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夏时分,点亮哲学智慧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古村之友 2021-08-18

“鄞”学同行

童夏家村

Fist Visit

初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浙江宁波,鄞州,童夏家村。

在不少人心目里,这里是宁波隐匿世外的香格里拉。绿树、溪水、村居、古道,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中国画,简简单单,又如此的和谐,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节奏较慢,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走进

古村

VOL.1

伴随着“烟花”在宁波地区的结束,2021年7月,“鄞”学同行志愿服务团队带着对童夏家村的初步印象与疑问前往领略“浙东哲学小村”的魅力。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图|出发启程

初入村中,村口处的“浙东哲学小镇”的字样映入眼帘,而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静谧的气氛,随之洗涤而来,过去连接溪坑两侧村子靠桥梁,最早的一座桥大约是80年前建起来的,叫镇安桥,在村口的右侧,镇安桥横跨两岸,很难想象历史的冲刷只是让它失去了曾经的光鲜,仍然横立在溪流之上。现在村里的桥有永晏桥、永靖桥、中兴桥等7座,这些桥将两岸紧密地联在一起,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动人画卷。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图|永靖桥

走进童夏家古村,清晨山村格外清净,村庄两侧的竹林阻挡着烈日,小鸭在溪流中成群嬉戏,一种乡村慢生活的感受扑面而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口的古樟树婆娑起舞,斑驳的树荫倒映在长满青苔的老石板桥上,溪水发出“哗哗”的悦耳声,不时响起的鸟鸣,在山谷回响。在门口的溪坑,老人们端着脸盆在淘米,屋里发出生火做饭的声响,几位老人正坐在小卖部门口的竹椅上闲聊。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潺潺流水承载着每片落叶的向往,溢满恣意盎然的青春时光,心中安详,满怀希望,正是思考哲学好时光。迈入童夏家村,一处处充满哲学巧思的景观,古今中外的一些哲学思想和生活哲理,都引发着思维的碰撞,静谧之处总是思考之所,耳畔潺潺的流水,眼中哲学的问题,脑海里如何创新童夏家村的思维也不断涌现。打造哲理长廊?打造哲学地图,加强哲学与旅游的结合?村口增加高科技元素互动?增强哲学的文创产品?亦或是融合童第周等名人文化......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哲学地图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哲学小问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哲学景观 ▲

童夏家村处于塘溪这个人杰地灵之所涌现出了一大批近现代名人。其中,有卓越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伟大的昆虫学家周尧,天才画家沙耆,还有著名的沙氏一门五兄弟:老大沙孟海是一代书法宗师;老二沙文求是广州起义烈士;老三沙文汉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老四史永(沙文威)曾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卓越的谍报干才;老五沙季同(沙文度)是奔赴延安的革命战士。沙氏五兄弟传奇般的人生,贯穿着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他们的经历如同部浓缩的中国近代革命史......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塘溪名人雕塑 

调研

感悟

VOL.2

美妙的流水声碰撞上古筝竹笛的弦音又是怎样的火花呢?

带来思考

在本次对于童夏家村的初考查中,童夏家村静谧环境的背后,是我们对于乡村振兴不一样的思考:如何在不破坏乡村静谧安详的生活环境下,更好的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保留,不让乡村的文化在历史的冲刷中遗失。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存在问题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团队发现童夏家村中老宅宗祠等建筑损坏严重,木质结构遭到比较严重的侵蚀,同时也没有作明确标识说明,随着时间流逝,缺少合理维护的文化老宅,将难以长久矗立。同时,作为浙东哲学小镇为核心打造的乡村,哲学传播多以字画,村中景观建设,缺少标志性图标象征,难以凝聚乡村中的哲学文化,难以深入人心感受哲学,缺乏广泛传播。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古宅 ▲

解决方案

对于此,团队成员在积极与村委会沟通,打造出一条塘溪➡童夏家村➡风车公路,以童夏家村为核心,构筑起一条属于乡村的哲学之路。我们将发挥我们大学生的独特性,构筑起一条高校与乡村的文化通道,用青年人的力量,做到真正的文化振兴,增加哲学文化传出,做乡村文化的保留者。

在了解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在校内搭建童夏家村村委与高校合作平台,发布文创作品大赛,为乡村设计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创作品,承载不同的乡村文化。同时可以与设计所合作,专业设计文创作品案例,推出独特文创产品,创新发展,做文化的传播者。

未来展望

“鄞”学同行志愿服务团队希望探索出一种乡村文化保留与传播的全新模式,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我们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作为思考的苇草,成为乡村创新的助力者。

-end-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图文来源 | 参赛团队

编辑 | 田玉尧

责审 | 刘亚辉

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秘书处 转载请注明

欢迎来稿:新闻稿&抖音短视频:dxsxczx@163.com

秀米邮箱490361341@qq.com

投稿请发word文档附图片,图片请另发原图2M以上

请关注大赛微博“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大赛官方抖音“云播播”(乡村文化旅游)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鄞”学同行团队童夏家村初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