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岭南杂记(十)

 馨缘清明屋 2021-08-18

                      红安好姑娘

       我现在仍然不知道,她具体是红安哪个镇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全名叫什么,可能这些她曾经都跟我讲过,只是我忘了。

      其实,红安老乡对我而言,是哪里人无需太具体,那种详细纯属浪费,我根本不知道东西南北。前些天,有红安网友问我是城关镇哪个乡的,我的确苦恼了好一阵子,真的忘了,翻箱倒柜也没记起。后来老公又一次跟我强调说,是丰岗乡,我便狠狠的记在心里,发誓再不出洋相。

      也许是时间相隔太久,我承认记忆力衰退了;也许是彼此都过于忙碌,相互淡出了对方的生活;也许是分别已有二十年,君子之交淡如水。总之,表面上我们似乎已经忘却对方了。然而,我却经常想起她,看似流水的年华,却丝毫不影响她在我心中的份量。


      她是我老公的高中同学,印像中个子不高,我也学着老公喊她小邓。当时小邓也已成家,她老公是河南光山人,也是她的大学同学,彼时在东莞做油漆方面产品的业务。

      小邓在东莞长安一家有规模的私立医院做妇产科护士。那时,我初到东莞常平,半年后有了身孕,体检时图个方便,就经常去她所在的医院。她为人热情自不必说,老公说,我们什么也不懂,你学医的,多提醒着点。


      记得小邓说,怀孕了要多吃桔子,生出来的孩子更聪明;她还说过,排骨汤里要加点醋,有利于钙的吸收。如此这般的营养方法,还教了我很多,但我只是太懒,有些执行了,有些忽略了。但后来,这些都成了我指导年轻女孩子的良方,每每说起这些话,我就会不自觉的想起小邓。小邓还教我们,把入院时的东西准备好,免得事到跟前太慌张。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备好了:奶瓶,奶粉,睡衣,拖鞋,还有几千块钱,按小邓交代的,全都装在箱子里,时刻准备着。


      临产之前的一两个月吧,小邓还用有限的休息日,过到常平来看我。有时,还带了菜来,亲自下厨,做吃的给我。她炒的青瓜片,色香味没说的。我向她请教过,但自己还是不够聪明,只学会了切片,炒出来的总是不正宗,不过我已满足。

      事到如今,我每次炒青瓜,都是按小邓教的方法。先纵向正中将青瓜一剖为二;再斜刀切片,极尽求其薄,然后装碗加盐腌起;架锅烧油烹蒜蓉,配少许干辣椒,待香味起,即关火;最后,将腌好的青瓜片入锅翻均,点两滴酱油,便卡拉OK可以装盘了。这极简版的青瓜片,半腌半炒的格式,又脆又香,分分钟让我念起小邓。



     眼看着到了预产期,但身子还是没反应。小邓说,到医院来检查一下吧,结果胎盘已老化,必须留院催生。小邓说,咱们没必要浪费钱,想办法安排人少点的普通病房吧,我们当然听她的。

      最初以为只是检查,就没带母亲过来,也没带那个备好的箱子。办好住院手续,老公回去接母亲取行李,我留在医院,小邓一直在旁边,安慰我不要害怕。怎料我身体对催生药过敏,没等老公和母亲赶过来,我儿子就出生了。

      因为宫缩过强,引发羊水栓塞,我差点丢了性命,惊动了全科室的医生。听说这种情况,起死回生的机率,最多只有百分之十。听她们讲,我的脉博已经快要找不到了。吓坏了小邓,她竭尽所能,央求同事奋力抢救。

      等老公赶过来时,我已脱离生命危险,他眼前看到的,是母子平安。可他哪里知道,手术前,我已痛昏过去,是小邓帮忙给签的名,是她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在住院的两天里,小邓一天几次来看我,送来她亲手煲的鸡汤;出院时,她交代医生开一些实用的药,一直把我送上车。
 


       孩子满月时,老公的老板很给面子,出面请了很多人,小邓也过来了,给我和孩子做了检查,又叮嘱了一些事情。在宴会上,我本想给大家很隆重的介绍一下小邓,她制止了。

       从头到尾,她温婉的性格,贯穿始终。

      孩子两个月时,老公的工作发生变故,我们离开东莞,来了中山,自此,同小邓失去联系。一方面事业上的不如意;另一方面生活上的压力;当然,更大一方面,在于自己太不注重打理关系------如此大的人情,就这样轻易抛却了。

       二00九年年底,我们开车从广东先到洛阳,回红安时,路过光山,老公停下来,去约见一个朋友。其间谈起小邓,朋友说,他同小邓有联系,她们一家应该也回光山过年了,于是电话相约,让人惊喜的是,她真的回来了。

        听说我们到了光山,她一定要过来见见。见了面,差点认不出来,但我们还是喜极相拥很久。她说,娘家人来了,一定要过来见见。我示意儿子,儿子也腼腆地拥抱了小邓。我对儿子说,这位就是妈妈跟你讲了无数遍的阿姨。

        事隔多年 ,我们全家没什么还她,只能奉上两个浅浅的拥抱,以表我们真心的感谢。



      小邓是个好姑娘,早就没做护士了。因为后来,她老公做业务常常顺利,便一起到上海去发展,在上海早就有房有车有公司,过上了常人眼里富裕的生活,我特别为她开心。

      所谓人不报答天报答,那么大的恩情,我报答不了,老天爷就替我报答了,让小邓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又有十多年没有联系了,她的相貌我已有点模糊。但我心里一直有她的位置,随时再相见,便随时感念。

       小邓一直习惯称我们是她娘家人。那种中国传统里,对娘家人的尊重和谦敬,非常让人受用。所以,在她面前,我很愿意做个红安人。

喜欢我的文字

作者:周银霞  (网名:周清明,念北)  洛阳 偃师 缑氏 人,70后,现居广东中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