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红楼:艳冠群芳薛宝钗,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漫话红楼 2021-08-18

小小年纪,老于世故,这是宝钗带给读者的普遍印象,与任性刻薄的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生于富贵之家的娇小姐,何以如此早熟?走近她,我们会发现,她是个具有超前意识的人,挽颓势于未然。就是这份超前意识,让她过早地成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一力挑起薛家的重任。

1

有的人天生就是被赋予使命的,比如有的父母为拯救患白血病的孩子而选择迅速生二胎,这个二胎孩子的使命,就是为拯救而生。

薛宝钗也是二胎孩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原本她可以在父兄的庇护下任性地享受荣华富贵,或骄横跋扈,或沉静安然。可命中注定她无法做自己,因为她是为拯救薛家而生。

她天资聪颖,“当日有他父亲在日,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竞高过十倍。”她和黛玉一样,有一个开明的父亲,并没有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给了女孩读书识字的机会。从这里看出,她的起点和黛玉是不相上下的。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她也可以和黛玉一样,整天只需要读书写字作诗,到了青春期,有机会就谈谈恋爱,吵吵闹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还没等她长成任性的少女,她的成长之路就被迫转了个弯,“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

一个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早熟懂事?那就是遍观整个家里,没有一个成熟的人,没有一棵荫庇全家的大树。越聪明的孩子活得越辛苦,因为他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就无法做到袖手旁观,只能逼着自己迅速长大。

父亲早逝,哥哥又缺少担当,母亲更是主内主外都不足,偌大的家业,必须有人出来支撑,才能免除破产之祸。

小小年纪的薛宝钗,在家族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时刻,走马上任,成为了薛氏集团的董事长。

这是一条不归路,从第一天开始,就注定不能回头,除非培养出一个接班人。也是从第一天开始,她成了全家人的依赖,母亲哥哥仆从都是藤,她把自己活成了树,甘愿让身上缠满了藤。

那是个女人本该依附男人的时代,薛宝钗不得不把自己活成了男人,被别人依附。

做一个集管理、运营、人事、财务于一身的董事长有多难?从此,她不能任性地睡懒觉;从此,她必须放下言情小说努力钻研经世子集;从此,她有了更多的思虑,考虑集团的发展,考虑哥哥的成长,考虑母亲的健康快乐,唯独没有精力考虑自己。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一个需要养活一大家子的职场人,有资格做自己吗?

一个小丫头临危受命,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威信:凭什么信你?凭什么服你?

名声在外的王熙凤在帮忙打理秦可卿的丧事时,都受到了质疑与不屑,何况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丫头。宝钗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最后不得不一步步收敛少女情怀,无论是从打扮上还是从言行举止上,让自己变得老成持重。

哪个少女不爱美?何况她有资格也有条件让自己享受名牌包装。她是皇商,有独到的先天条件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奢侈品,比如宫花。

所谓宫花,是皇宫的娘娘和公主们戴的花,普通人连见识的机会都没有,薛家却一下子得到了十二枝。薛姨妈把它们送给大观园的姑娘们,王夫人推辞说:“留着给宝丫头戴吧。”看看薛姨妈是怎么回答的:“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看,连亲妈都不懂她,可见宝钗活得多孤独。她从不向人解释这一切,也无从诉苦,因为她的苦无人能懂。唯一能帮助她的只有冷香丸。

冷香丸是什么?是一味极其难以配制的苦药,实际上,它是一种隐喻。

冷香丸有两大特点:难、苦,但它同时具备奇效,“这病发了时,吃一丸下去也就罢了。”像不像速效救心丸?吃下去马上见效,但没有任何的疗愈作用。

冷香丸不是用来救心的,它的神奇功效在于压制真性情。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让一个小女子压制真性情有多难可想而知,所以这味药极其难以配制,它不是花钱能买的。同时,每次服用必须“用十二分黄柏煎服送下”。

黄柏,与黄芩、黄连相似,其苦无比。宝钗就是这样独自吞咽下所有的苦,给家人换来衣食无忧的甘甜。

4

正因为自己有这样艰苦的经历,宝钗才更加懂得保留真性情的重要性,于是,她用自己的能力,全力呵护每一个能关照到的女孩。

从小磨练的察言观色让宝钗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比如大大咧咧的史湘云欢快背后的辛酸。

袭人想要湘云帮着给宝玉做鞋,宝钗提醒她,“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得很……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得伤起心来。

为什么湘云的心里话愿意跟宝钗说?因为她不八卦、不指责,只会用同理心去安抚,让人不知不觉地就敞开了心扉。

对视她如情敌的黛玉,宝钗“兰言解疑癖”。黛玉忘情,在大庭广众之下把“黄色小说”里的句子脱口说出,这让宝钗看到了黛玉将面临的危机,于是私下进行提醒,“宝钗见她羞得满脸通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不置人于尴尬,这是难得的体谅,懂得适可而止。如果她想要针对黛玉,完全不必如此费心机,置之不理即可,让黛玉一路错下去而自己暴露。

接下来是一番推心置腹地劝慰,“一席话,说得黛玉低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一向自视清高的黛玉,在情敌的劝慰下心服口服,从此解除对她的戒备,情同姐妹。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黛玉内心的安全感增强了许多,变得更加活泼可爱。

在排暄惜春买画具时,当着宝钗的面,黛玉表现得格外俏皮,俨然就是妹妹在姐姐面前撒娇。宝钗对她的怜爱也发自内心,“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玩闹到坏了妆容,对于追求完美的黛玉来说,可是处败笔。“黛玉果然转过身来,宝钗用手拢上去。”

黛玉果然转过身来”,稍微懂点心理学就知道,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只会接受亲近之人的亲密动作。这一个细节,宝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宝玉在旁看着,只觉更好。”最懂黛玉的宝玉,此时读懂了黛玉的心,知道她对宝钗解除了戒备,也让他松了一口气。

宝钗对黛玉的关照,不仅是嘴上说说,而是付诸于行动,“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黛玉因将养身体,需要贵重补品,又担心下人们嫌烦,尽量隐忍。宝钗深知她的难处,主动相帮,“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宝钗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分每一毫都是她用心血换来的,她这么大方地帮这个助那个,她图什么?

5

有人说宝钗对湘云和黛玉都有私心,所以才表现得那么完美,那么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对香菱和赵姨娘的。

香菱是薛蟠抢来的侍妾,在身份上低人一等,宝钗完全可以对她不加理会,只当下人使唤,但她深深懂得香菱内心的渴望,把她带进了大观园,成了诗社的一员。

有人说宝钗是封建伦理的卫道士,从对待香菱来看,却是违背了封建伦理的。尊卑有序,作为小妾的香菱哪有资格和主子小姐们一起玩耍?

当香菱被夏金桂打击排挤,急得没有了主意的薛姨妈准备把香菱给卖了,宝钗及时阻止了这个悲剧行为,“哥哥嫂子嫌她不好,留下我使唤,我正也没人使呢。

要知道,这个行为是会严重得罪嫂子夏金桂的。小姑子管起嫂子的闲事来,何况还是蛮横恶毒的嫂子。这完全违背了宝钗周到的处世原则,但她毫不犹豫地做了,因为相比之下,她更想保全香菱。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才是宝钗的原则,在不损害任何人利益的前提下,她追求周到。一旦必须有所取舍,她也会舍身取义,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

在对待赵姨娘的态度上,同样体现了这一点。赵姨娘的为人,贾府上下都不齿,宝钗作为外来客,理应入乡随俗,坚定地和大家站在一起鄙视赵姨娘。而且,有人说赵姨娘是王夫人的死敌,如果宝钗想博得王夫人的欢心,不是应该也视赵姨娘为死敌吗?

略举两例:

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贾环见了也要顽。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在人人都逢高踩低的贾府,这是多么难得!遍寻贾府上下,有几个人把贾环和宝玉同等对待?

薛蟠出差归来,给妈妈和妹妹带回很多土特产,宝钗“一份一份地打点清楚……使莺儿同一老婆子跟着,往各处送……只有黛玉与别人不同,比诸人加厚一倍……”。

各处是哪处?连赵姨娘都没有落下。这不仅是周到了,而且体现了尊重——人人平等,并没有尊卑高下之分。

牺牲了自己的小爱,却用大爱去庇护和成全他人,这不仅是宝钗的懂事与成熟,更是磊落与胸襟。

6

宝钗广被诟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宝玉不厌其烦地规劝,二是对黛玉的栽赃陷害。

站在宝玉的角度,宝钗就是个烦人的家长和教务主任,每天念叨的就是“读书”、“上进”、“考学”,对于不爱读书的宝玉来说,这样的念叨无异于唐僧的紧箍咒,想想就头疼。

宝玉抱怨雨村“回回定要见我”,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生气怼她,袭人在旁带出了宝钗,“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宝玉“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十分消闲日月。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 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这是很重的责骂了!

宝钗为什么宁愿被责骂也不改初衷,像黛玉一样顺着宝玉讨他欢心不好吗?

不好!

因为她深深懂得,作为家族中的男儿,宝玉必须担起责任来。如果宝玉没有担当,就只有两个后果:一是逼得家族中的女儿站出来担当,就像她一样;二是让家族衰败,男女老少都走向毁灭。

从宝玉梦游太虚开始,就不断地被警示,家庭赋予了他中兴的使命,可惜他一直没能醒悟。这也是作者的写作主旨,“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无罪。

宝钗的孤苦,就在于她比所有人都早走一步,她清楚地知道前面哪里是鲜花,哪里是荆棘。见人临悬崖而不劝其勒马,那不是爱,是害。宝钗宁愿独自背负所有的苦,也要尽力而为,就像父母对孩子的规劝。

对黛玉的栽赃是因为她无意中偷听到了小红的隐私,为了脱身,在情急之下,她把黛玉拉下了水。“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件事发生在宝钗扑蝶之后。扑蝶,是宝钗第一次真性情的流露,在美景的激发下,她的天性得以释放,少女的天真活泼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偷听到了别人的私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没能得到压制,为了保全自己,拉黛玉做了垫背。

这是她的一个污点,但也恰恰反映了她平时的事事周到有多苦,那都是刻意压制自己的结果。冷香丸不可能随身带,人的脾气也不是完全能压制的。

像这样的失态,文中还有几处。

薛蟠生日,摆酒唱戏,宝玉问宝钗为什么不去看戏,宝钗说怕热,宝玉口不择言,“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玉本是无心之说,却触到了宝钗的入宫无望的痛处,“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当着贾母及众人“大怒”,这还是头一回。

宝钗替湘云请客摆螃蟹宴,作出了一首“讽刺世人太毒了些”的螃蟹诗,这和一直以来内敛而藏拙的她极不相称。

宝钗为什么要“讽刺世人”?笔者以为,她这里是有特指的,不是讽刺世人,而是讽刺黛玉。因为,宝钗已对宝玉暗生情愫,对黛玉“魁夺菊花诗”受众人吹捧而心生醋意,一时未能压制住而表现出了真性情。

宝钗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宝玉的?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宝钗“顺路进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没想到宝玉睡着了,袭人在旁边一边做针线一边赶苍蝇蚊子。简短交谈后,袭人因故出去了,“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地也坐在袭人方才八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不留心”、“不由得”,宝钗此为,都是下意识的举动,也是内心真性情的反映。凡事以礼为先的她,在理智的控制下,不可能做出此等举动,因为这样的场景实在太像夫妻。

刻意压制真性情的宝钗此时才意识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已经爱上了宝玉。

天性不可违,无论用什么办法,无论吃多少药,都无法做到完全压制。力求活得事事周到的宝钗,总难免真情流露。

宝钗的种种失态,正应了“人无完人”,无论如何隐忍,那个真实的自己总会不经意地跑出来捣乱,告诉她这样活着实在太累。

人后受罪换来人前显贵,这不是宝钗的主动选择,如果有得选,她宁愿像黛玉一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愿意像王熙凤一样张牙舞爪,肆意释放内心的情绪。

人生就是这样,难免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当我们肩挑责任,我们不得不放弃那个任性散漫的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使命,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孤苦前行。

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换来很多人的岁月静好,这就是薛宝钗,那个艳压群芳而又低调内敛的薛家大小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