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红楼 | 探春新官上任搞改革,宝钗为何说她利欲熏心?

 漫话红楼 2021-08-18

 王熙凤小月,一病不起,急坏了王夫人,这么一大摊子事,她可管不过来,于是成立了一个临时管理班子,暂代王熙凤的管理之职。

王夫人虽然糊涂,但在组团队这一特殊技能上,却体现了她善于识人的能力,组成的团队可谓是最佳组合。

李纨是第一个进组的人,她的进入,属于天经地义,如果不是因为寡居,早就出山了。但她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无法胜任庞大复杂的家族管理。于是,王夫人把三姑娘探春提进了组。

探春与李纨的组合,正好形成了互补。探春才德兼备,且有威严,因自身行得正坐得直,敢说敢骂敢做,但毕竟是未出格的姑娘,面对江湖经验丰富的婆子们,难免抹不开脸。

按说这样的组合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贾府“安享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要想再找出人才来,实在是难。但经验丰富的王夫人,还是外聘了一个顾问——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宝钗。探春再能干,毕竟都停留在理论上,从未实践过,突然重任加身,难免纸上谈兵。

姜还是老的辣,王夫人做管理不行,但看问题还是很准的。这不,探春一上任,就准备大刀阔斧搞改革,烧起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来。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平日养在深闺的探春,时刻关注里府内外的管理动态,因一次赴宴,了解到赖家园子的先进管理办法,于是准备在任职期内,付诸实施。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终于等到机会的探春有点迫不及待了。

面对探春的狂热,宝钗不失时机地泼了一瓢冷水:“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

一向言行谨慎的宝钗,为何对探春下这么重的批判之语?

越居高位,越需要保持谦卑之心,否则容易流于浮躁而失去理智。居高位者大权在握,每一道政策和措施,都影响着多数人的利益。作为顾问,面对探春显露出来的浮躁苗头,宝钗这瓢冷内水非泼不可。

这瓢水泼出了效果,说明探春是个听得进意见的人,也说明宝钗并非“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的话,只跟对的人说。

探春就是对的人!

两个读书人引经据典,聊得兴起,一旁的李纨听不懂,以为她们是闲讲学问,“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你们且对讲学问!”

宝钗回了一句深具管理哲学的话:“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学问中便是正事”,对应了“兰言解疑癖”时对黛玉说的话:“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钗探春所谈的书,即是正经书,是为办正事服务的,能使“小事越发作高一层”,否则,光读那些杂书,就容易“移了性情”,伤春悲秋了。这便是宝钗探春和黛玉读书的区别,因为读的目的不同,导致人生的方向就有天壤之别了。

“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对应的是王熙凤的管理方式,市俗之粗鄙、蛮干,因此王熙凤到处得罪人且把自己给累垮了。

宝钗的话,很精辟,对探春的提点作用相当大: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戒骄戒躁,保持谦卑,才能理性管理;既是读书人,就应充分调取存储的学问,科学管理,力求事半功倍。

凭这两点,我们就知道了,宝钗管理着薛家的产业,却能做到气定神闲,有大量时间在大观园和姐妹们愉快的玩耍。

因为宝钗施行的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探春何其有幸,在事业的起点,有一个给她泼冷水的人,让她保持着好心态,走向职场的更深处。

在我们狂浮躁之时,如果有一个愿意向我们泼冷水的人,我们当感激一辈子。“利欲熏心”之说,不但能让我们戒骄戒躁,更能让我们不为名利所惑,避免滑向罪恶的深渊。

王熙凤就是因为“利欲熏心”,越陷越深,最终自食恶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