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走口外的人儿,为了排遣在漫漫西口路上难耐的寂寞与辛酸,他们边走都要边唱几句山曲或者二人台,随着他们的足迹又把二人台这种民间艺术带到了内蒙古。 二人台俗称玩艺儿,讨吃要饭要先打几下莲花落,玩艺儿是稍微比莲花落丰富一些的民间艺术形式,后来经过几代人的丰富发展使这种玩艺的形式逐渐丰富了起来,有了自己流传广泛的剧目和独特的音乐形式,许多艺人就是带着口里这种艺术形式,上西口路去寻求自己的新生活,他们一边打玩艺谋生,一边也在传播着这种艺术形式,在漫漫西口路上不仅留下了走西口人追求新生活的足迹,也流传下二人台这种艺术形式。凡是有走西口人落脚的地方都可以听到二人台的歌声。 府谷人有种留恋故土的生活习俗,认为门槛比山高,跨出门这一步非常不容易,又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还说,一辈子不出门赛如活神仙,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府谷人认为出门很受罪,但还有句俗话说,人移活树移死,在这种求生欲望的驱动下不得不勇敢的跨出家门面对新的生活。这两种观念交织在一起就把走口外这种生活说的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为了沿着西口路找寻那些曾经历过,或者他们的后辈经历过的人讲述他们那一段用汗水和泪水谱写就的艰难行程,府谷县文体局独具慧眼,展开对西口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对西口路上的府谷二人台采风活动进行了认真的前期准备工作。对走过西口的老人进行调查访问,又派出先遣队进行前期采点,大体确定了采访对象采访路线,并且对这次采风活动的形式、组成人员、纪律制度、新闻媒体等进行详细部署,而且对采风途中一些重要站点、路段,要徒步进行,每天至少要走5公里路程,增加切身感受。 2013年6月3日成行,随行的有中国千龙网的记者,府谷电视台、报社、网站的记者以及安锁堂先生,府谷张建华的北极熊户外运动俱乐部随队做后勤保障。 2013.6.3 晴 采风团一行25人,6月3日早上7时半在河滨公园黄河母亲雕像前集合,举行简单的出发仪式,文体局局长谭玉山作了动员,他说:“西口路上的府谷二人台采风活动是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亲身去体验,去实践,人人做好笔记,争取创作出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沿着先辈走西口的足迹前进”。沿着河滨公园徒步到千佛洞脚底,有一块镌刻着 《清圣祖康熙帝巡视御道》的石碑。康熙帝第三次西征葛尓丹曾经过府谷稍事停留,由此道经南门进入府谷县城,对府谷县城进行巡视。 大南门洞建于民国年间,是为了防止戏台垮塌而建的,城中居民由此到黄河取水,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水门”,也叫“控远门”。有柴进全先生题写的对联,上联“暂息尘劳此间有洞天佛地”下联“聊开眼见以外是远山近水”横批是“河山揽胜”。由王鸿亭题写“向东有一圆洞”,上刻“洞天福地”四个大字。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黄河水大,河道直通现在的千佛洞脚底,由此坐船渡河,这里是府谷的客货码头,那时府谷的渡口叫刘家川渡口,为什么一个县城的渡口叫刘家川渡口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2)
|
|
来自: 新用户62676du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