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志祥《那年,那院、那扇打开的门》

 522小窝 2021-08-18

那年,那院、那扇打开的门

准确的说我人生第一次意义上的读书是在2010年的八月,那会儿刚刚步入社会,一切听从安排,所幸老天爷待我还算不错,让我去了周庄下面的一个小镇,这儿离天堂杭州不远,算是地地道道的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乐天的这首诗,总是把我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只因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让往来的过客,忍不住停一停匆忙的脚步。 

那一年,我不合时宜的停下了脚步。因工作的需要,我必须要在这地儿住上一段时间, 房子租在河道正对面,两侧都用一条条的小胡同隔开,所以彼此是邻居,却看不真切,也极少来往,唯独正对门的人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邻居了,来的头一天我就对自己这个邻居产生了好奇,哪里与四周的一切大有不同,首先他们有一个很安静的院落,隐与一片翠竹之间,院内花朵不少,细细观看,春日的桃花,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莫不是把一年四季来了个轮回,颇有几分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的美感,这种院子在这样的小镇很少见的,我的第一印象,我的邻居应是个懂得生活的读书人。我的猜地不错 ,日子一长,我对我的邻居的身份也知道了个大概,院子里住着的两位老人是从当地一所重点中学退下来的老师,两人都授语文,一双儿女去了部落,极少回家,两人退下来后,就返回老家修了这座院子,守着几亩薄田,种了些花,过着春日闻花香,夏日听雨声,秋日看落叶,冬日听雪的清闲日子,当时的我对这种日子十分的羡慕,恨不得自己也有这样一座小院才好。

因彼此是对着门,不管愿不愿意每日都要过上一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生活,但凡看过去老人都在,男的坐在一颗桃树下,泡上一杯茶,一份报纸,一卷书看得极为认真,有时候回来晚,桌上的书本茶汤换成了几盘清淡小菜,一壶温过的黄酒,一只玻璃杯,男老人抿着嘴巴慢慢地喝上一口,老人并擅长喝酒,一口酒汤总会在嘴里回味了一番,才慢慢吞回肚中,然后吧唧吧唧一番,每次这个时候,忙碌生活必需品的女老人总会抬起头来,伸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上几句不冷不热的嘲讽话儿,男老人在一阵抱怨后,摇摇头冲着女老人莞尔一笑,女老人跟着无可奈何的笑了笑,夕阳下两人一派意态安详,越发让我对眼前的这座小院充满了幻想,总想着有一天能走进去看一看才好。

却不想,这个小小的愿望竟等了半年,两位老人虽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但菊花也要采摘才能见南山,男老人的身子骨并不好,平日里看看报纸,看看书本尚还能凑合,唯独做不得力气活,平日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多半是女老人在操持,但岁月终究是无情的,许多往年能做的活计,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未必能做,收割稻谷,担水浇筑菜园这种往日手到擒来的事情,如今却做得小心翼翼的,那一天的天是个娃娃脸,早上的日头烈得如夏日,让人疼痛,到了午后却是狂风大作,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我不得不提前返回了住处,生怕迟了一会儿,就给老天爷淋了一个落汤鸡,刚走了几步,便见滚滚风沙中,一个瘦弱的身影在迎风而东,不知是风大,还是女子的力气小,担在肩膀的上两只箩筐被风吹得一晃一晃的,那道瘦弱的身影仿佛被风轻轻一吹,就要吹倒似的,我心有不忍,迎了上去,避开狂风吹起了灰尘,才看清楚对方的脸,瘦弱的身影不是别人正是我的邻居,肩膀上两只箩筐装满了刚刚收割的花生,走的十分艰难。柔弱的肩膀分明是承受不住两只箩筐给予的重量,只是这个倔强的老人硬是咬牙担在肩膀上没有放下来而已,看我来,老人面上露出了几分喜色,我不等老人开口,顺手接过了老人手中的扁担,一低头,一弯腰,就担起了两只箩筐,老人急忙说谢谢,我含糊了一声,便闷着头往前走,一老一少迎着狂风,急急忙忙往院中赶,刚入了门,大雨便哗啦啦的下了起来,我暗自叫了声万幸,再看老人也是一脸的庆幸。

经过这次风雨,我与二老的关系似熟络了许多,但凡有些力气活儿老人总在门前喊上一声,我也总能帮上一些忙,一来二去,当初的那点拘束也就少了许多,直至今日我还能记得,第一次走入小院是在一个有雾的早上,江南的雾气很淡,被早上的冷风轻轻一吹,便去得干干净净,阳光照下来,便是冬日里最晴朗的一天。

我那会儿迷恋中国古院落,或多或少懂得一点院落皮毛,要说居住还是中国的院子最美,它把中国人的内敛、含蓄、唯美都通过自己的手融入其中,一花一草,一叶一木、一砖一瓦, 都成了院中的点缀,使得即便是独门独户也自带一股美感,仿佛世俗的一切在这座院落里都成了浮云。

男老人一如既往的喝茶看书,神态安详,女老人则与我坐在桃花树下拉着家常,阳光透过树叶的枫缝隙撒下点点斑斓,空气中透着我从未感受过的宁静,天上的云朵,水中的鱼儿,庭前的花开,午后的斜阳,仿佛嵌入了时光的深处,让人选择了遗忘。

“我早就看出来了,你是个爱看书的人,我们别的没留下,这书还是留下了不少,今日领着你去看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有的话挑几本去看看,算是我们二老对你的谢意?”说完就从茶几上拿起了钥匙。

我推辞了一番,可看老人坚持,况且书本的吸引力也不小,红着脸跟在老人的身后走了进去,书房在二楼,不算大,白墙黛瓦、精美的雕花刻在房梁与窗台上,仿佛嵌入了时光深处,透着书香之气。

女老人用钥匙拨开了铜锁,随着两扇木门发出咿呀的一声,被一双枯瘦的手掌给推了开来,有那么一会儿,我仿佛觉得这打开的不是一扇门,而是一个人的心扉,我顺着老人打开的房门看了过去,庭院深深,古色古香的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放了一排排的书本,书架每两米距离隔开一道,一共有六道,女老人告诉我六排书架,每一座书架上一共是六百本,这是保守的数字,若放开了说这座深深的庭院足足放了四千本书,对于书的数字,我一直停留在几本,十几本,上百本似已超出了我的想象,上千本除了在大型的书店里见过,实在没想到一件农家的小院,两个离休的老人,竟藏了这么多的书,头一次走进去的我着实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迟迟没有动静,那一刻仿佛呼吸都变得紧凑起来,只觉得人这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最惬意的生活,大概就是拥有这么一座小院子,再藏上这么一院子的书,沏茶读书,卧听风雨。

那一日我挑了一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书并没有读得明白,但老人毫无疑问给我打开了一扇读书的窗户,从那以后,我陆续在这个小院里看到了卡夫卡、梅尔维尔、弗吉尼亚·伍尔芙、福克纳、海明威、福楼拜、大仲马、沈从文、路遥、鲁迅、陈忠实……这个名单还可以更长,将近一年的时光里,我不敢说看多了更多的东西,但我知道在这座庭院的里面,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值得我们去看一看。

好多年过去了,生活应该说变化了不少,大的书店也进去了不少,甚至书也读得多了,但脑海里记起的还是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那一扇大门的打开所发出了咿呀之声,在时隔多年后,还时不时地响起于心底深处,让人难以忘却,我时时想,不过是一座寻常的书房而已,书未必多,房子也未必典雅,为何就让我如此的念念不忘呢?直到今日才有些明白,一座春意盎然的小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禅声,冬有雪,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说到底是一种羡慕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