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城市小县城的选择‖文/酷儿

 522小窝 2021-08-18

大城市小县城的选择

酷儿

人的一生充满选择。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就要为什么样的生活负责。

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县城?我相信每个经历过毕业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烦恼。好不容易从小县城考到大城市,毕业后如果就这样回去太不甘心;可是如果留在大城市,可预知的和不可预知的阻碍太多太多,自己又是否能坚持到最后呢?

我是2017年从广州毕业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这个专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出国做汉语教师,我研一去泰国做了10个月的汉语教师。或许是自己一开始就抱着出去看看、增加阅历的心态,把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当作gap year,导致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总抱着“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我只求问心无愧,反正任期结束后我就离开了”的心态,并没有把自己真正地摆进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所以,任期结束后在留任和离任之间我选择了离任。

回到学校,继续未完成的学业,直到毕业。然后面临新的选择:继续参加面试出国?留在广州?还是回家?纠结过,挣扎过,最后选择了回家。

很多同学选择了继续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仍在参加面试、培训,然后飞往不同的国家接触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工作环境。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留在大城市,进国企做白领,进教育机构做讲师,进中小学做老师。而我,选择了待在小县城,虽然经历了中学教师到事业单位职员的转变,但依旧没有逃离体制。

朋友圈里每天都会看到他们晒出的照片:在蓝天碧海下嬉戏;在历史悠久的大英博物馆参观;和肤色不同的少年合影;和新的同事结伴出游······说实话,起初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心里触动很大:原本我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去更广阔的天地接触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尤其是看了许多“焦虑体”文章后,更是觉得自己已落后于许多同龄人。

毕业刚回来的那段时间,对于中小学教师、事业单位职员这些工作我是看不上的。在十八线的小县城揣着211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帽子让我不自觉地多了一份优越感,心里想即使现在的高校教师都要求博士学位,但是做一个高校辅导员还是可以的。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的要残酷的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参加了五六所高校的辅导员招聘考试,这些考试的共同点有两个:一是即使需要很多证件材料,报名审核通过的人依然很多;二是名校的高校毕业生并不少见。虽然每个学校的考试内容不同,但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高校教育理论知识和政治常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每天奔波在各个地方参加考试基本上没有时间专心学习的我来说,考不上也实属正常。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毕业已经两个多月了,高校辅导员招聘旺季已经过去了。我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高校招聘的考试中,遇到过人大的硕士毕业生,也和海外留学回来的研究生交流过。现代的社会根本不缺名校毕业生,硕士更是一抓一大把,自己又凭哪一点那么自信地充满优越感而对工作挑三拣四呢?

于是,我将就业目标对准了中小学教师、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竞争依然很大,但由于有了充分准备的时间,我顺利地通过了中学教师和事业单位的面试,第一次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体验了一个多月的中学班主任工作之后,辞职进了事业单位。

相对于教师,事业单位工作时间相对集中,虽然偶尔也会加班,但是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很多人说,这样的工作每天一成不变,基本上可以看到未来三十年的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但是,我对这个选择一点都不后悔,我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背单词备考雅思,练字,读诗词,有时也写点文章;节假日的时候也能和好友一起出去旅游。我不关心未来三十年我是否仍然在这个岗位上,我只在意现在的每一天是否过的充实。

写在最后

看到朋友圈中同学晒的照片我依旧会羡慕,但已经没有了最初的不甘心。因为我知道,自己打心底并不十分热爱那份工作。你可以说是生活磨平了我的棱角,但绝不能说我已丧失了奋斗的热情。因为我并没有放弃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境界,“出去看看”只是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

在大城市的国企里闭目塞听、盲人摸象;在国外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不愿融入当地文化······

在小县城的单位里通过一本哲学书发现更深刻的思考方式;通过结交新朋友体会不一样的生活模式;通过单位前辈的指点get办公软件隐藏的新技能······

通过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比,能说小县城的选择优于大城市的选择吗?不能。反之亦然。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精彩,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安稳,就像急湍险流有它的惊险刺激,小桥流水亦可细品周围的美景。而工作更没有优劣之分,它既不是通向自由的枷锁,也不是直接指向成功的跳板,它只不过是一份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