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曾濒临死亡,却无人援助”:产后抑郁,真不是矫情

 郑立寒 2021-08-18

我之前不知道W经历过产后抑郁,刚开始认识她的时候,觉得她很有灵气,身体感受很敏锐。

我喜欢她的自然反应,没有任何矫饰。跟她在一起,你会觉得,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身上的小缺陷和小癖好。这些东西用另一种眼光来看,是个人独特的特征。

虽然W简单说了一部分产后抑郁的事情,但是也能感受到她挣扎的痛苦。当她用“杂草”形容自己时,笑了一下,我感觉有点心疼。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没有遇见她,是她的自我力量带她走出困境,我相信感受过这种力量后,她会活得更有韧性。

关于心理团体活动,给我的收获也特别多。过去我是一个很自怜的人,在痛苦的状态下,我会哀叹,为什么只有我这么痛苦?

当我参加心态疗愈团体活动后,倾听过很多人内心的真实声音,我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或深或浅的心理创伤。我并没有那么特别,只是其中一个。

有个心理咨询师说,抑郁是自恋的破碎。我觉得,成长就是走出自恋的过程。

郑立寒:

在育儿过程中,你会有育儿焦虑吗?

W:

现在回想之前育儿,感觉自己犯了很多错误。因为现在也在学习和自我成长,回想之前的做法会有一些内疚,后悔,但是,我当时只能做到那个程度,现在就是原谅自己,接纳自己,感觉自己上升空间挺大的。

郑立寒:

你刚刚说你在育儿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我比较好奇哪些错误?

W:

在我生完孩子后,当时的我并没有成熟,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孩子。

在刚开始育儿的过程中,我带孩子比较任性,然后也比较情绪化。

对孩子来说,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情绪平和,能够包容他的妈妈,而不是一言不合就闹情绪的妈妈。

郑立寒:

那你是后来去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还有听一些心理方面的课,就慢慢自我成长了,是吧?

W:

我当时生完孩子后,整个人情绪状态都不好。我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做家务,然后生完孩子后,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也没有人照顾我,感觉自己就像被遗弃了一样。

加上我还有原生家庭的创伤,我就觉得,我为什么要活着?大家都把我当做累赘,避之不及。

我婆婆和公公想要我后妈帮我照顾孩子,我后妈想让我婆婆帮忙带。当时没有人愿意帮我,甚至我爸还指责我,婆婆和后妈不帮我带孩子,是因为我跟她们关系没有处好。

另外,我老公每天忙于工作,也是躲得远远的。

我当时特别需要帮助,那时我还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掉进山沟里,身边还带着一个孩子。我大声地呼唤,可是没有一个人走过来帮我,我当时特别特别的无助。

整天就想着自杀,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大家都躲我,在这种状态下,我也没有心情去照顾孩子。

那个时候,我跟老公吵架很不理解怎么每次我回来你就抱怨我不带孩子啊我一天上班也很累

碰巧,我老公亲戚还来我家小住,然后,我还需要照顾亲戚。他亲戚一点忙都不帮,还责怪我不懂得照顾老公。那个阶段,我经受各种打击。

幸好,我之前是学医的,知道有心理学。在生孩子之前我跟老公提过,可能我生完孩子后,我就变了一个人。如果我的状态不好,你就帮我找个心理医生。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老公认识了一个心理咨询师,把我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我就开始做心理成长,慢慢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郑立寒:

我觉得,你当时情况应该是产后抑郁了吧?

W:

对,就是产后抑郁。当时觉得活着没意思,不想活了。感觉自己就像累赘一样,大家都很嫌弃我。

郑立寒:

我曾经也有过抑郁这种感受,但是体验的时间不是太长,大概几个月。

W:

哦,那我体验的时间简直太长了,我的体重变得特别轻,怎么吃都长不胖。

郑立寒:

那你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是不是成长比较快?

W:

他也不能算是心理医生吧。当时我参加的是团体活动,很多家庭一起参与。我发现,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社会地位的家庭都会面临一些困惑和问题

我遇到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但大家都走过来了。在这种团体氛围内,得到了一些收获。

郑立寒:

你说的这个有点像团体治疗。我在带领心态疗愈的时候,也发现这个现象。不管什么年龄,多少财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与烦恼。

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这种经历的话,可能也算是一种财富吧?

W:

嗯,现在想想的话,经过产后抑郁这件事,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韧性怎么这么强啊,好像杂草一样如此有韧性。

郑立寒:

我感觉,你经历产后抑郁后来做的心理团体小组,那个体验应该特别珍贵吧?

W:

对。就是我当时花的钱有点贵,一年两三万。本来这个是家庭参加,但是我老公很忙,没空参加。

第一次参加“家排”的时候,我根本就参与不了,当时我感觉大家都在演戏一样,太假了。后来就是慢慢有了感觉。之后我又报了其他的心理课,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一对一心理咨询。我暂时还没有碰到性价比特别高的团体小组。

郑立寒:

我碰到过几个,一个是心态疗愈,公益的团体活动,等一下我推荐给你。你接触了这么多心理方面的内容,对你的亲子教育带来哪些好的帮助呢?

W:

嗯嗯,刚开始我感觉自己学了很多,可以指导别人。现在的感受是,可能意识层面知道,但是潜意识方面,我知道我做不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我觉得,之前学到的很多都是理论知识,真正对孩子有影响的是我自己。

打个比方,如果我在一楼,想让孩子爬到八楼,这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我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我爬到了八楼,甚至是九楼,孩子才有可能爬到八楼。

郑立寒:

我之前听过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W:

嗯,我学了很多育儿理念,但是我做不到。(知行合一,知道与做到中间真的很难)

现在我慢慢知道,问题要回归自我。我才是一切的根源,而且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我不能改变任何人。

郑立寒:

我刚刚听到你说,你老公不参与孩子的教育?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果父亲不参与孩子的教育,你觉得对孩子有影响吗?

W:

我以前会觉得好委屈啊,凭什么我又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以后我还得上班,什么都是我?后来,我慢慢找到了平衡。

我意识到,这都是我的选择。我不想做家务,我可以请保姆。不管做家务,还是请保姆,我老公都没有拦着我。

而且我也不能改变我老公,我觉得,教育老公就跟教育孩子一样。不能老是指出他的问题,“你怎么不带孩子啊?”他可能也会反感。

我的做法是,不对他抱有期待,这样我也不会失望。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

郑立寒:

我觉得这个转念很好啊,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然后减少对对方的期待。自己所有做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那你是不是之前也做过一些努力,让老公去带孩子?

W:

嗯,我做过一些努力,可能用错了方法。比如说,我想让他做饭,我都是直接说的,然后他也是直接拒绝。偶尔他想起来了,也会做。我还跟他吵架,说他不关注我,不心疼我,然后也有一点点作用。

现在,我的方法又变了。在我有觉察的情况下,我会尽量给他正强化。比如说,他做了家务后,赶紧给他鼓励。然后也会夸他,感谢他让我和孩子衣食无忧,感谢他为家里的付出。

虽然他嘴上没说什么,但我感觉,他慢慢站在了我这一边。以前他会站在他父母那边,更像他父母的儿子。

郑立寒:

我听见你说正强化,怎么鼓励和赞美老公。很多男人也需要伴侣的认可。这个会不会跟你学习心理学有关系?

W:

这个是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应该跟心理学有关系。我改变自己,他可能就会相应地做出改变。

我觉得自我成长后,身边的圈子也变了,接触的人也不一样。

郑立寒:

嗯,我觉得这个跟自己的状态有关系吧,如果你特别积极、阳光,可能身边人也会受到影响,或者说身边人会被你的那种情绪给感染。

作者简介:郑立寒,来源:了不起的郑立寒(ID:zheng-li-han),心理自媒体人,专注“心灵成长”和“自我探索”。关注并私信我,回复“蛤蟆”,免费领取《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电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