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到胜过得到,五个“悟”标定人生高度

 红日东晴 2021-08-18

想事明理,重在于悟。悟字,意在我心有悟,悟在我为。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的母亲大寿,富翁想母亲平常钱财见惯,不如送一只珍贵的金丝鹊让老人养着更得欢心。翌日,富翁打电话给母亲,问金丝鹊如何,母亲回答说,味道好极了,就是个小了点。两人的悟出现了天差地别。

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看法,对做一件事的不同手法,核心在于这个人如何来悟,通过悟得到了什么,事态走往了那个方向。

中国人最善于悟,这是人们的聪明之处。总结人生的悟,关键在于五个方面。

领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学问家孔子都注重以学明理,学习有何等重要显而易见。没有一个人是天生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的,后天的学习非常紧要。有学问的人积累的既有学的知识,更多的是悟的成分。对于大千世界,要非常注重以学促悟,先明白是什么事情,进而洞悉其中的哲理,再指导实践。当领悟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顿悟

事事在常,但人所不同。有些事情,特别是在激烈变化之中,更应该看清大势,在关键节点上能够顿悟,而不致于永远随大流、群山无峰。同样是经商,有的人就在短时间内风声水起,有的人可能多少年都在低位徘徊;同样是生活,有的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的可能没有沟壑却活得平平凡凡。事中有顿悟,急中要生智,人生才能少走弯路。

感悟

人是有感情的。对于人和事,就要有一定的感悟,否则就是“木头”和“冷血”。待人处事,都必须赋予感悟。对方行善,必须以善心相报,更多为善;对方行恶,必须憎恶分明,以示明理。如果善恶不分,恩怨不明,浑浑噩噩,就会让人非常不齿。有学问的人更加有气度、有文明,关键在于他能对人对事感悟分明,并规劝自己何能为何不宜为,行为有度。

践悟

悟到必须做到。有悟不为只是花架子。有些人在大道理上讲得都对,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做人上却非常“虚伪”,这是很让人受不了的。做人有想法而不施为,对人对己都是极不负责任的,也是很不讲诚信的。悟到的道理既然是明确的、正确的,那就要通过积极的作为来实现。真正来自实践,同时,在践悟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去领略和获得更多的“悟”。

悔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不怕,怕只怕在人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想法、做法是错的,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明确为什么错、怎样才能纠正谬误,然后在必须做到真诚悔悟,在态度上知错有悔、知错志改,其次在行为上谦虚谨慎、对错力改。切不可有错而不悔,对人逆向施为,甚至恶向边生,那就会一错再错。悔悟,更多的则是获得新的领悟和新机。

人活百年,在于嬗变。可以说,悟到胜过得到。悟更是人生最金贵的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