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 | 自由在高处

 素面逐云空 2021-08-17

这周刚看完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看的很慢很仔细,整本书翻来覆去的看居然看了15个半小时。

其中,作者的3个观点对我触动很大,也击破了我固有的认知,逐渐有了更近一个层次的思考。



//
同情的泪水遮蔽对人性的责难
//

2005年10月27日,46岁的尤国英突发脑溢血,住了三天医院后因没钱看病被家人送往殡仪馆火葬。所幸,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最后一刻,发现了她眼角的泪水,尤国英才得以火口逃生。

第一时间,我个人肯定是责备尤国英家人的良心泯灭。但再一思考,又会想到农村医疗的问题,甚至是整个国家医疗资源分布的合理性和保障机制的完善性。最后,难免会用“佛学”提醒自己,你有权力责备别人吗?你知晓别人生活的艰难之处吗?你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想一想吗?

往往,到了最后关头,在佛学的引导下,似乎一切都是情有可原,世间万般无奈都是值得被原谅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般皆苦,唯有自渡。自渡,方能渡人。

然而,书中熊培云的一句话惊醒了我:人性的异化源于人们对社会的某种绝望,但它并不足以让我们在进行批评时对弱者网开一面,让同情的泪水遮蔽对人性的责难

在人性的”恶“面前,有多少同情的泪水能够被浪费。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
怎样打发时间,是个人的自由
//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而发现自己的使命是一个非常漫长且艰难的事情,需要经历无数的尝试、失败、成功,甚至成功后再失败,才会有那么一丝丝的亮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而立之年不去学习,不去实践,不去思而行,用什么立?三十不立,四十之后可能惑终生。

看到我的time table 小白却说:你对时间的管理已经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我回复她:你知道比我们优秀的人,一直都比我们努力吗?

大璐说,上班一天都累死了,你为啥还要逼别人看书?

今天,熊培云说:怎样打发自己的时间,完全是个人的自由。毕竟,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我所信奉的打破枷锁,之后享受自由,是真的在打破?还是自己在塑造枷锁?如同《肖申克的救赎》里演绎的体制化,究竟谁才是那个笼中人,谁才是那个自由的灵魂?


//
医学的进步,不再有健康人
//

在书中看到了法国作家于勒·罗曼的一出戏剧:《柯诺克或医学的胜利》。讲的是主人公柯诺克通过演讲和义诊,搞得村里每个健康人人人自危。他联合村子里做酒店生意和餐饮生意的人,一起夸大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主动帮助大家抵御疾病入侵。最终,健康的人都束手就擒,让村子成为了一个大医院,他们一起坐收渔翁之利成了村子里的有钱人。

让我想起了自己去推拿或者做经络理疗,场馆里的人总是会说我:三焦不合、上热下寒、肝火旺但脾胃虚寒……肩颈堵塞导致头部供血不足,肩胛骨处多处结节……需要坚持的一系列理疗才能根治,如果不管后续的并发症非常可怕。

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至于一个还没成型的颈椎病,就能堵塞脑部供血造成什么脑溢血吧。

古人,诚不欺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