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截教门人为何非要下山送人头,当个逍遥自在的神仙不好吗?

 斯文卿相 2021-08-17

对截教门人来说,离开洞府,就意味着主动应劫;下山去西岐和姜子牙作对,就一定会成为封神榜上的一员。


这一点,是通天教主明确告知过的,那副“紧闭洞府,静颂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的对联,就明晃晃贴在碧游宫的大门外。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功课经》里说:“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对修道者来说,老师是天地外最敬重的人。

然而封神中,通天教主告诫在前,截教门人却视若无睹,以各种理由下山去送人头。第一波,是九龙岛四圣。

那时,有殷商太师闻仲,来到九龙岛,请求四圣的帮忙。

孰料闻仲才开口,四圣就迫不及待地应了下来。

头一位道人答曰:“闻兄既来,我贫道一往,救援桂芳,大事自然可定。”只见第二位道人曰:“要去四人齐去,难道说王兄为得闻兄,吾等便就不去?

下山去帮殷商,到底意味着什么,想必所有的阐截两教弟子都一清二楚,毕竟在封神一开始,女娲娘娘就明确了封神的走向。

所谓: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

前有女娲娘娘一语定乾坤,后有通天教主明确告示,都向大家明明白白说透了封神内卷。

然而面对闻仲的邀请,九龙岛四圣非但未有一丝忧虑,甚至他们对下山,还有些争先恐后的意思。


结果,自然是一道灵魂上了封神台。

九龙岛四圣的以身试法,按理说,应该给截教门人敲响了警钟,让大家心有余悸,再不敢轻易尝试下山,然而。

当闻太师登金鳌岛,再邀十天君出山帮忙时,十天君竟然也是慨然领诺。

对十天君的到来,姜子牙有点儿小惊讶,他说,殷商王气已黯然,是必败的架势,你们都是深悟大道的,难道看不清。

十天君说不听不听我不听,哎,就是要到封神台上去玩儿。

难道说,通天教主门下的截教仙,都不知道封神榜的原理。非也!

十绝阵前,慈航道人诘问董天君,当时三教教主在碧游宫佥押封神榜时。

难道你不也在场,还聆听了你掌教师尊现在还挂在碧游宫大门上的那两句谒语。

董天君曰:“你阐教门下,自倚道术精奇,屡屡将吾辈藐视,我等方才下山。”

他知道,他记得,他恼羞成怒了!

和赵公明对战时,燃灯也曾问赵公明,是否还记得当初佥押封神榜时的场景。当时赵公明答曰:“吾岂不知!”

从封神原著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九龙岛四圣,金鳌岛十天君,抑或赵公明,云霄娘娘,当初都是见证了封神榜佥押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截教仙明明知道如何规避上榜,却为何上赶着去送人头呢,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他们故意的。为什么这样说?

对修道者来说,修为每上一个台阶,就要经历一场天数降下的考试。考试合格,那么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修行。

一个台阶,相当于一层修为,如果从半仙到人仙,是幼升小的话,那么人仙到地仙就是小升初。

按照这样的一个类比来推断和比喻,这场封神大劫,就可以用高考来形容了。

千万学子的考场上,每个人都在高考的试卷上,给自己这十来年的辛苦,交上了圆满的答卷。

截教仙下山去应劫的目的,亦然。

封神中的修道者,包括玄都大老爷太上老君,阐截主元始天尊,截教主通天教主等所有人,都要历劫。

这一点,在封神原著中可以得到论证,那时万仙阵后,鸿钧道人下界来,为徒弟们调停矛盾时说。

“岂意你三人乃是混元大罗金仙,历万劫不磨之体,为三教元首,为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邪欲。”

修道者历劫,是一锤子买卖,过得去,修为就更上一层楼;过不去,一身千年修来的修为,就还于天地,化作天地间的一缕元气。

鸿钧来了

所谓封神,道之劫也!

修道者修行,图啥,图的不就是一个永生的圆满吗。对截教仙来说,圆满怕是与他们无缘,毕竟,证道元始这一关,元始天尊就不允许。

所以截教仙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某一次劫数中,化为劫灰。

所以:截教门人为何非要纷纷下山送死,当个逍遥自在的神仙不好吗?

逍遥自在,是真逍遥,但却是朝不保夕的;上封神榜虽然是灵魂受用,却是永生的。

忍受了千万年清苦的修行,在化为劫灰和灵魂上封神榜之间如何选择,这还用问吗?

两害相权取其轻者,仅此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