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2.捏脊疗法有何妙用?如何操作?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1-08-17

  捏脊疗法实际上属按摩疗法的范畴,它在儿童保健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故而人们又将捏脊疗法称为“小儿捏脊”。古代,捏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症,故又有“捏积’’之称。其适应证较多,现代应用捏脊疗法主要是治疗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贫血、佝偻病、厌食症等;也有用于急慢性痢疾、遗尿症、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的治疗;用于成人强身保健,能和气血,养精神。儿科的主要适应证有:小儿食积、疳积、腹泻、呕吐、便秘以及寒热疼痛等内科疾病。

  近代研究,捏脊疗法有五大作用:(1)能改善吸收功能,促进小儿生长,增加体重。

  (2)活跃造血机能,改善营养不良儿低蛋白血症。经测定患儿施术后血色素平均增加1.12克。轻度营养不良儿血清蛋白在捏脊后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蛋白有所提高。

  (3)实验研究证实,捏脊后可使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恢复到正常。

  (4)有调节机体酶活力的功效。

  (5)捏脊疗法对改善病儿的全身症状,特别是对消化功能的恢复有作用。

  捏脊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患者取裸背俯卧位,施治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呈半握拳状,示指半屈曲,拇指伸直并将指腹对准示指第二节桡侧,示指和拇指保持一定的间距,虎口部向前,然后用双手拇指和示指从患儿背脊部的骶部长强穴位处开始,捏起皮肤,沿背脊正中由下向上施以捏、拿、推、提等手法,一直达头颈部的大椎穴处为1遍。按上述手法重复施以3遍,最后用拇指指腹在患儿腰部附近的双侧肾俞穴处按揉5次,算作一次治疗。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须将皮肤斜向上方提起。如提法得当,可在第二至第五腰椎处听到轻微的响声。

  捏脊疗法应根据病症相应重提有关穴位。如:饮食积滞,重提脾俞、胃俞和大肠俞;疳积(慢性消化不良),重提脾俞、胃俞、肾俞及大椎穴;伤食或受寒呕吐,重提胃俞和大肠俞;感冒挟食,可重提风府、大椎和脾俞穴。

  要准确掌握捏脊过程中的手法运用。如:捏法——用双手拇指和示指作捏、提、放动作,由下向上移动,连续进行;

  拿法——捏起皮肤后,拇指向后捏,示指向前推时,拇指和示指作一紧一松拿、捏,多与捏法并施;

  推法——用双手示指二、三节紧贴患者脊椎部皮肤,稍加压力均匀地向前推动;

  提法——捏起皮肤时,示指向上顶,拇指同时向后牵拉,本法较捏法捏起的皮肤要多一些;

  揉法——双手拇指伸直,指端相对,示、中、无名指和小指呈半握拳状,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轻轻揉患者背腰部或他处穴位;

  按法——揉法加重压力称按法,治疗时多与揉法并施,故亦称“按揉法”。

  具体要求:(1)捏脊治疗,宜在早晨空腹时进行,切勿在进食后施治。每日1次,5~7日为1疗程,如未愈,间隔2日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2)视患儿胖瘦,捏起皮肤以0.5~l厘米为度。需要提醒的是:凡是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脊椎畸形和背部患有疮疖时不宜用捏脊治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