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摸鱼学导论」为旧词“摸鱼”之新解

 思维观察员 2021-08-17

这两天,关于“清华《摸鱼学导论》”的话题蹿上了热搜,持续霸屏的后劲挺足——

这得多好玩的事,打工人内心的“摸鱼”小秘密,竟成了清华课堂上公开的“系统”课程。本着好奇,去探个究竟,也看看它之所以窜上热榜的逻辑何在。

-01-

此鱼非彼鱼

同为“摸鱼”,但鱼与鱼不同。

在我们固有的认识里,“摸鱼”源于浑水摸鱼,本意为在水中捉鱼,引申为趁着混乱私自捞取利益。而现在多见于“早安,摸鱼人”,摸鱼指本该认真工作,却偷懒、耍滑,或做无关的事

看了清华《摸鱼学导论》老师贴出的课件,了解到这里的“摸鱼”,指的是课余时间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发现小确幸、对有趣的知识做分享、对学习资料做整理等,利用课余时间摸这些“鱼”以丰富校园生活、收获快乐。

前者是在本该做正经事的时间里,折腾其他不正经的事,“鱼”要么是折腾出的事,要么是划水省下的精力;后者是在本可以不做其他事的时间里,提醒人们做点可以做的事,“鱼”要么是美好的事,要么是有趣的知识。

大家本着前一个“摸鱼”——省时省力为己谋利的预设进来,看到的却是后一个需要额外支付精力来丰富自己的“摸鱼”。前后对比,形成了一对冲突,产生了情绪——本想摔凳子走人,嘟囔着“挂羊头卖狗肉”。

但再一看,后一种“摸鱼”也还不错,于是就默默地认同了老师的机智。随即展开了“摸鱼”课程的联想,把话题的热度往前推了一步。

-02-

隐私行为被公开讨论?

职场中的“摸鱼”,是一件隐私的事。或者“想做而不敢”,硬在那死耗;或者“做了却不敢乱说”,私底下悄悄的摸就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摸鱼”行为与“职业道德”是冲突的。

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对得起每月拿到手的报酬;内心也会督促自己,既然来工作了,“不要想着是为老板工作,而要想着是为自己工作”,得好好努力……

在如此种种道德和观念的作用下,当我们身处工作环境时,必然得出结论“应该好好工作”——不管员工还是老板,基本都是认同的。但是,这与“摸鱼”——没有好好工作——带了的趣味,就形成了冲突。

为了调节冲突,要么否认“职业道德”,要么拒绝“摸鱼”

奈何,前者的群体压力太大,不能公开否认或对抗;后者却具有独特的趣味——“薅资本家的羊毛”——很难避免。矛盾的状态下,打工人大多继续着摸鱼事业,但都悄悄的,不公开,别人也就没法拿职业道德对自己说事了。

对于这一点,打工人心知肚明,却无人挑破。即便碰到了这个话题,大家会心一笑,默契的转头就过了。

谁知有人竟然公开提“摸鱼”,而且以“导论”做后缀,设置了课程。再一看,还是“清华”字样打头。这好玩了,一定得去看看,这所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是怎样研究“摸鱼”的。

于是,带着好奇心,吃瓜群众排起了长队。

-03-

处处留心皆摸鱼

不好意思,让大家失望了。清华的《摸鱼学导论》课,并非研究讨论“职场摸鱼”起源、发展、思想、技巧等内容。

它与“职场摸鱼”没半毛钱关系,即便它们使用了同一个词“摸鱼”。学校就说学校的事,《摸鱼学导论》直说学校的“摸鱼”。当然,并非“该上课的时候不上课”。

而是,多一份对生活美好的观察、分享,就是多在自己的鱼篓里装了一条鱼。

“用心观察、体验生活、学会分享、互帮互助……”这些观念是我们道德中所提倡的,在我们具体的工作生活中,依照它们行事,自己是舒坦的,周边的人也认可、赞赏。

《摸鱼学导论》课的实质,即是具体地引导大家去实践这些道德观念。也因此,“摸鱼”可以依附它们被一本正经地拿出来,晒在太阳底下研究、讨论。

吃瓜群众进来一看,这与预期并不相符呀,却又在里面看到了它之所以如此的逻辑是说得通的。

既然它所依据的观念都是大家认可的,没什么争议,大家也就欣然接受了。

话又说回来,我在看这个话题贴的时候就在公司,是摸鱼实践。看到别人天马行空的回复,逗乐了,也算条摸到的鱼。

若能在下班途中留心观察周遭世界,发现了小确幸,那不就是这个《摸鱼学导论》的受益者了么。

这样,现实虽然未能与预期相符,但进来的人从现实中依旧能体验到摸鱼的乐趣。于是,便自然而然地点赞了这个话题。

以上就是对清华《摸鱼学导论》事件窜上热榜的看法,利用大众关注但不愿公开的话题(标题),进行公开讨论,内容能逻辑自洽,并借助公认的、不可辩驳的观念,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方式。可谓旧词新解,轻松有趣的传递着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