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新闻|别样时代的别样风景

 书山有路gwj 2021-08-19

图片


——康铁岭先生《书院门1991》读后 

 文|顾新闻

天地间有一种东西叫雪,从天而降,落地而化;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叫爱,自吸引中诞生,升华中融洽。

康铁岭,作为同系中原血脉的乡党老哥,笔者内心里一直藏留着深深的情谊,所以多年来见面一直叫老康哥。你不能不佩服这老康哥的眼力,十几年前,“草场居”的门一打开,他就认出了我。要知道他离开商洛地区文化大院时我还是20来岁的毛头小伙,那时他是地区文化局司机,平日里行色匆匆,做事干巴脆,求他办事的人一波一波,是个香包包。我们不在一个系统,对话不是很多,时隔这么多年能认出我,心里一下子心里面就暖融融的,一种莫名的亲近油然而生。我想,可能就是这种眼力成就了他未来的大事。

图片

笔者平生最喜欢靠近的有一种人:能说会道,行事机敏,学富五车,大慈大悲。就是他有太多的缺点我也喜欢。康先生就属于这样一种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天然的气场,是一种长久磨就的儒将风度和领秀风范。也许是他延续了“康氏百万”的魂魄,继承了“皇室后裔”的血脉。和他走路,绝不会寂莫,举手投足间基本上是一步一曲、两步一段的世间俚事妙语,很是享用。你和他对饮,动物的肝脏六腑,他能说出三六一十八种吃法,地地道道的美食家。那瓶他从镇柞老家带来的甘蔗酒至今还回味悠长呢。他的摄影天赋可以说与生俱来。有句话叫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放在别人身上可能要打些折扣,对于康先生非常容易,只要他想到哪去,四条腿一发动立马就到。所以他的摄影作品往往就有别人拍不到的景致,更有别人拍不到的独特视角。他也是地地道道的业余书法家,一副“英雄洒血创江山,文儒伏案绘乾坤”榜书,一笔一划无不透视出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至今还在我的客厅“眉开眼笑”呢。呵呵,还是言归正传品品他的大作吧。

人生的奥秘其实就体现于抉择把握,取舍之间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人生绚丽。半个多世纪来,康铁岭用脚步丈量自己的人生标尺,用方向盘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程,他把学问做到了极致,终于灿烂出令人高赞的精彩篇章——《城里城外》。

图片

该书一出版我就写了一篇书评《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在各大书报、网站发表,反响挺不错,不是书评写的有多好,而是对写这本书的主人感兴趣。时隔七年,《书院门1991》又出笼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惊讶,心想这下肯定能火,果不其然,由陕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康铁岭《书院门1991》研讨会和陕西第十届丝路图书博览会《书院门1991》新书发布会等活动相继举办,一时间再次引起“康氏风暴”。雷涛、李星、方英文、张书省、宋亚萍、李建军、牛宏宝、韩养民、刘炜评、邢小利、张艳茜、王晓渭、韩鲁华等著名评论家、作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审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文学意义。

众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彰显了作者的文学天赋、才干和驾驭文字的实力。作者用细腻、灵动、生龙活虎的笔触,对市场经济大潮裹挟下各色真实人物进行了精准的抒写与描绘,用近百万字绘制了一卷改革开放时代浪潮中的群像,作品中呈现出的结构、画面感、语言节奏、时代烙印……都带有作者的独特体验与感受,作者对时代变迁、人物命运、人生意义的追寻与反思,也成为这部作品值得良久回味的闪光之处。中国新闻报刊,今日头条,腾讯网、凤凰网、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部网、三秦都市报、西安新闻广播等近百家新闻媒体现场报道,引起轰动。此后作者还分别将在和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永兴坊、西北大学、书院门、关中书院、山阳本来山房等地举行。

图片

凭着爱文学创作的冲动,靠自己六十年生活的磨练,靠一腔热血,为创作《书院门1991》康铁岭天天晨起伏案写小说,日积月累辛勤创作,用大开软皮笔记本书写,不打草稿,一气合成,数页文字没一句改动或墨点,洋洋洒洒写下了107.8万字的扛世之作,是作者躺在纷繁嘈杂的社会圈里,赏识亲身经历生活苦果,品味人间烟火之乐曲,创作出实实在在接地气、鲜活而逼真地反映底层文化人的真实风情,仿佛自陷其中的体验现实生活记录写照,深深打动了每位读者的心灵,被吸引而感染,所以这部大作不火不由人呢。

作者之所以能把在书院门讨生活的三教九流写得生动鲜活,与他当初在书院门创业的经历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初期,康铁岭在书院门开了三年影楼,跟在书院门讨生活的那些各色人等同处一街、朝夕相伴,同期冀、同努力、同赔、同笑、同哭、同恨、同悲、同忧、同喜……其中有的人跟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由此才得以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他们在作者脑子中已存活了快三十年。

康铁岭表示:“一想到当年在书院门的所见所闻,便决计把存在骨子里的那些人和事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书院门自古以来是达官显贵的居住地,明清时期才形成文化市场,这里不仅是西安的文化名片,也是一个特殊的商场。上世纪九十年代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批梦想着成为文化人的人们,在书院门推进了西安文化市场的发展,也沉淀了一批人、成就了一批人。我写下书院门的滚滚洪流,目的是为了给后来人留下这一段属于书院门的记忆,这里是文化的符号,更是改革的符号。”

为此,他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说新领地,如此有特色和如此有嚼头,挟风带电出其不意地带来了新鲜而陌生的,以书院门为主线为背景的,寓含风云变幻及其冷暖寒热的世态人情小说。康铁岭小说令人称道和折服的,还有他那筋道饱满、韵味醇厚、生动鲜活的市井方言,以及由之所形成的极富张力的叙事方式,传达着古城地标的荣耀与光华。

图片

看来《书院门1991》倾注了作者满腔的激情和巨大的精力。用文字记录井下这个特定环境特殊人群的喜怒哀乐、悲喜离合、命运变迁、世道流转以及所承载的生活负重。这是心灵的呼唤,是无法推卸的见证者的责任,从而让读者获得了味之不绝、品咂不尽的艺术蕴藉。我认为有着不菲的社会意义和市场潜力。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用熟悉的语言描写熟悉的故事,才能接地气,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种举重若轻的文字背后,对应的是作家对写作的热爱与坚持,对文笔的精进与磨炼。

读完《书院门1991》最大的感受就是很接地气。

小说是从一个农村小学教师晏子敬进城写起的。他进入一座偌大的城市,但足迹所限也就是城里的一条小街乃至一条巷子而已。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就在这窄窄的一条街巷,就在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小小群体,作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缩影。一场场周而复始的酒宴和饭局,一口口冗赘啰嗦的埋怨和发泄,一句句辞义雷同的哀叹和恶骂,一回回酒足饭饱的满足和兴奋,又一次次醉酒的丑态百出和放荡淫逸,更一次次无望的失落、诅咒、无奈和穷途末路......所有的梦想都在“欢乐”中沉没,最终他就不得不离开这条街巷这个城市,或者说不得不逃离这个城市。

作者笔下的人物,并非主流文化界那些文人雅士,而是一个遭遇家庭变故的外县穷教师,一个也来这里碰运气的外县女演员。他们的结合与分手、恩爱与怨愤,通过他们的所来与所往,所见与所闻,将社会骤变中各式人等为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欲望与追求、灵与肉的挣扎,感性而深刻地呈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

小说根本上的成功是塑造了1991年那个典型年代的一批典型人物。晏子敬和李雯是成功的,真实的,生动的,可信的;赵先生、王魁、孙府生、张大圣、七岁红、程大头、三门峡老张、智能、智本、智行、郝良生,于松霞、小惠、冯所长、刘经理、李沧海、小虎、马东乃至晏子敬的房东和老婆、破窑洞前吓了晏子敬一身冷汗的放牛娃,都是平实鲜活的栩栩如生的如在读者眼前活蹦乱跳飘来飘去的人物。

图片

由此而观,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小说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一部小说好不好,关键是看它对人物的描写怎样,能不能给读者留下印象。作者始终没有脱离现实,因为对古城生活的熟悉,他笔下的人物并不是千篇一律没一点儿瑕疵的完人,相反,他尊重生活本真,以对读者和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尽最大努力还原人物的本来面貌,使人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避免了人物的格式化,让读者相信这样的人物真实存在,而事实上,这些人物也的确都有原型。

八十年代商品大潮袭来,金钱一度成为主导一切的杠杆。这在卖艺卖笑,舍身求幸的二号人物李雯身上出色地体现出来。这样说来,难道商品大潮、市场经济不该来吗?否,是人性决定的。经得住市场大潮诱惑的、坚守人性品质的、大刀阔斧为改革作出贡献的大有人在。他们才是那个时代的脊梁。李雯价值观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职业有很大关系,她对社会上不良现像认知,特别是对官场腐败的愤恨是有代表性的,但又是极为片面、偏激的,正因为她的全盘否定,才造成了她在错误的行为上悲剧叠加。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1991年碑林区政府对书院门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方使这条古文化街旧貌换新颜。书院门既然在西安古都存在了一百多年,肯定有它的合理性,但为什么小惠、李雯大骂书院门:“这书院门就是个垃圾场!锤子文化人!毬毛文化市场!”呢?那就是某些文化人的不自觉以及市场约束、管理层次的问题了。看来,书院门的水很深。书院门大石牌楼前蹲着一对大石狮子,雄伟庄重,把华夏书院大门“装饰得跟政府一样”。这句话是有背景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各地出现了一种“石兽热”,政府,公、检、法、司、银行、保险公司的大门口都蹲上了大石狮子,说是镇宅压邪。可这郎朗和平盛世,党的天下,难道还要靠这大门口石狮子来保一方平安?由此引申,这算不算暴露文学、悲剧文学呢?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书院门作为西安的著名地标建筑,几经历史岁月沉淀,早已成为钟楼与城墙之间的一张西安名片。《书院门1991》,为这座古城的地标立传,为生活在书院门的芸芸众生立传,打造和挖掘出了别样时代的别样风景,功莫大焉。

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康铁岭他是个怪才,也是个奇才,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他现在正在创作的《马道2001》、《豫剧1981》和今天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书院门1991》,自己号称古城三部曲。整天喝两顿烧酒的业余文化爱好者一不留神,都成作家了,陕西文坛看来又要震一震了。

 2021年8月18日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顾新闻,笔名闻风,陕西省作协会员,商洛市图书编辑中心常务副主任,《大西部》杂志执行主编,先后出版报告文学集《点爱成金》、文学评论集《闻风品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