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城老照片:建国以来的教育体育

 宣城历史文化 2021-08-19


建国以来的教育体育
童达清编辑整理


五十年代的宣城中学

宣城中学原为宁国府中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1913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8年与省立八中合并为安徽省第四中学。1952年始定名为安徽省宣城中学。图一为五十年代的宣中大门,图二原为宣中图书馆,后改名为科学馆。(图/童达清、王朝伟,文/童达清)
安徽劳动大学

1965年1月1日,安徽劳动大学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属安徽省委领导,郭沫若同志题写了校名。校址位于宣州区洪林镇(原宣城县东18公里的叶家湾国营郎广农场洪林桥作业区),系我省第一所新型的半农半读师范性高等学校。1978年,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对安徽劳动大学进行系科调整,从1979年4月开始,至1981年底,先后将该校数学、物理两个系全部迁入安徽教育学院,将政治、中文两个系分别并入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庆师范学院。1982年9 月,省人民政府正式决定以劳大撤销后留下来的农学、茶叶两系为基础,改办成皖南农学院,主要面向沿江、江南地区办学,适当兼顾全省,培养高级农业科学技术人才。1986年8月11日,国家教委正式下文“同意中国烟草总公司在皖南农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合肥农业经济学院,同时撤销皖南农学院,部分教学及行政人员并入合肥农业经济学院(后改为合肥经济技术学院)”。1989年9月,皖南农学院师生陆续迁往合肥,宣告了麻姑山下办大学时代的终结。

图一为1965 年2月26日,安徽劳动大学举行举行开学典礼,时省委书记李丰平、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凡夫同志到校作了报告,《安徽日报》也为此发表了社论和长篇专题报道。图二为曾经的教学楼。(陈建勇)

宣城师范毕业生合影

1966年5月,随着“五·一六通知”的下发,十年“文化大革命”拉开序幕。这一年9月,宣城师范68届新生入学。不久,随着“文化大革命”情势的发展,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校长陈铭等一大批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至11月,学校停课。1968年9月,68届学生正式毕业,三年的宣城师范学习时间,实际上只在1966年上了不到三个月的课。图为1968年9月25日宣城师范68届师一(甲)班毕业生合影。( 汪立军)

广德中学

图一为广德中学老学生公寓,图二为广德中学九十年校庆。(广德县政协供稿)
宣城老田径场

民国初,宁国府消亡后,其建筑物也相继沦为废墟。上世纪50年代在原府衙基址上建起了渣土标准田径场,也是公共广场。2004年转让浙江舟山民生商厦开发成新的“府山广场”和“台客隆”商场。(奚本金)
宣城老体育场

宣城露天篮球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又覆盖顶篷,成了多功能的室内体育馆。2009年在原体育馆的基础上改建成“宣城新百百货有限公司”的商场和16层的商住楼。(奚本金)
宣城游泳池

这是我市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第一个游泳池,在原旱冰场上改建。现其地基已改建成原宣城中学今市六中的塑胶标准田径场。(奚本金)

庞岩参加奥运会

庞岩,郎溪人。1988年代表国家队参加汉城奥运会,是唯一进入男子跳远项目决赛的亚州选手,获男子跳远第九名。(图/《郎溪县志》,文/黄为民)
宣城市第七中学

市七中位于北城区西头湾48号, 创办于1989年9月。设有初中教学班12个。由于该校是在原二小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校园面积过于狭小,生均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健康发展,2008年9月遂与市三中合并,结束了该校二十年的办学历史。

图一为1998年夏洪水暴涨时学校被淹的情景以及该校狭窄的大门,图二为上世纪末新建教学楼竣工后的校园全景。(童达清)

宣城老照片系列

民国时期的教育体育

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近代以来的交通建设

绩溪才女与梁实秋

广德中学历史上的一张老照片

宣城市

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