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营书声|对生命的目送

 谨言策行 2021-08-17

龙应台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笔触自然、文字洗练,读起来酣畅淋漓。在她的文章中,曾经有一句话,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我。

这就是集子开篇的第一篇文章《目送》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样的一段话,被安排在第一篇文章中,而且在两个大部分的结尾处一字不差地作了重复,奠定了一本书的情感基调,也算是紧扣了书的题目。第一部分写的是作者的孩子华安,龙应台在目送着孩子不断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就像雏鹰一样,终归脱离妈妈的怀抱冲向无垠的天空,作为母亲,此时的心情是有着不舍和牵挂,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幸福。而第二部分,则是龙应台在回忆父亲,写到了父亲得病后,作者也总是在不舍的情绪中与父亲分离,终而至于最后一次目送父亲,是看着他滑向火葬炉,这是一种悲苦,一种无奈,一种即便拼尽人力仍无法违拗自然规律的凄凉。于是便有了那一段被重复了两遍的话。

我们所谓的生活与工作,亲人与朋友,不正如这段话中所写的一样吗?每一个人都赤手空拳地来到这个世界,有了父母,有了兄弟姐妹这些由血缘而维系到一起的亲人。慢慢地,随着我们渐渐成长,我们开始认识不同的人,开始有了感情各异的朋友,也会有自己的爱人、孩子,还有孩子的孩子。可是,正如龙应台所面对的情况一样,慢慢地,我们还要面对和接受身边的人相继离开,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时间,有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消渐隐、不知所终,可能他仍在这个世上,而我们的心里已经没有他;有的则是被别人一句“他没了”,让他在我们共同的世界上彻底画上了休止符,即便我们心里还有他,可他已经不在这个世上……

那么,我们不都是身处其中吗?这也是一个循环,你用目光迎接别人、送别别人,别人也一样在用目光迎接你、送别你。在芸芸众生中,我们能够相逢、相识、相熟、相知,是我们的缘分,只不过这一生的缘分,多则几十年,少则几分几秒,留给彼此的,只是眼中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很多美好,逝去了,就再也不回来。想到了出自《辞海》的那段话:“看山思水流,触景进乡愁,问君随意留,缠绵几时休,念己勿念欲,行己知行义,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倒也应了《目送》和那一段话的景,人和人的相处,因为偶然而更显珍贵、因为短暂而弥足珍惜。

回首自己的从警历程,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换过不同部门和岗位,与更多的同事结识,这样的相遇充满了偶然,也充满了变数,但是我们终究成为了战友,这样的情义,纯粹,利落,却又让我们终其一生地想念;这样的情谊,自然,通透,应该让我们在拥有时彼此珍惜。5月14日,载着支援北京“一带一路”峰会安保牺牲的临汾铁路公安处民警袁临明回家的列车驶入太原管内,沿线各站的战友们都在站台上向英雄致敬,接战友回家。看到那些照片时,我的心被狠狠地重击了一下,从那些满是泪水的眼眶里,我看到了一生不变的战友情义。可是,即便他们深情,即便他们想念,也无法在现实中再牵一牵战友的手、再感受一下彼此的温度和关爱,也只能目送着战友在命运的拐角渐行渐远、也只能把这滚滚红尘中的绵密情思装在心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