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被这社区服务中心彻底破防了

 老叶眼花 2021-08-19
你有没有观察过,每个社区里那个叫做服务中心或者服务站的地方

可能很多人一年都不会去一次,也不太清楚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其实大部分功能都趋同且比较单一,主要是居委会的办公空间,开展党建,承载公共活动,公益服务等,社区工作人员是这里的主人

除此之外几乎就是老年人活动室,平日里小区叔叔阿姨没事就会去打打牌下棋看报的地方


图片
我记忆中大概是长这个样子的

但是

在上海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上的这个社区服务中心,却完全颠覆我心目中社区服务中心的样子

看完之后我彻底破防了

给我点时间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图片

66梧桐苑天平邻里汇

它变成了一个小型社区综合体 服务中心 文化地标 网红打卡处,集颜值、历史、功能、服务于一身

这妥妥算是隐藏在上海市中心,最宝藏级别的社区配套,没有之一了吧

真叫卢俊
真叫卢俊
认认真真聊地产,实实在在谈买房。
276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首先需要看到的就是他的逆天颜值

图片

从外部看就觉得很不一样

图片

第二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海报

天平邻里汇是一栋保护修缮建筑

整个天平邻里汇由三栋建筑加一个庭院组成,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图片

(来源:topnews)

其中主楼建于1932年,面积达到541平,最早是作为牧师礼拜的场所

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建造设计

图片

在上海市中心,有100多栋单体建筑都出自这位建筑师之手,包括鼎鼎有名的武康大楼


自从2017年在此办公的徐汇区体育局整体搬迁出去后

属地部门主管就谋划着把整栋历史建筑修缮后向所有居民们开放,规划把更好的社区资源,最好的空间场所用于为民服务

图片
图片出处:HNA明悦建筑社区
修缮期间专家们是比对着邬达克的设计手稿,精心还原每栋老洋房的设计细节
图片

其他两栋建筑是重建的,但也是英式乡村红砖的风格

2020年1月老洋房重生亮相,得名66梧桐院邻里汇,成为天平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体,供社区居民免费使用

走在院子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棵梧桐树,在树下设由木质长椅供来往的居民休息,躲避夏日的炎热

保留和保护历史建筑,不仅仅是留住建筑本身,而且还要把建筑打开,共享,面向更多元化的人群

图片

图片出处:HNA明悦建筑社区

让历史建筑不再仅仅只是可阅读,并且可以使用,真正融入到老百姓平日的生活里去

图片

在修缮工作中,记录了历史


图片
也记录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另外在室内部分

图片

我们在主楼内依然能够看到当初老洋房的设计甚至家具,真正的做到了修旧如旧,风貌还原
图片
图片出处:HNA明悦建筑社区
哪怕是楼梯步道也是如此

这是上海一个典型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示范项目,历史建筑又一次真正融入了当今上海的文化氛围当中

在上海利用存量资源改造成为公共空间的并不少,天平邻里汇却颠覆了我眼中那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样子

图片

图片出处:你好吗Helloagain

说实话,虽然我仅仅只去了天平邻里汇一次,但却完全被这个地方给征服

不仅因为它有颜值适合打卡,更是因为这里提供的空间和服务

你真的忍不住想要在这呆上一整天,甚至流连忘返,因为体验感和贴心程度实在是太高了

图片

修缮后它们成为了周边居民真正的公共会客厅

这三栋不同的建筑,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功能


图片

1号楼是主楼,作为办公区和公共休闲空间,2号楼是街道办引进的星巴克社区咖啡厅,3号楼是邻里餐厅、小舞台和大课堂

天平邻里汇总平示意图大致如下

图片


先来说说这个一进门就能看到的,也是人气最旺的邻里餐厅

图片

这已经成为附近的网红打卡食堂,且已经登陆大众点评且有外卖配送

图片

同样的,这估计也是营业时间最长的邻里食堂了,早上6点就开始卖早餐了,一直开到晚饭结束

制度上特别贴心的一点是

图片

优待65岁以上的老人

在午餐十一点半之前,只对老年人开放,采取错峰就餐的形式

其中有很多不住在周边的老人也会经常来这里报道,因为这里的菜品丰富,还比周边便宜20%左右,且老年人每月就餐是有补贴的

图片

所以经常能看到有些老人是,吃一点带一点,晚上也不用烧饭了,尤其是高温时期

在工作日中午,你会在天平街道邻里汇看到一副神奇的场景

图片

一过11点半,就会看到各种不同职业、年龄的白领和老年人、小孩,一家子几人一起进入邻里食堂

社区食堂里有一大面落地窗,在邻里食堂设置了绝佳的观景窗位,窗外便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的乌鲁木齐南路

然后在上午的时候,二楼会传来一阵阵悠扬的乐器演奏声

时长

00:10

我偷偷上去看了一眼,原来是居民自发组织的二胡班在练习演奏,演奏完了各自背着二胡到楼下吃饭

图片

到了下午两点,在天平邻里汇的庭院里会有“公益大篷车”的便民服务

平日里这里的活动不间断,大家可以看下这个活动安排表就知道天平邻里汇给社区居民提供了多么丰富的活动安排

主要针对老年人的有:读书会、电影沙龙、合唱团、智能手机课堂、法律咨询活动

图片

主楼二层有黑胶唱片试听

图片
除此之外面向青少年和职场白领的活动也不少:青少年编程教学、职场能力提升课、气质瑜伽纤体课等等活动

图片

在二楼墙上,是来自天平街道老人的心愿便利贴,居民将自己的心愿写在便利贴上

图片

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段,社区活动中心有图书室、有食堂还有洗衣店、理发店,理发单剪只要15元

图片

有心理咨询室、电影放映室、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

空间承载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就会进一步拓展能够服务的人群

社区服务中心也不再只是老人来,小孩来,白领和情侣,甚至游客都会在这里打卡停留,让更多人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图片

因为共享开放,实现所有来往都能成为邻里

图片

可以在二楼的阅览室看看书,累了可以在老洋房里沙发上看着窗外一下午,饿了就去邻里餐厅吃饭,想要办公旁边还有星巴克

图片

图片出处:你好吗Helloagain

在这里喝咖啡是这样的感觉


原本一个似乎和我没什么关联的空间,却让我真的愿意待在那里一整天,把各种零散的空间集合在一起,颠覆很多社区服务中心呆板枯燥的印象

图片

前不久,我刚去人民广场附近的弄堂里踩盘,看了套七八十年前弄堂里的老房子

感叹于上海市中心部分老小区居住空间的逼仄,公共空间的缺失

正因为这样,当我看到天平邻里汇这样的社区服务,内心才更有感触

上海市中心尚存不少狭小逼仄的旧里弄和老小区,像是这样一间弄堂里

可能会居住着六七户人家,十几口人,人均住宅面积几乎只有几平米

图片


对于居住在弄堂里的很多居民来说,没有客厅是一种常态,客厅就像是奢侈品,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走出家门来满足各种需求

图片

所以城市闲置的空间如果可以盘活利用,就能成为居民客厅的外延
图片

还能举办小型的会议交流

这完全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城市有机更新,邻里汇可以成为城市的公共客厅,背后离不开上海徐汇区主导的“邻里汇工程”

图片

据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党建办公室主任杨华介绍,邻里汇在上海徐汇区一共有18个,徐汇区对于邻里汇的规划是1 18 306,306指的是306家邻里小汇,18指的是18家体系完善的邻里汇

图片

(鑫耀中城国际邻里汇效果图)

而1指的是目前正在漕河泾开发区乔高地块鑫耀中城的国际邻里中心,面积达到4.5万

通过这样大 中 小的模式星罗散步在徐汇区的各个街道和社区,分担着区、街镇、居民区居民们不同的需求

图片

资源和服务的下沉让社区更便利,实现从小孩到老人全年龄段生活场景的融合

我认为体验感、场景化、有情怀在天平邻里汇这个城市更新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更多需求和场景的注入,更是一种消费升级或体验式消费,并且能够带来团体的归属感

天平邻里汇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针对不同的人群,思考他们需要的空间,挖掘历史建筑的价值,变成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配套空间,实现城市的永续利用


图片
目前上海的城市更新已经进入到了有机更新阶段,任何一块土地都有重新焕发青春的可能

城市更新已经不再只是街道或者建筑表面的改变,而是成为真正让人可以亲近,可以漫步,可以停留的地方

图片
希望这样宝藏级社区服务中心能越来越多,未来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城市最好的公共服务和配套

最后

如果说上海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今天这个侧面或许有一些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