还没弄清楚“爸爸”的含意。反之,如果宝宝用“爸爸”来指爸爸或其他男人(这可能会让妈妈很尴尬),或指爸爸的所有物,那么他就快要弄清楚“爸爸”的含意了!

  • 其次,宝宝必须带着交流的目的发出这些音。如果他只是喜欢反复说“爸爸”,但当爸爸在场时却不说,那我们不应该将其写入宝宝成长日志。

  • 最后,宝宝不仅能够看着爸爸的照片说出“爸爸”,看到爸爸本人也知道叫“爸爸”。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一个词,进一步证明宝宝懂得了这个词的意义。

(3)语言乐团的语法部分

科学家将孩子的语言称作“电报式语言”,因为它听起来像老式电报:“周六到。六件行李。码头。备车接。姑母玛莎。”

无论在哪个地方,孩子最初的词语搭配都是以这种形式表达相同含义。孩子想要更多东西,可能会说“多牛奶”;不要某件东西,可能会说“不牛奶”;注意到某物,可能会说“看猫”;评论某物消失了,可能会说“牛奶没”。尽管孩子使用的句子很短,省略了很多成分,表达的意思却是完整的。孩子的这种说话方式不是从任何人那里学来的,他们周围没有大人用电报式语言讲话。那么,为什么宝宝会这样说话呢?原因在于,孩子是模式探求者。他们还不具备运用完整句子的能力,但是他们有沟通的需要。因此,他们分析听到的语言,挑出重读和重点的词语,有效运用这些元素。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使用词语的顺序是正确的。没有人教宝宝怎么做,他们自然而然地运用了自己的分析技能,一步步向前发展。

(4)更复杂的句子(第三、四年)

在孩子开始运用词语组合之后,他们说的句子会逐渐变长。现在,他们正努力研究语言乐团中的语法部分:怎样造句才能表达想法?

孩子能够自行归纳出语言规则,这一事实足以破除长期以来我们对孩子语言学习的误解。那些认为自己应该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全权负责的家长要知道,孩子会自行归纳、消化、吸收听到的语言,不需要大人的帮助也能习得语言。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完全不需要语言学习,孩子当然需要语言学习,但是家长不必做孩子的24小时家教老师,全天候辅导孩子的语言学习。孩子能自然而然地发掘出大多数语言技能。

(5)孩子开始学习语言乐团里的语用部分(第四年)

“语用”:分辨何时以何种方式说话,并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调整说话方式。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别人讲的话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可以通过绘本培训,多体会绘本情景,培养语用能力,就是在某个场景下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如五味太郎《语言图鉴》中的一本《话中有话》

如果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有巨大的个体差异,那我们怎么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警觉呢?一些指标非常关键:如果孩子2岁时仍只字不说,或是到了2岁半还无法用两个词语组成句子,就需要检查孩子是否有语言方面的障碍。另外,如果孩子在听人讲话时没有眼神交流,看起来似乎在神游,你就应当开始警觉。如果确实存在问题,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首要的任务是带你的孩子做听力检查,并与儿科医生进行沟通

(6)家长的角色是语言搭档

我们已经阐释了为什么你无须教孩子语言课程。你要做的是与他们搭档合作,帮助他们推进对话。我们抓住越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分析的语料就越多,他们就能奠定越扎实的语言基础。

  • 推进对话:家长基于孩子的兴趣展开对话,便能够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大量研究告诉我们,此举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只要家长经常跟孩子谈论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即使是18个月大的小宝宝也能拥有高于同龄人的词汇量。这些孩子以后上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时,会比同学拥有更大的词汇量和更强的阅读、算术能力。

  • 多和孩子对话,越多越好:孩子学习语言、掌握大量词汇的关键在于与父母对话。亲子交流不仅有助于孩子语言发展,还有助于扩展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让他们更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我们在前文中讨论的亲子互动模式与孩子的词汇量及日后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注意提高词汇量和使用积极词汇。参考《父母的语言》

(7)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家长放下压力。家长不用做孩子的语言教师,但是需要成为孩子的语言搭档

  1. 基于孩子的观察和行为展开对话。当孩子沉醉于某样事物时,我们都可以把握机会,基于他们注意的焦点展开对话。

  2. 基于孩子的语言展开对话。我们向他们示范了很多方法来完整地表达他们之前表达的内容。同时,扩展对话还引入了其他信息,供孩子学习吸收以备下次使用

  3. 引出对话,而不是终结对话。想办法让孩子有兴趣参与对话,使对话进行下去。在交流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我们不仅需要扩展对话,还需要帮助他们构建语言。试着询问具体的问题,避免宽泛的问题

  4. 不要害怕使用婴儿语(baby talk)。这种语言语调夸张、声音尖锐,再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能吸引孩子与说话人进行交流。你不必担心孩子上大学时还会用这种方式说话。孩子到了3岁左右,能独立说话时,家长便会下意识减少婴儿语的使用

  5. 限制电视时间。孩子需要主动、灵活的语言搭档,而不是被动的搭档或是互动玩具电视和电脑游戏并不是最佳语言学习工具,电视节目不能扩展对话或提出问题,充其量只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让孩子对看到的内容发表评论。评估托儿所或幼儿园的语言环境。“沉默是金”并不适用于保育环境,孩子需要互动交流。不妨花点时间观察孩子的保育环境,尤其注意良好语言环境所必备的五个要素。1)积极回应:孩子和照料者或老师说话时,后者有没有积极回答他们?2)积极情绪:回应孩子时,照料者或老师是否面带笑容、开朗活泼?3)老师是否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她谈论的话题孩子是否感兴趣?4)扩展延伸:老师有没有提出问题,扩展与孩子的对话?5)阅读训练:教室里是否摆满书面材料和图书?老师会不会念故事书给孩子听?

更多阅读:

  1. 小孩家庭教育及脑部发育指南

  2. 作为一个爸爸,在育儿方面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3.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4. 《成就孩子,12堂优秀父母养成大课》学习笔记

  5. 《可怕的两岁》01.父母要慢慢卸下仆人的角色

  6. 《可怕的两岁》02.八条有新意的管教方法

  7. 《可怕的两岁》03.小马桶大冒险

  8. 不懂绘画的父母也能给孩子绘画启蒙

  9. 培养孩子的阅读潜力(绘本推荐)

  10.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干货笔记(时间线)

  11. 孩子为什么大哭大叫: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

  12. 如何开发孩子的音乐潜力

  13. 《被忽视的孩子》4.如何不忽视孩子

  14. 01.当代父母的困境《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15. 02.大脑发育的两个主要谬见《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16. 03.与数字玩耍:孩子怎样学习数量概念《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