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汤研究文献数据库建立及李赛美临床经验探讨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8-18

1.目的 柴胡桂枝汤首见于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在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对柴胡桂枝汤近三十年公开发表的期刊报道,以及整理导师临床经验以探讨柴胡桂枝汤在临床的运用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指导临床。 2.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225篇柴胡桂枝汤文献调查,其中临床类文献共有131篇,包括临床研究有38篇,临床报道(验案)68篇,名医经验总结15篇,心得体会10篇;动物实验研究22篇;文献研究共有72篇,包括其中综述17篇,系统评价8篇,其它文献类型47篇。以此为基础,使用Java Server Pages技术,以Java编程语言编写建立柴胡桂枝汤研究文献数据库,在宏观角度论述柴胡桂枝汤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并进行初步梳理。同时基于导师门诊病案数据库,我们通过个案的形式对柴胡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探讨,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 


3.结果 ①通过建立柴胡桂枝汤研究文献数据库并运用查询系统,结果显示,目前对柴胡桂枝汤的临床使用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等等。实验研究发现,柴胡桂枝汤主要有抗流感病毒、解热、抗炎、抗痉挛、抗癫痫、保护胃黏膜及愈合消化性溃疡、抑制癌细胞作用、免疫调节、抗衰老、治疗或预防肝胆疾病、抗抑郁、麻醉、脑缺血的保护、对自由基的清除等作用。 

②通过整理导师临床使用柴胡桂枝汤经验分析发现,导师在使用本方一是针对外感荣卫不和、血弱气尽之病机,二是针对脏腑(尤其是脾胃、肝胆)气机不和。外感类:病邪兼夹较多,重心以实为主,但多有体虚受邪的背景;内伤杂病类:以肝郁脾虚,胆郁犯胃为主,邪气兼夹较少,多见于素体肝胆气郁较甚,而脾胃偏虚,复因外感风寒湿引发,而致气滞不畅,木郁侮土,气郁生热,血因气滞,致使病发杂状。 


4.结论 ①柴胡桂枝汤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经方具有简便效验的特点;实验研究表明该方在抗衰老、保护胃粘膜、抗纤维化、抑制癌症细胞等方面有较为系统的深入研究。但是对该方的有效部位及作用单体研究尚有待深入。 ②文献数据库以及门诊病案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实现文献、经验梳理的功能,另一方面达到深入探讨经方应用规律研究的目的。有利于高效整理学术思想,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偏差,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