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今的教育如何一步步束缚我们‖文/山木

 522小窝 2021-08-18

现今的教育如何一步步束缚我们

最近与友人聊天,因为她有在兼职家教,聊到现在所辅导的一个小朋友,虽然才初二年级,可是英语水准已达高中级别,仍在继续深入学习,所做的数学题目也是英文出题,我在惊叹其学习能力之余也明白其中的付出;再说另一个小朋友,每到课时注意力便不能集中,自制力极差,语法、拼写上的错误层出不穷,而自己却一无所觉,令友人吐槽不已。

当我们呱呱坠地,小手开始挥舞着探索时,便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可以说求知欲是一种天性,此时主动性这个能量槽尤其之高,这个阶段就需要正确的引导了,需要将其价值最大化。当然,即使再努力,这个能量也会一直被消耗,兴许还会浪费在诸多无用之事上。

我并不排斥手机、电脑之类产品在引导上的运用,可是,选择针对此阶段孩子可以接受的内容,就需要好好把握了。这里还要提下,此类产品一般仅仅刺激视听感官,对于学龄前儿童,应尽可能多的调动各种感官去认知外界环境,而很多父母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个时期的孩子接触最多的便是父母亲人,营造怎样的环境,学习怎样的生活习惯,建造怎样的价值观几乎完全取决于亲人,如若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性,可以让孩子后期的成长学习事半功倍,“三岁定八十”虽略显夸张,但也是有所依据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本身并不快乐,可是你拥有了更高的觉悟,更好的学习能力,更强的自律力,无疑就走在前面。

幼儿园这个阶段,更像是家庭教育的拓展,孩子可以接触到的人事物丰富起来,他们获得更开阔的视野,不同以往的体验,刺激了已不太活跃的探知欲。但是,现今许多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开始被动接受语数外的学习,先不说如此小的孩子可接收效率如何,就仅仅是浪费了很多接受新事物的精力,这都是得不偿失的。原本应该是一张发散出去捕捞鱼群的大网,现在却只能钓到几条安排好的鱼,这是选择上的失误。
小、初、高阶段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可作战团队的目标却很是狭隘,学生、父母、老师、学校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和谐。父母看重成绩,老师看重班级排名,学校看重升学率,好了,各方面的压力都汇到学生头上,一方面他们是亲上前线的战士,一方面有来自后方严厉的鞭策,让大多学生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不可否认,存在着将压力转为动力迎难而上自主学习的学生,可占比较多的都是因为压力而被动学习的学生,主动性的极大削弱带来的是对学习越来越多的厌倦,更可怕的是,大部分学生带着这样的特性进入了父母、老师所谓的“轻松的大学”,继而迎来了当头喝棒。

“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到了大学你想怎样就怎样,没人管你了”,老师、父母所说的这类话作为对于长期艰苦作战的学生的“鼓励”,坑害了大多数人。他们或许靠这些“鼓励”实现了自己的短期目标,可对当事人而言,大学,或许才是刚刚踏出的关乎他们人生的第一步,然而却走偏了。

大学不同于小、初、高,自有其价值体现,其相对自由的学校氛围,会迸发出各种奇思妙想,塑造各类优秀的人物。取决于自身,大学可以让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在这个阶段,目标明确的学生就选择了人生方向并为之努力。取得成就的学生比比皆是,但也同样存在浑浑噩噩的学生,他们没有方向,往往沉迷于之前未曾接触过的各种诱惑中,当他们意识到什么的时候,早已落后于人了。

大学尤其强调主动性,在这里没有人有义务监督鞭策你,父母也远离孩子,倒是真的是他们所说的“没人管的大学”,可也正是“没人管”这句话害苦了他们。往往就是,大学高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学生、父母低估了大学的巨大价值。

一路走来还在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想来这些学生都有为了自己所求而主动努力的觉悟,或许他们并不需要多么刻意,主动性应该已经根植于思维,成为了日常。无疑,他们更容易走下去。

教育,不应该是压迫被动式的,主动性的培养才是关键。不可否认,这个过程一定不快乐,可一旦将主动性变为一种根植于自身的习惯,无疑将会比旁人在更轻松的状态下获得更优秀的成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