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系列第六十三篇:定鼎北京——拉开了清朝统一天下的序幕

 金色年华554 2021-08-18

1.决战山海关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宣告大明王朝正式终结,明朝文武百官除极少数殉节外,有三千余大小官吏投降了李自成。而在关外,前一年皇太极去世,其弟多尔衮同其长子豪格争夺皇位,两黄旗和两白旗水火不容,最终为了保持清朝内部稳定、防止出现内讧,八旗旗主达成共识,选择立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林登基为帝。多尔衮同齐尔哈朗共同辅佐幼主,两黄旗代表索尼、图赖等六位大臣也共同盟誓辅佐幼主。

精读系列第六十三篇:定鼎北京——拉开了清朝统一天下的序幕

辽东清廷权利交接平稳过渡,为接下来入主北京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在多尔衮强大军事能力的辅佐下,仅仅八天就连取宁远和山海关之间的中后所、中前所和前屯卫三座城池,歼灭明军一万五千人,只剩吴三桂镇守的宁远孤独的悬于关外。

公元1644年三月北京城告急,崇祯不得不命令吴三桂驰援,三月十六吴三桂率军民二十万入关,但大军刚走到丰润,就听得崇祯自缢、李自成进京。于是为了自保,他立刻掉头攻下了山海关。得到消息的李自成立刻派遣招降官员到吴三桂军中犒劳将士,并封吴三桂为侯。吴三桂没有反抗,接受了招降,并准备率军进京拜谒李自成,归顺农民军。

但此时农民军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修养、没有大局观和短视的劣根性显现了出来。进入北京的农民军被大城市的繁华所诱惑,失去了斗志和艰苦奋斗的毅力,在城里大肆拷掠缙绅、追赃索饷,完全不把曾经首都内的勋贵们放在眼里。李自成对这种风气的失控,直接导致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成为了受害者,吴家被农民军抄没,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农民军将领刘宗敏霸占。

这让走到半路上的吴三桂大怒,认为农民军所谓的高官厚禄不过是诱降策略,等到入城交了兵权,身家性命必然不保。两难之下吴三桂选择拒绝受降,退回山海关。李自成听说吴三桂拒绝投降后,登时大怒,不顾大多数手下将领的反对,决然集结部队攻打山海关的吴三桂。看到李自成来攻,吴三桂被迫写信向多尔衮“乞师”。信中吴三桂以“亡国孤臣”名义恳求多尔衮出兵帮助他报国仇家恨,他以明朝代言人的身份郑重许诺,在打败李自成后不仅付给清朝大量财富,还将割让土地给清朝。从这封被后人传为吴三桂投降清朝的信来看,说他上来就降清,着实冤枉了他。

当多尔衮看到吴三桂只示弱不请降时,喜忧交加,喜的是皇太极三次劝降吴三桂被其拒绝,如今看到了招降他的希望;忧的是担心吴三桂一旦入驻北京就会成为下一个劲敌。于是多尔衮从容降低进军速度,边等待边试探。四月二十日,多尔衮行至连山驿,即今天的辽宁锦西,吴三桂的使者郭云龙和孙文焕匆匆忙忙来觐见,发出了十万火急的求救请求。清军立即急行军,一昼夜奔驰二百里,二十一日清晨抵达山海关外十五里处。此时,吴三桂已同李自成开始了大战。李自成严重低估了吴三桂军队的战斗力,本以为他会想其他明军一样一触即溃,不料吴三桂的军队爆发出了极大的战斗力,他亲率大军出城作战,双方使用火炮、骑兵、步兵从清晨激战至晚上,李自成未占到丝毫便宜,虽屡屡登城,但都被吴三桂出色的调兵能力所化解。

精读系列第六十三篇:定鼎北京——拉开了清朝统一天下的序幕

清军在十五里外听到山海关炮声隆隆,停止进军等待吴三桂的求援。二十一晚,吴三桂派使者再次乞师,并报告了三四十里外,李自成手下唐通的驻地情况。此时唐通率八百农民军驻扎一片石,意图阻止吴三桂从此逃跑。不知所以的多尔衮感受到了李自成军队的威胁,于是连夜出兵进攻唐通,打败了农民军。这不仅大大提振了清军士气,还让清军较为了解了农民军的真实实力。

当多尔衮看到吴三桂还没有投降的意图后,继续按兵不动。二十二日清晨,吴三桂已能够看到清军的营地,但却未见多尔衮的行动,内心焦急万分,他再次派使者乞求清军驰援。另一方面,李自成在获知唐通被清军打败后,担心吴三桂同清军合兵,更是紧锣密鼓地组织农民军攻城。万般无奈又心急火燎的吴三桂亲自率领十多名将军谒见多尔衮,多尔衮趁机提出吴三桂必须剃发归降大清的要求,终于吴三桂接受了清庭的招降,在威远台剃发向清称臣。当我们把吴三桂降清还原到当时历史背景下,就会发现这件事的背后,充满着吴三桂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

吴军同清军结为一家后,多尔衮严申军队命令,要求清军入关后不得再像之前一样对关内人民进行掠夺,不得动百姓的一草一木,违者军法处置。吴三桂方面返回山海关后,立刻打开山海关东大门和南北水门,八旗铁骑蜂拥而至。二十三日,吴三桂率辽兵五万同清军一同南下,李自成军队在同吴军激战之余,看到清八旗铁骑军杀来,瞬间土崩瓦解。山海关之战成为了明亡清兴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揭开了清朝历史大幕。

2.入主北京,清朝建立

李自成战败后,多尔衮立刻命吴三桂率军追击,向农民军展开新的攻势。同时他下令,此次入关“取残不杀,共享太平”,严禁清军滥杀无辜,掠夺财物,严禁烧毁百姓房屋。取得了绝佳的社会宣传效果。

李自成率残部赶回北京,回来的路上,杀死了吴三桂的父亲,枭首示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的李自成面临吴三桂和清军的夹击,自感无力抵挡,决心放弃北京,并学习西楚霸王火烧北京,留给清兵断壁残垣。二十七日,李自成洗劫吴三桂老家,将其继母、弟弟、妹妹共三十四口人全部杀害,弃尸二条胡洞。二十八日,吴三桂围攻北京,北京投降李自成的官员积极谋划转投吴三桂,而李自成则决定在北京称帝后再离开。二十九日,清军到达北京城郊,李自成全然不顾,一心举行登基大典,登基仪式草草结束。晚上十点,李自成下令放火,百年都城瞬间火光冲天。三十日凌晨,李自成率农民军逃出北京,在北京待了41天的农民军,除了掠夺财富外,只留下了一场大火。而李自成则在刚刚当了两天皇帝后,就又陷入了逃亡之旅。

精读系列第六十三篇:定鼎北京——拉开了清朝统一天下的序幕

李自成出北京后,吴三桂请求进入北京城,被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担心吴三桂入京会纠结城内旧官僚形成对抗大清的势力,于是命令他同多铎等人追击农民军。两天后的五月初二,多尔衮率军进入了北京城。城中居民在旧有官僚的组织下,出朝阳门跪迎清军。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北京这座国都就三易其主。一歌谣记录下了这生动的历史画卷:“朱家面(明),李家磨(李自成),做好了馍馍送给了对过赵大哥(清朝)”。

入主北京的多尔衮日子并不好过,经过了农民军的洗礼,城内一片狼藉,百姓们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为继,就更加无力再供养庞大的清军了。而清军也因长途跋涉,军中粮草不济。如何处理好北京城内的安抚工作,决定了清朝能否建立稳定的统治。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棘手的问题,多尔衮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手段。

首先,他在督促大后方运输粮草的同时,严禁军队骚扰北京百姓,同李自成农民军的肆意盘剥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严令军队出城驻扎,不得随意进出百姓家门,令将军一级的高官镇守管理城门、安抚百姓、震慑军队。城内秩序很快得到了恢复,清军一改烧杀抢掠的形象,得到了城中人民的信任。

其次,多尔衮为了稳定民心,五月二十三日一反常态取消了剃发令,允许前朝旧民暂时照旧束发,衣冠也可以暂时着前朝服饰。为数众多的汉族为之欢呼,抵抗的压力瞬间缓解。

最后,他为崇祯皇帝举行了隆重的厚葬仪式,五月二十六日,多尔衮令原明朝百官和市民服丧三日,商议崇祯皇帝的谥号,最终崇祯皇帝庙号“怀宗”,谥号“端”皇帝,同周皇后一起风风光光的葬于了规模宏大的田妃墓中。这一举措和李自成草草将崇祯埋掉的行为形成巨大反差,赢得了明朝士大夫阶级的普遍赞扬。《明季南略》和《明清史科》中都有记载,这一举措,让很多明朝官员对清朝感激涕零,甚至有的“长跪北面,顶礼加额”。

多尔衮的三项措施,让清朝一进入中原就得到了“人心”。紧接着在他的谋划下,清朝又完成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清朝迁都,从沈阳迁都北京。

同年八月,多尔衮委派使者将他迁都的奏疏带回了沈阳,请求顺治帝的批准。沈阳的汉族官员纷纷支持,八旗将领也无异议,只有八旗王公贵族留恋故土,不愿南迁。最终八月二十八日,在多尔衮的极力坚持下,清庭开始南迁,九月十九日,顺治帝驾车从正阳门直入紫禁城,清庭正式入主北京。十月初一,在多尔衮的主持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登基大典,顺治皇帝亲临南郊告祭天地,顺治帝成为了统治全国的清朝第一帝王。登基后,多尔衮再受封赏,成为叔父摄政王,吴三桂被封“平西王”,各大满汉官员都得了等级不同的赏赐。

精读系列第六十三篇:定鼎北京——拉开了清朝统一天下的序幕

定鼎北京后,全国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除了经济社会的混乱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消灭群雄割据的局面,建立统一的大帝国。此时逃亡的李自成退回了陕西,建立了大顺政权,张自忠看到李自成被清军打败后,自己宣布脱离李自成农民军序列,进入四川独自建立了大西政权,江南的明朝后裔也建国称帝,成立了南明政权。统一之旅必定艰难曲折,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好了,本周的分享就到这里,下周我们走进大清,看看清朝如何削平群雄统一天下。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59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