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培训班的时代,手把手教你家长怎么自救

 zhsht16 2021-08-17
图片

前天写了《后培训班时代,家长怎样做不掉队?我思考了很久……》一文,很多家长都来问提升孩子自驱力的方法。我和珊妈回答了一部分(哪些是我哪些是珊妈回答的你们听得出来吗),但更多的细节没办法一一解答。

一方面,我打算有机会以后再进一步详细讨论这个问题,而不是花一两千字企图讲清楚;另一方面,我希望家长们自己掌握正确的原则,这样才可能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想出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实用技巧。

图片

那什么是正确的原则呢?就是找到让孩子开心和愿意的方法。而在今天我要写的下半段,大家也能体会到这个原则的巨大威力。

一、建立自驱力

(上篇)

二、训练自制力

三、培养自学力

四、全能素质力

图片

训练自制力

很多家长说,其实暑假送孩子去上课外班,主要目的还不是为了学什么东西,仅仅是让孩子有个待着的地方。也有不少家长给我们留言说,课外培训没了,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沉迷游戏,建议国家像对待课外班一样重拳打击电子游戏。

我个人判断,电子游戏也许也会成为国家下一个打压目标。不过,如果要依赖国家这种外力控制,才能够避免孩子沉迷游戏,那么无论是作为家长孩子作为孩子,都已经是彻底失败了。

这话说得逆耳,却是一句忠言。为什么这么说?电子游戏固然有它易于沉迷的特性,但社会中形形色色与游戏相似甚至是更甚的诱惑却仍然有非常多,例如看小说、刷抖音、看电视剧、蹦迪、赌博等等。今天封禁了电子游戏,明天孩子也有可能迷上其他“精神毒品”,总不能指望国家帮忙把所有吸引人的娱乐活动都禁了吧?

图片

要防止孩子掉入电子游戏以及其他娱乐消遣的深坑,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制力。

所谓自制力,就是知道自己的边界,并在触碰边界时及时刹车控制住自己的能力。

其实无论是电子游戏还是其他娱乐活动,本身都不是致命毒药,而是一种正常的休息消遣。问题出在量上面,如果孩子玩游戏玩得耽误作业,甚至废寝忘食,才是问题所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知不知道自己玩游戏太多是错误的事?大部分知道。但是他们没办法做出停止游戏,回到正常生活的决定,原因就是缺乏自制力。

有的家长严防死守,让孩子没机会接触游戏,也有的孩子天生就不爱玩游戏,是不是就没这个问题呢?错了。就像前面说的,即使坐在书桌前,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有的人也会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小说、走神甚至哪怕读课本上的趣味故事也不开始学习。这都是缺乏自制力的问题。

人都有天然的趋利避害本能。如果把学习和任何娱乐放在天平两端,娱乐的那头肯定要重一点,哪怕是胡思乱想也比学习要愉快一些不是吗?这时候只有用自制力的手去压住托盘,让天平倒向学习的一侧。

自制力必然是后天培养的,而负责培养的人只能是家长。培养自制力的主要方式就是让孩子自己给自己作决定,并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举个例子,珊姐从小不睡午觉,而我和珊妈周末要补回平时缺的觉,所以只能放她一个人自己安排活动。她的平板电脑上有不少课程要上,也有很多她安装的游戏。睡觉前,我们会跟她约定好,中午要学习哪些课程、可以玩多久的游戏,然后她就必须自己关闭平板,自觉看书。

睡醒以后,我们会检查她是否有遵守约定。遵守约定,自然是加以表扬和奖励;违反约定,则是取消一段时间的所有游戏机会。

图片


最初的时候,珊姐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忘了时间,或者甚至是撒泼耍赖,非要继续玩游戏。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她明白了有克制地玩,才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现在,只要说好玩一盘游戏,玩完以后她基本上能主动放下手机或者平板。她并非不喜欢游戏,但是能够用理性战胜冲动。

这就是我们用来帮助女儿建立自制力的方法——从生活中的小事、小细节出发,让孩子从小习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决策和安排,让ta拥有自制的信心、成就感和实在的收获。

我反对家长从小用物理隔绝的方法去限制孩子玩游戏。原因有三个,第一是家长没办法把孩子隔离一辈子,也没办法隔离所有的诱惑,第二是孩子一直“他制”,就没办法锻炼“自制”,第三是孩子生活中都没有盼头和爱好,那用什么激励ta去刻苦呢,难不成一辈子当苦行僧吗。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给孩子展示1颗美味的巧克力,并告诉他们如果现在不吃,一小时后能吃2颗。实验结果表示,获得2个巧克力的孩子,日后成就普遍比马上吃掉的那些孩子更高,心理学家称之为拥有延迟满足能力。

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自制力。首先是具备理性和判断力,认为1小时后的2颗巧克力比现在的1颗价值更大;其次就是控制住自己抵御现在吃掉巧克力的诱惑。自制力就是理性和意志力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图片

培养自学力

每年高考完,都有一些状元接受采访,说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课外培训班。有很多人不信,觉得这些状元们把真正的学习秘密给藏起来。我自己倒是从来不怀疑,毕竟我自己上中学以后就没报过培训班。

有人反驳说今时不同往日,内卷厉害,学霸也得去接受培训。我想,这么说的人,很可能是把“学习”和“上课”等价起来,以为“不上培训班”就是“课后不学习”。所以,他们才觉得“状元不上培训班,下课都在玩,怎么可能比得过其他上培训班的人?”实际上,状元不上培训班,很可能只有一个原因:在培训班学的效率还不如自己学的高。

不管状元上不上培训班,我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他们花在学习上时间,肯定比绝大部分人都要多。哪怕有培训班,总还是有不上课的时候,而这些时间,基本上也被状元们用在学习上。

即使你的孩子同桌就是一名状元,你掌握了ta所有的行程安排,把孩子送去跟ta上一模一样的培训班、听同一个老师讲课,可是学习成绩很可能就是不一样。这就是自学的威力。

自学就是在没有外界(包括老师、机构或者家长)明确要求范围或进度的情况下,自主安排学习的行为。从范围上来说,自学不仅包括预习、复习,也包括主动发散性学习、交叉学习、超前学习等等。从形式上来说,自学包括看书、查询资料、做练习、询问或交流,以及——思考。

所以,做学校或者各种培训班的作业算不上是自学,自学也绝对不仅是做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

那怎样可以让孩子能够自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

首先是前面说过的自驱力。孩子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才有可能主动去吸收知识。对一个科目有兴趣,就会自学那个科目;对所有科目的学习都有动力,才会自学多个科目。

其次是有时间。自学是一个可选项目。如果时间都被其他必选动作全部占据了,自选动作就没时间进行。大家可以类比一下自己有没有一些有意义但不紧急的事,例如整理自己的柜子、学习office操作技巧之类的,却被每天接踵而至的紧急工作冲昏从来没时间进行?自学也是一样。

再次是批判性思维,或者简单来说就是问问题的能力。自学是自觉主动的整理思维、吸收新知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对已经了解的东西缺乏批评性思维,就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

怎么才算批判性思维呢?例如老师说这道题应该这么做,可是你觉得用上一道题的方法更好;或者老师说作文分成起因过程结果来写,你看过一篇文章按结果过程起因来写更好。在提出问题、探究原因、辨明结果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去学习其他知识来强化自己的思考。

图片

最后还需要有信息分辨与吸收的能力。自学的过程中需要深度阅读、不断理解和思考,有时候还要提出问题及交流,所以需要很强的语言理解、逻辑思考等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对于珊姐目前的年龄,谈自学力还早了些,但是我们也在努力往这方面去培养。

一方面,我们从小帮她建立批判性思维,读书学习先学会提问题,而不是学会记内容。

最近珊姐在一遍一遍地听《三国演义》的故事,我和她就轮流互相提问题。比如,她读苏轼的《赤壁怀古》,问周瑜在赤壁之战被诸葛亮耍得团团转,为什么还写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近她又提了另一个问题,周瑜没有能力借东风,为什么还要做前面那些诈降和铁索连环之类的部署?但其实,问题的答案远远没有问题本身以及解答的过程重要。

另一方面,我们着力培养珊姐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看得比学拼音、学计算要重得多。

图片

珊姐没上过专门的识字课,几乎所有的识字都直接来自于阅读。而我们给她准备的阅读中,非虚构类占了三分之一,各种科普、历史、地理都有。非虚构类的表述方式和她用于自学的各类知识类书籍比较吻合。另外,我还带她玩很多的逻辑类游戏,教她学习三段论式推理。

虽然目前还看不到珊姐的自学能力强不强,但是我们希望在她以后的学习过程,甚至是整个人生中,能够有能力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就像珊妈和我一样。

图片

全能素质力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到,课外培训被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没办法培养出能给孩子长远发展带来真正助力的素质。

国家从来没有反对学习。相反,国家在提出“双减”的同时,还大力鼓励学生某方面的学习,那就是素质教育。

注意,这里的素质教育,绝对不能狭隘的看成是学学跳舞、学学弹琴、学学跳绳。这些被机构包装出来的“素质教育”,只能带给孩子很微薄的素质提升。

那素质教育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超越考试的能力、能够用一辈子的能力、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这些就是国家也鼓励、家长也应该重点培养的素质。

具体来说,我认为值得大力培养的素质包括以下这几类。

第一是阅读与语言能力

阅读与文字理解是所有学习的基础,语言表达则是交流的基础。阅读能力强,像前面所说的,学习能力就强,有能力进行深度自学,素质提升的天花板就打开了。表达能力强,展示个人素质的窗口就打开了。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单位,都很容易得到赏识。

第二是逻辑思维、总结归纳能力

逻辑与归纳在学习中,是水平更上一层的基础,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是高分低分的分水岭;在工作中,这是指挥者和执行者的重要差距;在生活中是思想和谈吐层次的主要支柱。比起在学习阶段的作用,逻辑思维在一生中的作用更加巨大,而且很容易在目前的学习模式中被忽略。

图片

第三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分成硬和软两部分。硬素质就是体能部分,现在纳入中考的体育、学校里强制开展的体育课都是为了锻炼这方面设置的。不过考试是为了检验素质,素质锻炼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考试。有的家长给孩子请教练补中考的项目,我认为不如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有一项爱好的运动项目更重要。

身体素质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心理素质。有统计显示,高中生抑郁比例已经超过十分之一,这是一种很可怕现象。抑郁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病因包括亲子关系不和、学业压力重、校园霸凌等等。抑郁危害性很大,重度抑郁基本等于人生作废,远远大于近视之类的小毛病,但是却很少引起重视。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第四是技术实操能力

“双减”的文件中对相对鼓励的非科学培训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就包括一项劳动与技术教育,说明这是国家鼓励的素质类型。为什么呢?这和国家的大战略有关系。我们国家要走的是制造业强国的路线,制造业就离不开生产线,离不开动手操作。

过去一段时间的脱实向虚趋势比较严重,金融经济管理之类的毕业生大量溢出,我敢肯定现在到未来几十年这些岗位会严重供过于求。因为国家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根本容不下那么多非实体经济的岗位。

图片

有家长很紧张,让孩子学劳动和技术是不是就是提早分流到职高然后下厂?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技术人才和一线工人虽然都需要有很强的实操技术,但是工作和职能还是完全不一样的。清华是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我们的工科类专业全部要去参加金工实习,跟车床、流水线打交道。

其次,制造业的大发展是一个趋势,死守着坐办公室才是人上人这种传统观念就是逆势而行,注定是事倍功半的。今天你瞧不起的“工人”,明天也许就是国家的主人。

那怎样才能锻炼技术实操能力呢?包括机器人设计、科学实验、模型制作等内容都非常有帮助,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忽略了。

全能素质力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理想状态,实际上要一个孩子面面俱到是很难实现的。而且这些素质不是一项考试,靠上几节课学一下就能培养出来的。所以这要求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多个心眼,留意孩子各项素质的发展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

图片

总结

“双减”对课外班的打击,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影响说大也大,说不大其实也不大。

有影响的,就是很多本来可以花钱买个清闲的事情,现在要自己操心了。不影响的,是把孩子努力培养成素质全面、身心健康、爱学习、有热情的人,这个目标没变。

图片

很多家长觉得不能上培训班就像天塌了一样,孩子学习就废了、成绩就一落千丈了、人生就完蛋了,其实大可不必。这个时候,正好强迫家长集体冷静下来,反思一下到底哪些培训是孩子必须上的,哪些是跟风去的;哪些素质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哪些是冲着应试或考级去的。

在后培训班时代,家长必须抛弃“缺啥补啥、交钱上课”的观念,给孩子的成长做做减法。最后,大家就能发现,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不是上过几门培训班,不是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是一些穿透历史潮流而亘古不变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