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1.呕吐有何外治法?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1-08-17

  呕吐是临床上一个极为常见的症状,它可见于许多疾病,如急性胃炎、溃疡病、胆囊炎、胆石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贲门痉挛、幽门梗阻等病变。多与胃寒、胃热、饮食不洁及恣食油腻,或肝气犯胃,致使胃气上逆有关。下列外治法可供选用:

  热熨疗法此法多用于胃寒呕吐。方如:

  (1)取干姜15克、胡椒5克、川椒4克。上药研细,炒热,用布包好,热敷中脘、天枢穴,每日数次。用于中寒呕吐。

  (2)取雄黄30克、五倍子30克、枯矾15克、葱头5克、肉桂3克、麝香0.3克,共捣碎成饼。将药饼贴于脐窝,外加热水袋熨之。用于呕吐、泄泻,不思饮食者。

  中药敷脐(1)取吴茱萸适量,烘干研末,用醋调成膏,敷于脐中。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一般敷药后3~4小时呕吐即止,绝大多数于24小时内达到止呕目的。

  (2)取生姜、半夏各适量,将半夏研细末,与生姜共捣烂,或用半夏末与生姜汁调成膏,敷脐上。用于胃寒呕吐。

  (3)取大葱、胡椒、枯矾各适量,捣烂,炒热,敷于脐腹部,用于胃肠炎所致的呕吐。

  (4)用鲜生姜适量,切成厚片;若没有鲜生姜,可用干生姜片,以开水浸软,敷于神阙穴和内关穴。适用于妊娠恶心及轻度呕吐;也可用于防治晕车及异味刺激所致的呕吐。

  此外,用伤湿止痛膏于乘车(船)前贴脐部,能理气和胃止呕,可防治乘车(船)所致的呕吐。

  敷涌泉法  (1)活蚯蚓数条,洗净捣烂,敷于足心涌泉穴。用于肝气犯胃及胃热引起的呕吐。

  (2)蓖麻子仁适量,捣烂,敷于涌泉穴。用于胃热呕吐。

  (3)吴茱萸、绿豆粉各适量,共研成极细末,再用清水调成糊状,敷于两足心,外用布裹之。用于寒性呕吐。

  指压点穴一般的呕吐患者,只要指压内关穴,或在耳穴上的胃、皮质下、交感穴压丸并以手指揉按,即可收效。对于神经性呕吐,还可采取点穴法,其步骤如:  

  (1)按压腹安穴,持续30~60秒钟。  

  (2)用叩打法叩打鸠尾、巨阙穴,并用拇指或示、中、无名指揉以上两穴。  

  (3)用拇指或示、中、无名指推揉第九、十肋间(腋下线)。

  值得注意的是:若呕吐伴有腹胀、矢气不通、腹部剧痛,或伴高热、头痛、项强者,都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不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