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会降低人安全感的9个习惯,看看你现在有没有

 老友手札 2021-08-18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人,天生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在随后的生活中我们的诸多努力,看起来是在赚钱、改善生活、缓解焦虑,但其实本质都包含了“对内心不安的缓解”。

我们不仅在追求环境的安逸与适宜,也在追求内心的安稳与平和。只是不得不说的是,就像望梅虽能止渴,但渴和缺水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一样,“对内心不安的缓解”并不能让我们拥有安全感,反而其中很多努力,会让我们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努力看起来是在缓解不安,但实际在增加不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喜欢指挥他人。由他人替我们解决问题,这确实很舒服,但本来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我们都让他做的话,那就相当于我们失去了通过“做事情”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而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的能力原地踏步,甚至退化,那自身的安全感也肯定会逐渐降低。

2、零碎学习与只看结论。人的思考能力是通过“思考本身”与“努力理解难以理解的东西”锻炼起来的,而零碎学习与只看结论直接跳过了思考,它俩的存在虽然能缓解我们当下的不安与焦虑,却不能锻炼思考能力。如果长期依赖,会让我们变得缺乏主见、精神不独立、遇到新问题就十分慌乱,这些状态,哪里有安全感可言呢。

3、拒绝认错。拒绝认错包括了别人指出,但我就不承认,以及我会指手画脚,但让我做我又不做。前者呢,是内心缺乏力量,所以用否定现实,来让自己不用直面自身错误;后者也是内心缺乏力量,不过这时候是用“把自己雕琢得非常厉害,并且不让自己'涉嫌’”,来进行自我保护。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过度保护,本身就是一种不安,不是吗?

4、努力赚钱、努力买房,赚钱和拥有自己的房子能带给我们安全感,可如果我们自身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那我们拥有的钱和房越多,就会越觉得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安全感需要来源于我们自己,通过外界收获的安全感只能是锦上添花,所以,如果只从外界收获安全感,那我们反而会陷入越努力越不安的状况里。

5、满足于懂得。看了一些文章、视频后,我觉得我懂了,然后就没去实践。等到需要做的时候,却发现“很多细节都模棱两可”、“自己做的也不熟练”,怎么也达不到期待中的结果,接着内心里的怀疑、不安与自我否定就自然而然开始上升了。由此,知道得多,但做得很少,其实很容易将我们置于极易不安的状态里。

6、情绪化与想干嘛就干嘛,安全感与控制是一对好兄弟,而情绪化与想干嘛就干嘛,分别对应着控制我的是情绪与欲望。这代表这类朋友处于“被控制”的状态,持续得情绪化与想干嘛就干嘛,会使我们对自己的控制力持续下滑,相应的安全感也随之下滑。

7、让别人猜自己心里的想法。让别人猜本身就是建立在“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别人猜到来获得安全感”这个模式上的行为。而如果持续活在“不敢袒露内心”、“希望被人猜到”中,就相当于内心的不安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强,这又何谈安全感呢。

8、喜欢宅在家。很多朋友在家宅得久了之后,连如何跟人说话都忘了,甚至开始变得害怕跟人说话。这是因为长时间的脱离社会导致的一时难以适应、长时间不使用社会功能,导致的社会功能略显退化。说得直白点就是,我们越来越熟练于生活在家里,同时越来越疏远了现实生活。可我们始终都只能生活在现实中、生活在世界里,所以这种疏远,不仅削弱了我们的生存能力,压缩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也大大降低了我们内心的安全感。

9、习惯性或不自觉的自我否定与逃避。对自己否定,会逐渐延伸出“我这个人不行”、“我这个人能力有限”等认知,而这样的认知又会诱发更多的自我否定和逃避。觉得自己不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安,接着持续的自我否定不仅加重了不安,还在“持续逃避,不去经历该经历的、不去让自己得到锻炼”的影响下,让自己内心的不安更多。

有钱,就能买到很多东西,这让我很开心很舒服、谁惹我不开心了,我就逃开、指使别人,也让我们感觉自己很厉害……这些努力都能一定程度的缓解我们内心的不安,可是你也看到了,它们实际上会带来更多的不安。

而现在你的身上,有没有这些呢?

感谢你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