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个榫卯实例,手把手教会你古建木结构中的奥秘

 板桥胡同37号 2021-08-17

本篇列举一些有特色的榫卯实例,供参考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榫卯实例多为地方做法,在清官式建筑中很少使用,仅作参考。

榫卯实例 1

柱、枋榫卯——源于《营造法式》中“箫眼穿串”的榫卯

榫卯特征

1.这种榫卯固定方式与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的“箫眼穿串”方法相同。

图片

2.这种方式是枋、梁与柱子榫卯相互连接后再使用“销钉”将其锁定,以起到将各不同方向的木构件组合成一个相对稳固整体的作用。

图片

3.单从“销钉”看,它与清官式大木榫卯做法中“卡口”的固定功能近似,但由于“销钉”的锁定功能更为直接,所以,在实际当中就采用了强度更高、韧性更好并经过特殊处理(大约是桐油浸泡)的某种木材(笔者未能做更深一步的确认)来满足这个功能的需要。

4.尽管如此,由于本身的材质和直径所限再加上因木材干缩造成脱落及裸露表面影响美观的风险,“销钉”还是会成为这种榫卯连接方式中的一个弱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榫卯实例 2

阑额(额枋)榫卯

榫卯特征

1.在同一组建筑中,阑额(额枋)与柱子的连接榫卯与宋《营造法式》中的做法有所不同。

图片

2. 它没有使用燕尾榫而是使用直榫,导致柱与额(枋)之间无拉结。

3.这从构造上讲是不合理的,但它采用了一种用分体的燕尾长榫来固定柱子及两侧阑额(额枋)的补充加固方法。

4.加上配套使用的“箫眼穿串”的榫卯连接方法这就保证了阑额(额枋)与柱子的牢固连接同时因阑额(额枋)榫根部断面增加(相对燕尾榫而言)即榫卯的强度也有了增加,所以这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榫卯连接方式,只是在做法上较燕尾榫稍显复杂。

图片

使用单直半榫的阑额(额枋)

图片

分体反燕尾长榫样板

图片

阑额(额枋)上的分体反燕尾长榫卯口

图片
图片

柱子、阑额(额枋)与分体反燕尾长榫的平面位置

榫卯实例3

单、双步梁榫卯

榫卯特征

1.单、双步梁等同尺寸构件接尾对接时,我们都是做单直半透榫,这种榫最大的不足是两个对接构件之间没有拉结,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见下图)

图片

榫卯实例 3——单、双步梁接尾对接做法(一)

2.虽然同样是单直半透榫,但是在构件上面,加做一个燕尾榫卯,这样两构件之间就有了拉结,就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只是由于榫头突兀,在运输搬运中容易受到损伤。再有,这种做法增加了榫的长度,或多或少地会在用料上增加一些费用,可斟酌使用。

图片

榫卯实例 3——单、双步梁接尾对接做法(二)

图片

榫卯实例 3——单、双步梁榫卯

3.在单、双步梁的对接中,还有一种做法既能起到拉结作用又能相对省料还能做到与历代大木做法有序传承,这个做法就是在对接的梁架下方加装“替木”(详见下图)

图片

榫卯实例 3——单、双步梁接尾对接做法(三)

4.替木本身能减轻梁头榫卯的剪切力,又通过在替木上安装的销子榫将分体的两个梁拉结固定在一起,而且这种做法在宋《营造法式》中有明确记载,传承有序,所以建议在施工当中,如果不是有明确要求不允许使用替木时,尽量加装替木。

榫卯实例 4

檩枋带袖榫卯

榫卯特征

1.此种榫卯做法不同于通常做法之处即檩枋整体做“袖”嵌入相交构件中(见下图)

图片

榫卯实例 4——檩枋带袖榫卯(一)

2.此种做法的优点就是榫肩“袖”入相交构件中,外表美观也就是通常木匠所说的“不露脏”;如果再在榫卯局部做出一些改动,那么受力会更为合理;还有,这种做法虽然会伤及相交构件的一些断面,但由于现在构件 3 ∶ 2 或 10 ∶ 8 的高宽比不合理,所以只要不是伤及到构件的高度是不会影响构件受力的。

图片

榫卯实例 4——檩枋带袖榫卯(二)

做法 1 是《营造法式》中的“镊口鼓卯”做法,与常见的枋子榫头、柱子卯口相反,这种做法较为复杂,且枋与柱的拉结效果并不比做法 2、3的拉结效果显著,故现今多不采用;较现在最常见的做法 3来说,榫头与卯口的拉结效果虽然不差,但其榫根部位的断面被伤及很多,使木构件的承重强度大打折扣;相比较起来,做法 2 就明显合理得多,同样的枋子断面,基本相同的燕尾榫卯,只是在榫根部位加大了断面,这就使构件榫卯的抗剪能力大大加强,做法上也费不了太多的工,值得在施工实践中大力推广。

榫卯实例 5

角梁榫卯

榫卯特征:

1.看下图(a)、(b)所示为角梁槽齿(闸口)榫,此种做法角梁仅做槽齿(闸口)榫,不做桁(檩)椀,较(c)、(d)做法更为合理。既保证了角梁的断面尺寸和强度,又防止了角梁的下滑错位,只是由于各朝代翼角起翘尺度、规矩的不同要求,在角梁、翼角椽、翘飞椽没能统一形成完整做法前不要轻易做改动。

图片
图片

2.图(e)、(f)是清官式做法,就角梁而言,特别是老角梁,其榫卯——桁(檩)椀伤及断面太多,严重影响到角梁的强度,虽然桁(檩)的断面没有伤及,但相比较而言,伤及角梁远比损伤桁(檩)的危害要大得多,所以在施工中应尽量采用桁(檩)椀做法(与现行的翼角放线规矩统一)与角梁槽齿(闸口)榫(最少伤及角梁)相结合的方法来保证结构的强度。

图片
图片

榫卯实例 6

—檩(桁)燕尾榫卯

榫卯特征:

此种榫卯在官式做法中较为少见,其榫头的受力部位由于相对远地避开了构件易开裂的端头,所以应该说是较现在通常用的燕尾榫合理一些,只是如果长度尺寸与木材长度尺寸不合的话,会有一些浪费。

图片

榫卯实例 6——檩(桁)燕尾榫卯

榫卯实例 7

椽子榫卯

榫卯特征:

这种椽子榫卯对接的方法较为少见,相对本体建筑大木的做法,在椽子上做出这样的榫卯来对接,在用工上显得较为奢侈。从效果上看,比起通常采用的钉接方式也并无优势。

图片
图片
图片

榫卯实例 7——椽子榫卯对接

榫卯实例 8

普拍枋(平板枋)榫卯

榫卯特征:

1.下图是记录在宋《营造法式》中的用在普拍枋(平板枋)上面的“勾头搭掌”榫卯,由于做法较为复杂,且拉结的功能并不显著突出而逐渐地让位于后代更为简单直接的做法。

图片

榫卯实例 8——普拍枋(平板枋)榫卯做法(一)

2.下图中普拍枋(平板枋)榫卯做法如下。两枋斜掌相交于柱头,斜掌端头做直肩;两枋按上下面分别做燕尾榫、燕尾卯;枋按柱中剔出或通透“海眼”,柱头“管脚榫”穿透普拍枋(平板枋)以固定柱头“桶子大斗”或在普拍枋(平板枋)上剔凿半透口子栽柱头“管脚榫”。

图片

榫卯实例 8——普拍枋(平板枋)榫卯做法(二)

下图(a)中普拍枋(平板枋)榫卯做法如下。两枋平掌相交于柱头,平掌端头做直肩,可做或不做燕尾榫卯;枋按柱中剔出或通透“海眼”,柱头“管脚榫”穿透普拍枋(平板枋)以固定柱头“桶子大斗”或在普拍枋(平板枋)上剔凿半透口子栽柱头“管脚榫”。下图(b)中普拍枋(平板枋)榫卯做法如下。两枋平肩相交于柱中,分别做(或可不做)通透燕尾榫卯;在榫头上剔凿半透口子栽柱头“管脚榫”以固定柱头“桶子大斗”,不做通透燕尾榫卯不栽柱头“管脚榫”。

图片

榫卯实例 8——普拍枋(平板枋)榫卯做法(三)

3.下图中普拍枋(平板枋)榫卯做法如下。两枋分别做反燕尾榫,直肩对接于柱中。为避开柱头上安装的构件卯口,将榫身加长,构造合理但用料略费一些。

图片

榫卯实例 8——普拍枋(平板枋)榫卯做法(四)

榫卯实例 9

斗栱榫卯

榫卯特征:

1.下图 中(a)~(c)为清官式做法中柱头科斗栱桃尖梁上开间檩(桁)对接做法——开间檩(桁)与斗栱纵向构件桃尖梁之间没有拉结,只是刻半叠压在其上方,两开间檩(桁)之间采用燕尾榫完成拉结。

图片

2.下图(d)为某建筑中斗栱柱头铺作纵向构件与开间檩(桁)之间的又一种对接做法——两开间檩(桁)之间没有相互拉结,而与纵向构件之间通过燕尾榫完成拉结。

图片

再看下图的一个例子,是在一栋仿唐建筑中采用的。

图片
图片

例子1:榫卯实例 9——斗栱榫卯:转角铺作刻口榫卯

再看下图的一个例子,是清官式做法。

图片

例子2:榫卯实例 9——斗栱榫卯:角科斗栱刻口榫卯

这两种做法最大的区别就是,例子1做法的斜向构件不做刻半卡腰,其正向构件分为两段,做燕尾榫与斜向构件连接;而例子2的斜向构件与正向构件则分别被刻去 1/3。

我们知道,在传统建筑中,翼角部分的出檐受力要远大于正身出檐,所以,例子1中斜向构件的断面被伤及的最少,从受力的角度上讲,这种做法要优于清官式做法。


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木装修、榫卯、木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