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安东老王 2019-03-21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

年代:北宋乾德二年(964);建筑类型:木构大殿;保护级别:1982二批国保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华林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鼓屏路北端,福建省人民政府东侧。寺坐北朝南,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其大殿为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大量保存了唐宋甚至更早期的建筑手法,其中很多做法还是孤例,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被誉为“国宝”。1982年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建筑年代:寺的创建年代无考,据《三山志》载:北宋乾德二年 (964)建寺,又据碳14测定部分构件的结论,大殿的时代可能要提早到4~5世纪之间。

闽国灭亡后,北宋建立的第五年,即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吴越国国王钱镠(liú)尚割据闽浙等地,福州郡守鲍修让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安宁,加强对榕统治,拆卸闽王宫殿,用所拆下来的材料在屏山南麓建成越山吉祥禅院(华林寺前身)。依五代形制的大殿,为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八架椽;屋顶为单檐歇山顶。 彼时建成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师殿,都以屏山为靠背。此后,又建造数座禅院,规模宏大。十四年后吴越国向宋纳土,福州才入北宋版图。宋高宗曾赐该寺御书“越山”、“环峰”。此前福州尚属吴越国,而未入北宋,加上大殿所用闽王宫殿材料则更早, 故华林寺大殿亦可视为五代十国末期之建筑。

历代修葺情况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前廊乳栿下方的题识:大清道光四年岁次甲申孟冬立,住山沙门洞宗四十世新灼重修。

华林寺大殿即大雄宝殿,虽经后代多次修葺,仍保持五代始建时的特征,体现出晚唐营建特点。大殿除柱梁构架及斗栱外,门窗板壁及瓦顶均系近代更换。明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一直沿用至今。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并入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后又增建了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等建筑物。 清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六年(1818~1826)增建回廊。

当代,1955年对大殿构架进行加固,翻修屋面。1963年,其余附属建筑皆因年久失修,罹风灾、受虫害而倒塌。仅存的大殿亦已构架歪斜,榫卯移位,瓦样面目全非。文革时期,福建省机关占用华林寺及其附近区域,除大殿因存储重要物资得以保留,原有殿堂楼阁等悉数拆除。清朝道光时期扩大的部分,亦以“妨碍内部交通”之理由被拆除,建筑群无存。1980年代大殿也险被拆除。1982年入选国保,1984年则落架修复,后重建山门、东西配殿、回廊及工作室等附属建筑。

修复后的大殿为抬梁式构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面积574平方米,立柱18棵。大殿高15.5米,屋顶为单檐歇山顶,主脊两端为鸱尾。该殿虽面宽三间,但用材硕大,甚至超过了宋《营造法式》规定的最高等级规格。其建造手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也是独具一格,其侧面的“长昂”结构还残留了部分唐以前斜梁的做法,目前仅有号称世界最古的日本奈良法隆寺金堂有类似的做法。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被拆除部分周廊副阶后、落架修复前的华林寺大雄宝殿。注意瓦面还是福州传统做法。

大殿价值影响:华林寺大殿在1958年文物普查中被鉴定出建造时间,从而取代宁波的保国寺大殿,成为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物。华林寺的建筑风格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建筑风格如“大佛样”、“天竺样”等有着巨大的影响。寺内还存有宋高宗赵构篆书残碑一方,清康熙《华林禅寺香灯碑》、民国《林森纪念堂碑》等文物。该殿宇虽历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增建周廊下檐,外观也变成五开间,但其主体结构和大小构件仍为千年前的原物,大量保存了唐宋甚至更早期的建筑手法,其中很多做法还是孤例,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被誉为“国宝”。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華林寺復原圖:华林寺初名越山吉祥掸院。原规模较大,沿中轴线依次是山门、二门、大殿、法堂,法堂西为祖师殿,西院有双层的转轮藏殿,前院东侧建有钟楼。寺周松竹茂密,梅荔满园,有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等景点。宋代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现原建筑惟大殿尚存。

中国长江以南气候潮湿多雨,古代木构建筑的存留很难,所幸华林寺大殿历经磨难保留至今。其建筑风格因地理上与中原文化中心距离遥远、建筑技艺传播因素而保留了许多老旧作法,如皿斗、梭柱等制可上溯至魏晋六朝。华林寺的建造方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很多手法是没有记载的孤例,并带有显著闽越地方特色。 华林寺工艺精湛,为研究宋朝的早期建筑艺术提供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从这些资料甚至可以上窥唐代乃至南北朝的建筑风格。 然当代落架大修,原有风貌变化较大,此存而不论。

全景部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华林寺大殿透视 清华大学制

大殿 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共用檐柱14根内柱 4根(共有柱18根);单檐歇山筒板布瓦顶。主体构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彻上露明造。内柱高过檐柱2.62米,是为了容纳内槽佛像的高度。正面无侧脚,两山前后内柱各有侧脚 4厘米。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建筑特点:华林寺大殿梁架与斗拱等构架,经由碳-14测定,确认为最初的原物。大殿构架抬梁式,单檐歇山顶,殿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其平面由前廊和殿身二部分构成,进深四间中,前一间乃前廊,后三间乃殿身。建筑古朴雄浑,工艺精湛 ;用材规格超等,构件硕大且外形精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上图为维修前的华林寺大殿,可见当年加建的周廊副阶,1984年落架维修拆除了周廊副阶,重做了屋面和地基等,修改颇大。下图为 被拆除部分周廊副阶时的现场画面。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维修拆除了周廊副阶,重做了屋面和地基等,修改颇大。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殿顶部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面:出檐较深。博风板、短悬鱼。脊饰是否系原物?或为落架大修所加?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屋脊、鸱吻、脊兽。复原图上屋脊正中有莲花宝珠脊饰。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此双龙很独特,北方宋建中未曾见过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廊柱间以阑额相连,阑额为月梁造。栌斗直接坐于柱头、阑额之上,不施普柏枋。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翼角。

斗拱部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有关资料备存:斗栱简洁严谨,外檐铺作外转均为七铺作双杪双昂出四挑,第一与第三挑偷心,第二挑头施重栱承罗汉方,而第四挑头施令栱承撩檐方,与令栱相交的耍头位置出昂,所以外观上是双杪三下昂。 昂嘴之曲线分三段,上乃一枭,下乃一混,而中乃一枭混。沿着曲线轮廓微刻一道线脚。 内向斗栱铺作均按需要,随宜加减,大量运用插拱。 栱斗斗耳较高且有曲线,下端外张;斗底为单混线脚,厚1.5厘米,向内收2厘米,线脚下又有一个直线脚,约0.5厘米厚。 斗底有皿板痕迹,保存魏晋风格。栱头卷杀无瓣,上为高约14厘米直线,微微向内收约0.5厘米;下有连续曲线,而曲率较小。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转角铺作。昂的长度近八米 !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左、右、后檐柱头铺作。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上图为柱头铺作:大殿的四檐及内柱头上均施斗栱,用材硕大,单材31.5×16厘米,断面为2∶1,这是同时代实物中罕见的断面比例。斗栱的配置,只在前檐用了补间铺作,当心间2朵,两次间各1朵。斗栱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一、三跳头偷心。耍头做法与下昂一致。斗栱总高为檐柱高的3/4 ,体量雄大,不用普柏枋,栌斗底部用皿板。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面斗栱后尾连续用五跳偷心华栱及下昂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上图:前廊补间铺作。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注意图中所示,华林寺大殿在梁架中大量使用斗栱,多用驼峰而少用蜀柱,各榑外端顶部用生头木。参见下图: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枋上浅雕团窠纹饰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华林寺大殿在梁架中大量使用斗栱,多用驼峰而少用蜀柱,各榑外端顶部用生头木。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梁架部

福建福州北宋华林寺大殿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华林寺大殿剖面图

  资料备存:其18根殿柱皆为梭形柱;其中四根内柱高7.2米,前后檐平柱与两山次角柱、中柱皆高1.78米,四根角柱高4.86米;内柱、角柱、前檐平柱及两山前次角柱之底径0.64米,后檐平柱、两山后次角柱、两山中柱之底径0.6米。各柱最大直径在下部三分之一处,向两端逐渐卷杀,至柱顶紧杀如覆盆状;这种两头卷杀之做法,曾在南北朝盛行,隋唐后在华极为少见。殿内构架主要为两缝横架和两缝纵架所组成,呈“井”字形纵横相交;两横架外,各加出际梁架一缝,承两山出际四根内柱前后中距7米,内柱头虽有升起,惟与缝上之中平槫有2~3米高差距,在这段距离里,斗栱与枋层层叠置,使斗栱与梁架交融,柱以上几乎全用斗栱支撑,不用一根铁钉。

  大殿在构造和艺术处理上带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如柱子的上下卷杀做法,云形驼峰,昂面的双枭双混曲线,圆形断面的月梁,柱头方、罗汉方和撩檐方上镌刻团窠等。在梁架中大量使用斗栱,多用驼峰而少用蜀柱,各榑外端顶部用生头木等。

  阑额、乳栿均属月梁造作法,造型古朴。月梁包括四橼栿、平梁与前后檐乳栿。

  两山后次角柱上乳栿、前檐当心间以及次间阑额共计七种十三根,都是用粗大原木制成,断面近圆形,直径皆约0.54米,有着丰盈浑圆造型,两端由梁背及两侧三方面卷杀至八榫杀,仰视乃梭形。

  后檐与两山后次角乳栿上,各自有一个巨大的云形驼峰,曲线不对称,2.84米长,厚0.1米,1米高,恍若逸云般,动态感强烈。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重修前未拆除的周廊副阶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殿前廊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殿当心间横架。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修前的内部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未拆除前的殿内天花(自《梁思成全集第七卷·营造法式注释》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上图:后间左、右梁架。这是华林寺大殿极具特色的地方。特别是其上的云形驼峰更是为专家所津津乐道。大殿有三种驼峰,他们不仅尺度巨大,且有流畅自由的轮廓曲线。后纵架两柱柱头内额上承补间令栱的云形驼峰,曲线对称,2.92米长,0.5米背上,两端各置有一个小驼峰,承平梁下斗栱,1.8米长,0.45米高,而曲线不对称,优美简洁。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前纵架。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1985年修复时拆卸下来的原构件。有栌斗、驼峰、雀替等。 雀替疑非原构,极有可能是清代修复时所加。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华林寺大殿模型。模型所用的木头均为1985年修复时拆卸下来的无法继续使用的原构件加工而成,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