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城蚁窝‖文/唐桥

 522小窝 2021-08-18

花城蚁窝

“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七点半的闹钟响起,我睁开眼,七人间的床铺上还躺着两位室友,床下桌子边整齐摆放着我们收好的行李,桌面上有一叠三张下午的火车票。
窗外还响着树叶发出的嗒嗒声,这声音从凌晨就开始了。今年的六月,在攀枝花是湿润的月份,这座城市,以花为名,所以也有人叫他花城,每年的六月,是花城的攀大离别的月份,或热烈,或阴郁,或不舍。
11号男生宿舍楼前的学院路行人只数人,大都低着头,戴着眼镜,镜片里红红绿绿的光芒闪烁着。一路上,时不时传来几声鸟叫,伴着脚步声和雨点声。
把整条学院路走完,不到两公里的柏油路就像一条黑色的圈子,圈子外包裹着栀子花、喇叭花,把攀大绝大部分的小山,小湖,小树林以及建筑物围在一起,身处干热的河谷地带,每年二月到十月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大学里环境可以称得上优美,绿化覆盖率超过七成,花城的热情不仅给的学子带来了比往日黑一个度的皮肤,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优越的条件让花城的果类繁多,攀大静明湖周围一圈种满了芒果树,周围还搭有菠萝蜜、蒲桃,学校其他地方还种有石榴、火龙果、红枣、西瓜,每当学生们对外谈起自己的学校,别的大学的学生在谈硬件设备、师资力量、文娱资源,然而攀大的学生每次谈论的重点却是学校的水果。
攀大的最高处,叫“思源坡”,树木和花香让这里成了乘凉的好地方,夏夜时,坡上的空地、凉亭往往都“人满为患”。每逢开学季,各大学生会部门、社团都爱带着新成员来这开会,宣讲声夹杂着欢笑声,年复一年。
从思源坡顶可以看到花城大学的大部分区域,最外侧的便是教学楼,花城大学的教学楼除了北面的分析测试楼,其他都只有五六层高,每层楼两个可容纳两百人的大教室,其他的都是五六十人的小教室,教室里的一张张课桌上还写划着稀奇古怪的文字,桌盒里还留下了几张笔记本纸张。
教学楼再往里就是宿舍楼群落了,男女宿舍楼交叉分布,各个有些两楼中间还建着长亭,亭上种着粗粗的油麻藤,帮亭子隔绝了大量的热度和阳光,宿舍楼外标记着从1到11的数字,建筑风格一致,没有写有男女区分标识,但只要站在楼外,就能很清楚得感受到男生宿舍的活力。还记得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就算在午夜,比赛精彩时刻还能听到一片片的助威声,那个夏天的夜晚总是一片宁静,一片喧哗,一片宁静,一片喧哗,循环不止,以至于第二天的教学楼里还留下了众多均匀的呼吸声。
到了十一点半,雨才停下,日光从云朵的缝隙间撒下,路边花从的栀子花瓣上还能看见粒粒的水珠,树干上知了睡足了懒觉开始用力地歌唱,站在思源坡顶的长亭边上往下看,上完课的学生从教学楼里源源不断往外散,没课的学生也都拿上了自己的碗走出宿舍楼门,如同一只只小蚂蚁一般往食堂聚集。四个食堂,九个厅,新生才来的时候总会觉得种类繁多,等吃上个一年半载,哪个食堂里有什么菜,也都能倒背如流了。
 花城是座山城,花城大学东、西、北门不是斜坡就是楼梯,北门楼梯更是被学子门亲切地称为天梯,每一次上从北门进出都是对体力和心态的考验。只有南门最为平坦,车辆行人进出都方便,新生入校,老生离校也都是从这经过,奈何所有商城、影院、歌吧、公园都在东、西、北门外,而南门门外只有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公交站台。时间久了,学生们也就习惯了这种出门跋山涉水的感觉,在其他大学里,实在难有这样的体验。
四年,一个大学的轮回,每一年有新的人来到,也有旧的人离去。无论是一个四年的开始,新生们带着大包小包从南门来,还是一个四年的结尾,南门上悬挂着“前程似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归来仍是少年”的横幅,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多年后,当旧的人再次回到这一片属于自己的地方,静明湖畔的长亭上还能闻到淡淡果香,宿舍楼前的凉亭里油麻藤上还开着紫色花朵,食堂里的饭菜多了一种记忆的味道,从思源坡顶的长亭往下看,一只只的蚂蚁在学院路上走着跑着闹着,路边树上的蝉鸣声配着蚂蚁们的欢笑声、喧闹声。你都如何回忆这住了四年的蚁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