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一尧《闽(1)访名人故居》

 522小窝 2021-08-18

闽(1)访名人故居

听说我要去福州,朋友都问我有什么好玩的?说了他们也不会感兴趣。一提到福建,好像就只有厦门似的,就连经常坐火车到福建出差的小伙也告诉我:福州没啥好玩的,真正好玩的在乡下。“福州有很多古迹啊,三坊七巷、还有古寺。乡下都是山,而我不想爬山。”我说。他的观点丝毫没影响到我的兴致,每个人关于“好玩”的定义是不同的,我相信福州古城不会让我失望的,至少不像他说的那样。

下了火车,找到酒店,放下行李,立刻去了闽王祠,大门紧锁,遗憾,门口拍一张,去开元寺。

开元寺山门很有气势,进去一看,非常失望,这座1500年历史的开元寺正在大修缮,铁佛后的大殿刚搭好主架。观音及其它佛像均被安置在院子里。尽管佛像暂居棚下,信徒仍络绎不绝。

正要出去,忽然听见猫叫,走过去,没看到猫。沿台阶上去是个观音阁,供奉的是四面观音。又听见楼下猫叫,却看不到它,楼上的花草太茂盛。浮雕石栏下,两只虎皮猫正在吃猫粮,显然是有人刚刚喂过,这时正是午饭时间。地上没有碗,推测它们可能是流浪猫。其中一只猫比较调皮,抬起爪子扑向我的相机,可惜我还没拍到,爪子已经落下了。它朝我走来,蹭着我转圈。可我没有吃的东西,也没带水,它一定是渴了,因为地上没有水碗。另一只怕人,没等我靠近就跑开了,坐在红色门槛上。我拉长镜头,拍了一张它的靓照。它们身上的颜色和僧人的黄袍、寺院同是黄色。不知天天听佛经的猫咪会不会在某一天,得道成佛呢?又或者它们上辈子本来是僧人,转世为禅猫,为普渡众猫来到世间。

按图索骥,走了20多分钟,终于在达明路和杨桥路交口,看到南后街的牌坊了。步行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拉着行李箱的游客,背着大背包的驴友,还有很多出来逛街的本地人。走进郎官巷,第一个门进去就是游客中心,游客们在此小憩,喝茶聊天,观看三坊七巷的视频。休息片刻,拿了张三坊七巷地图,继续向前。

二梅书屋,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原为清代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宅院,现作为福建省民俗博物院,展示福建多地民俗精品。屋内家具、各种婚嫁用品一应俱全,新郎已掀开新娘的盖头,看着美丽的新娘,她羞答答坐着,不敢看新郎。这对蜡像新婚夫妻再现了福建明清时期的婚嫁习俗,生动逼真。往前是厨房,门口有个在打水的铜人。厨房里有个蜡像妇人在生火做饭,火苗像真的一样。墙上挂着蓑衣、竹篮,屋内各种厨房用具齐全。餐桌上还摆满了丰盛的佳肴——福州特色菜,鱼丸汤、鼎边糊、荔枝肉。恍惚间我仿佛闻到了诱人的香味。

走进四进花厅,便是二梅书屋——原主人林星章的书房,因为门前两棵梅树,取斋名为“二梅书屋”。屋内主人正在写字,仆人正在研磨,栩栩如生。这种场景式陈列,还原了明清时期闽都人生活场景,弘扬了福建优秀传统文化。

书屋东侧是七星洞,连通一、三进,前后四间厢房展示的是各种福建民俗精品。三进是花厅,三开间,大厅内没有任何牌匾,门窗都有双层镂花,家具表面油漆比较暗淡,更有古董的感觉。由楠木制成的壁板、门窗绘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等图案。敦福堂前小花园有古亭有假山,假山上有个小塔——因为一墙之外是塔巷,所以才造了它吧。

从后门出去就是塔巷,福建华侨展示中心大门紧锁。今天是周一,所以闭馆,来的真不巧。

从塔巷出来去了对面的同利肉燕老铺。它创始于1876年,至今已传承五代,是福州一家创业120多年、制售燕皮的“中华老字号”。店内的木桩桌凳也非常有古代老铺的感觉,坐在这里仿佛是在清朝的小吃店。同利肉燕不愧是福州排名第一的美食,肉燕很好吃,汤也很好喝,吃饱喝足后又忍不住尝试了其它各类小吃。

因八一七路在修地铁,巷子之间不通,走进去,还得走回来。走到巷子深处才发现这里有不少原住居民,私人住宅,谢绝参观。不知是为了方便经商还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真是活的清明建筑博物馆。有些是私人住宅还是名人故居,它们也许是世代继承的,也许是几经易主的。

深巷内,名人故居随处可见。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近代的坊巷名人众多,林则徐、左宗棠、郁达夫、林觉民、冰心等等都从这里走出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

从冰心林觉民的故居出来后,继续向前参观了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最后到林则徐纪念馆时已经快要关门了。匆匆换票。照例填写了小纸条,交给入口处的门卫,他把这张小纸条放进小盒子。看着厚厚一叠门票,心想,不知会不会有人统计各省游客的数量。

一进门,两棵参天的连理榕树让人惊叹不已,赶紧拿出相机咔嚓。

树前是四个清朝大炮,从小到大,一字排开。树后是碑亭,陈列着皇帝御赐的3座石碑。树的右边是树德堂,祠中是林则徐官服雕像,楣额上的“福寿”扁是道光皇帝御书的。

花园里小桥、草坪、鱼池、假山、花木、古井,与亭台楼阁相得益彰。石柱红漆,房屋黑漆,和三坊七巷的故居的原木漆大为不同,更显得气派。不愧是钦差大臣,府邸比平常人家的大多了。

双层楼阁的曲尺楼,原为林家子弟读书处,现为展览厅。展厅内全是禁毒的样品、工具及禁毒的标语,介绍了毒品的危害及林则徐生平事迹,这里是爱国禁毒教育基地。楼下为电化教育场所,可容纳100人,配合展览,播放故事片、记录片等等。

从花园出去是新林则徐专题展馆,展示了各种吸毒禁毒用具、清官朝服、洋兵军装,并用蜡像以场景式陈列再现了林则徐为禁毒事宜与皇帝祥谈的画面。如果没有林则徐,中华民族不知要在鸦片战争中沉沦多久。看看那些触目惊心的吸毒者吧,早没人样了,活脱脱的就是鬼。看得我泪眼朦胧,心里默默地向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