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结束才懂得‖文/岁在东

 522小窝 2021-08-18

高考结束才懂得


从没想过,她期待许久的十八岁,竟是这般模样。纠结,争吵,失望······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把她心中那个美丽的十八,撞得一地碎渣。
01.若是知道那灰色世界,我定不会百般幻想。
没人告诉我,学生时代那么美好,幻想未来不值得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震耳欲聋的死亡铃声在耳边不断重复,搅得空气一片混沌。“快,阿若,六点半了,赶快起床了。”室友着急地喊着。“啊,六点半了,我又睡过头啦?!”阿若揉揉惺忪睡眼,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洗漱,打扫卫生,吃饭,做早操···做完一切后,阿若火急火燎地赶去教室上课。
阿若是住校生,每天七点半就得到教室上早自习,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下课。上午开头那几节课,瞌睡虫总爱黏在人身上。阿若和其他学生一样,总是奋力和瞌睡虫作斗争。实在撑不住了,就让同桌使劲掐自己一把,或者拿着书,主动站到教室后面去清醒一下;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阿若几乎从不离开座位,不是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就是挠头苦思;吃过午饭后,阿若摸摸还未消化的肚子,回到座位上继续攻坚克难;晚上,等到全班都走完了,她才抱着几本书,在保安大叔的唠叨中冲回寝室;写题写到崩溃时,阿若会抱怨,会难过,却从没想过放弃。
当她停下笔,抬头仰望:清澈的蓝天,柔软浮动的白云,盛夏疯长的树木小草,冬日呼啸而过的刺骨冷风······自然的一切,总是有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治愈人心。它们眨眨眼,挥挥手,便把阿若身心的疲惫赶跑地了无踪迹。
那时候,她不再是她——平日里的那个'拼命三娘’。在自己的秘密小本本上,她郑重地、充满期待地写下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梦想:'以后,想要去有山有海的地方呀!’'一定要好好努力啊,努力去走你想走的路,看你想看的世界!’'加油,再坚持一下,我们很快就成功了!’那些美丽的愿望,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走完了不容易的高中生涯。
02.后来我才意识到,高考结束,人生才刚刚开始。
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高考结束,便是解放。殊不知,这只是残酷生活的前奏。
争吵,或许是灰色十八的开端。
“填志愿啊,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兴趣。”电话那头的老师谆谆教导着。“兴趣?”阿若小声嘀咕了一声,“嗯,好,谢谢老师。”随后轻轻挂断了电话。
“那你喜欢什么呢?”母亲的声音忽地在耳边响起。“她什么时候进来的?”“啊,那个,我挺喜欢写作的。”
“写作,以后出来当作家吗?”
“也不一定,不过我从小就想当作家。”“作家可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而且要是你不出名的话,恐怕温饱都成问题!”母亲情绪愈发激动。
“你现在选专业啊,可不能全凭自己的爱好,还是首先得考虑就业。读再多的书,最后还不是为了就业。要是大学读完,出来找不到工作,你这四年就白读了!安静,安静得令人窒息。
“还有啊,你填的那个志愿,怎么选了个外省的学校?人家说的,在哪里读大学,基本就决定了你以后在哪里生活。离家那么远,我们怎么方便照顾你!”
乖乖女阿若实在忍不住了,“现在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的,专业不对口的那么多,找不到工作怎么就算浪费了四年?!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资源,更好的人脉。再说,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哪里还需要你们照顾!”虽是吵架,可阿若始终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
“还有啊,我出去读书又不是不回来了,干嘛非得让我留在省内呢?”第一次,母女互相吼着和对方说话。母亲已被气得发抖,却仍在尽力压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看起来稍显平静些。
沉下气来,母亲缓缓开口:“妈不是不让你出去,只是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复杂。你离家近点,爸妈也能时不时地照应着你。要是你到外地去了,万一出个什么事儿,我们怎么赶得到啊!”
女人早已红了眼眶,低声啜泣起来。见此状,阿若不再争论,任凭空气中的火药味儿渐渐消散。
晚上,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中写道;“我曾以为,高考结束后的生活一定同蜜糖那般甜蜜美好吧。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和朋友愉快地旅行······可是放假这么久以来,全化为了泡影啊!每天都跟发霉似地待在家里,没有快乐,相伴而来的是母亲越来越高的责备频率······这就算了,可在选择专业这件事上,他们为什么如此干预呢?明明最开始说的是支持我的兴趣,转眼却用就业逼退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有什么错呢?······”
那个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蝉鸣声声,一声一声扰进女孩的心里。辗转反侧的影子被月光拉得老长老长,黑夜的脸不断变换,是红日将升了。
我们都曾以为高考结束,万事美好,可现实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其实那意味着,酸甜苦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我们,再也回不到不必忧虑未来的过去。站在十八岁的人生节点上,我们青春张扬,却不得不无奈地同过去挥手再见,也只好微笑地向未来招手:荆棘你好,往后请多包涵!
03.现实,终究是让我低下了头.
到头来,我们还是逃不过自己曾厌恶的世俗.
几日后,阿若终究是改变了自己的决定:改填省内的一所大学。她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当她告诉母亲,自己本科在省内读书时,女人脸上现出久违的灿烂笑颜。忽地,她深感自己真是不孝,但又一想:我放弃的,可是我渴望的未来与理想啊!她已在这两种泥淖里挣扎了好久,最后还是选择了前者。
毕竟,纵使她有再大的梦想,再多的期待,她也只是一个生活在四线小城的普通家庭的普通人,只是一个仍需父母支持学业的女孩,只是一个曾不相信生活会压倒理想的理想主义者。或许,真正刺痛她的,不是母亲之前的那番劝诫,而是后来她听到:“你知道去外省读书要多花多少钱吗?弟弟马上要上初中了,爷爷奶奶没有工资来源,你爸又是不管你的,这个家全靠我一个人抗着。你已经十八岁了,能不能懂点事,多考虑点事情!”填完志愿后,母亲马上给阿若找了份工作。那一刻,她才意识到,原来电视小说里描绘的那种十八岁,都是骗人的。
真正的十八,是懂事,是学会放弃与接受,是学会勇敢面对将来的一切风暴。
04.就算现实残酷,然我初心不变。
纵是前路漫长艰险,我也不惧走它一遍!
“我喜欢写作,渴望成为一名作家。”这是我的初心,很小便在心中发芽生根的,此生不改的心愿。阿若后来想明白了,确实,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可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过着又有什么意思呢?她已经计划好了,既然现状无法改变,不如经营好现在,等把自己理想的资本挣够,立刻回去,回到最初那里。
女孩第一次尝到生活的苦涩滋味,第一次明白,这世上,有些东西,现在是斗不过的。可没人说,以后斗不过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