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8-18

有这样一段话:一等父母用行为引领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

我们这个时代的父母像三等父母那样打孩子和像一等父母那样用自己的身教影响孩子的都不多,大多数父母习惯于用嘴巴管孩子——说教,而说教带给孩子的不是爱,更多是贬低和伤害。

(电视剧《小欢喜》妈妈说教儿子,母子矛盾升级)

下面我们可以一起看看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真正爱的养分是什么?

3岁——安全感

他3岁时,对于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想去探索和体验一切。在小区广场上玩耍,总是想爬这个梯子或者上那个台子。你反复提醒他:“宝宝,那些危险,不要过去,小心摔下来!”

但是在你和邻居聊天的一会儿工夫里,他还是爬上了台阶,并从上面摔了下来,疼得在地上哇哇大哭。

你就像小时候你的父母批评你一样,向孩子说教到:“都告诉你了,那些地方危险,让你不要过去,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把自己摔成这样,看你以后听不听话!哭什么哭,哭有用吗?”

这时他哭的声音更大了,因为在他受伤时,他想得到的是父母的关心和爱,而不是说教和指责。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听见孩子的哭声,第一时间跑过去看看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不大,把孩子抱在怀里,抚摸孩子的后背说道:“宝宝,摔的一定很疼吧!妈妈知道你很疼,下次你再想爬高高,邀请妈妈和你一起好不好?”

0-3岁的孩子最需要爱的养分就是安全感,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

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6岁——亲密感

他6岁时,开始上小学了,有一天老师打电话给你,说孩子的一份试卷落在家了,需要你送到学校去。你得知后,向领导请了一会假。

风尘仆仆的回家找试卷,然后十万火急般的把试卷拿到了学校。

你看见站在学校门口的他,劈头盖脸的就说道:“你总是这么丢三落四的,都说过多少遍了,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好好整理一下书包,你就是不听!总是等到早上才收拾书包,早上时间那么紧张,哪够你仔细整理和检查的!如果有下次,没有人会给你送!”

你说完后,匆匆上班去了,只留下心情郁闷的他。

(电视剧《少年如歌》父亲在学校门口训斥儿子)

虽然你说的很对,但是他仍然没有按照你说的晚上写完作业后,整理书包,还是早上匆匆简单收拾。你继续说教和怪他不长记性。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你看见校门口焦急等试卷的他,把试卷交给孩子,摸摸他的头:“今天着急了吧?别担心,有爸妈在呢,赶紧安心去上课吧。”

晚上孩子写完作业,你敲门走进孩子的房间,说道:“今天忘记带试卷你一定急坏了吧?爸爸妈妈当时也特别着急,爸爸妈妈商量了一下,送给你一本便利贴,你每天写完作业后,可以把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写在这上面,贴在你的书包上,这样应该就不会落下东西了。”

我们对于孩子全然的接纳源于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亲密感是指个体与知己者融洽相处时的情感体验。

包括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朋友之间的友情等。

有此情感体验者感到自己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接触和交流,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也感到自己是被人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是幸福的。

9岁——归属感

他9岁时,有一天回家后很不开心,突然跟你说:“爸爸妈妈,我不想去学校了,我讨厌我的同学们,他们总给我取各种外号,什么'胖墩’、'胖虎’、'大熊’等等。”

你一听到孩子说不上学,立马说到:“别人说你胖,你就不上学了?这些说你的同学,你不搭理他们就行了,你上学是为了自己,又不是为了别人!”

他听后,更加郁闷的走进了房间,关起了房门,之后也很少给你说学校的事情。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你听完孩子的话后,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抱着孩子说道:“同学们给你取这些外号,一定让你很难受,你觉得自己被嘲笑了,你甚至觉得他们因为你胖不喜欢你。待会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制定个运动计划你看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打败多余的脂肪!”

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孩子到了9岁对于归属感的需求日渐强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 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 归属和爱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 自我实现”。

家是我们爱的港湾,不管孩子在外面受到怎样的对待,孩子都能在父母那里在自己家里受到无条件的认可和接纳,这一点非常重要。

12岁——掌控感

他12岁了,身高已经长得和你差不多了,也不再像小时候那么黏你了,常常回家就把自己关到房间里,一有空就拿着手机玩,而且动不动就会发脾气。

有一天周六你和他约定好了,今天玩手机只能是2小时,然后你去加班了。

等下班回家,你看孩子还在玩手机,你火冒三丈,直接跑到孩子旁边把手机一把抢了过来,并呵斥到:“不是说好了吗?今天只能玩2小时!你看你,玩手机都玩成了什么鬼样子了!除了玩手机,你还会干点啥?像你这样子下去,读不成书,没有文凭,找不到工作,以后给别人端盘子,别人都不要!”

他听后,直接要从你手里抢手机,并嘟囔道:“我以后干嘛和你没关系,我就要玩手机,不要你管!”

(综艺节目《爸爸回答吧》儿子和爸爸抢手机)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你回到家后看见仍然在玩手机的他,你很生气,让自己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平静的走到孩子身边拿走了手机,说道:“今天约定玩手机的2小时已经到了,超出的时间按照我们的规则用以后的时间来抵。爸爸妈妈相信你有能力一起遵守并维护我们共同制定的规则。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也会自我负责。”

我们常说要给孩子真正的快乐,那么,什么是孩子真正的快乐呢?

一个孩子最大的快乐,不是吃到什么好吃的东西,或拥有多少好玩的玩具。

而是“我的世界是有趣的和可控的”,“我能掌控我的东西”,包括掌控自己的时间、节奏、行为、感觉和决定。

那么,这种掌控感要如何获得呢?

首先,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父母什么都为孩子做决定。

其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我能做成这件事”的能力。

18岁——价值感

他18岁,身高已经比你高了,脚也像小船一样大,也爱臭美了。

有一天你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孩子早恋了,最近因为这个,成绩有所下降。


你听到这个消息后,如同五雷轰顶一般不愿意接受,毕竟早恋不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况且马上就要高考了,早恋会耽误学习,甚至影响终身。

(电视剧《小欢喜》父母认为乔英子和方一凡早恋)

等孩子放学回家后,你在饭桌上看见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你猜孩子肯定是和自己的小对象聊天,你火冒三丈。

非常严厉的说到:“吃饭就吃饭,总看手机干嘛?有人一直在手机上等着你啊!作为学生,特别现在高考在即,就要一心一意学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要受别的同学影响或者跟风,搞什么早恋这类的!”

你还没说完,孩子囔道:“你说够没有?”饭没有吃完就回到了自己房间,“啪”一下,关起了房门。

而且你发现孩子非但没有听你的,与自己小对象还联系更多了。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等孩子回家后,你一切如常,只是邀请孩子一起和自己准备晚饭,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你聊到:“给你分享一个秘密,你爸爸在中学时早恋过。

那女生长得漂亮,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早恋影响了女生的学习,女生后来提出了分手。

你爸爸虽然很痛苦,但是也同意了,因为你爸爸认为爱除了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让自己更好,更好的爱对方;让对方更好,不断进步和成长的责任。

儿子你善良开朗乐观,而且努力,爸爸妈妈相信一定会有喜欢你的女孩子,和你喜欢的人。爸爸妈妈也相信你一定可以为自己和他人负责。”

我们家长常常会抱怨或者担心孩子没有责任感,其实责任感和价值感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没有责任感的孩子。

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并且从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教育不在说教,重在体会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爱说教的父母,养不出“听话”的孩子。大部分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自己给孩子讲的道理都是对的,但孩子就是不听!

其实因为你的对,在不停暗示着孩子的不对,不断贬低着孩子的能力。

同时,父母没有和孩子的感受在一起,更没有满足孩子真正的内心需要。这样的沟通,带来的只能是据理力争的割裂,或者关上心门的无声抗议。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信任孩子,去体会孩子当下的感受和情绪,去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者经历,去看见孩子内心深处的需要,去协助孩子走出困境

重要的是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亲密感、归属感、掌控感和价值感这五种养分。

(电视剧《小欢喜》妈妈们在反思与孩子的关系)

让我们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孩子的枷锁,给予孩子充足爱的养分,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