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生死事变,成为大唐荣耀的起点

 梦只羊 2021-08-19
图片
图片

所谓的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大战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李世民挑战李渊。

 说到李渊,大家可能有个困惑,明知道自己的二儿子劳苦功高且欲望强烈,自己的大儿子还算好说话,为什么不把太子之位让给二儿子呢?

李渊大概是动过这样的心思的,可每当李渊心头涌起这个念头时, 便会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并最终否定了这个念头。

中国的帝王是很看重历史的。在改朝换代之后,新皇朝一般会马上组织人员修前朝的历史, 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个重点工程。如此重视的原因是要从前朝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

对李世民不利的是,前朝有一个血的教训。

隋文帝杨坚曾经废掉了太子,改立二儿子杨广。最后杨广弑父夺位,并在十多年间,将强大的隋朝送上了绝路。

图片

有杨坚这个负面典型在前面立着,李渊绝不允许李世民取代李建成的位置,让隋朝的错误在唐朝重演。

搞清楚李渊的立场之后,我们便可知道玄武门之变的本质不是兄弟相争, 而是父子相争。

对兄弟下手已经不易,反抗父亲更难。曾经弑父的杨广已经顶着“炀”的恶名了。

在以孝为先的中国,挑战父亲将成为其一生的污点。而李世民,恰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于是,在将突破道德底线时,李世民变得犹豫起来。他无法将自己的这个顾虑说出口,只能等待有人领悟。

秦王府人才济济,终于有人发现了李世民的这个顾虑。这个人是长孙无忌。

 明白了比不明白更难,劝人兄弟相残已经够不易的了,更何况要劝儿子斗倒老子。但长孙无忌不愧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的儿子,竟然想到了一套说辞。

“秦王认为舜是个怎么样的人?”长孙无忌突然问道。

李世民对这个问题感到奇怪,但依然很快给出了答案。“是圣人。作为儿子,他很孝顺;作为君王,他很仁慈。这都是不用说的。”

长孙无忌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那天舜下去疏通水井而没有出来,他算是孝吗?如果那天舜上粮仓没能及时下来,他能称为仁吗?”

李世民如醍醐灌顶,一下打消了自己的顾虑。

长孙无忌所说的是关于舜的一个传说。话说舜的父亲瞽叟不喜欢这个儿子,有一天叫舜掘井,等舜下去后,瞽叟就在井上填土。眼见舜就要被活埋, 可没多久,舜又恭敬地出现在父亲面前。原来,下井之前,舜留了一个心眼儿,提前在井壁上挖了一个逃生通道。而瞽叟坑儿子的决心似乎很强,又让舜去修补粮仓,等儿子爬上粮仓后,他在下面放火。幸亏舜用两只斗笠作翼, 从房上跳了下来。

最后,长孙无忌用孔夫子对挖井修屋事件的评论为这次劝说做了总结:“'大杖则避,小杖则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老师的话还是要听的,但要革老子的命实在事关重大。最后关头,李世民竟然叫来了一个占卜的,想请示一下老天爷的意见。

正在算卦的时候,有一个人大步迈了进来。

此人叫张公谨,魏州人,初为王世充的部下,降唐后经徐世勣跟尉迟敬德介绍才进了秦王府当幕僚。

兄弟走到这一步不容易,秦王府的未来就是他的未来。进来之后,看到二少爷还在算卦,气不打一处来,抢过算卦用的龟甲扔到地上,说道:“占卜是因为犹豫不决,现在的事情不必犹豫,要是算出来不吉利,难道就坐以待毙?”

是的,问天问地不如问自己。

李世民的眼光终于坚定起来,下了一个命令:“去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回来!”

图片

李渊明白,为了唐朝的明天,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只有一个人能站在大殿之上,另一个人会在幽禁的生活中度过余生。他已经选定了当牺牲品的那个人。之后,他便在等待机会。有了借口,就能帮助自己硬起心肠,从而结束争夺。

傅奕的密状送到时,李渊终于等到了这个借口。

六月三日,李渊将李世民叫来,将傅奕的密奏扔到李世民的面前,然后冷冷地望着对方。

打开密奏,李世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行字:“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天下现在是李渊的,将来是李建成的,秦王要想拥有天下,那只有谋逆。李世民的汗流下来了。

也许此时,殿外的侍卫早已经准备妥当,只等自己说错一句话,李渊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进来将自己擒住。

自己命悬一线,现在必须说什么呢?

寻常的解释和表白是没用的。对于这样的爆炸性指控,只能用另一个爆炸性举报来抵消。在经过一阵慌乱之后,李世民终于找到了说辞。

“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 !”

据记载,这件事情长安城内很多人都知道。显然,李渊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听到这句话,李渊彻底愣住了。

李世民一击奏效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还得追溯到前朝。

李渊死活不肯废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是怕李世民成为第二个杨广。杨广除了弑父夺位之外,还干过一种不道德的事,就是跟他父亲的妃子有染。

李建成说李世民窥视太子之位,李世民说李建成淫乱后宫。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杨广二号?

精明的李渊被搞晕了,趁着李渊脑子糊涂,李世民又抛出一个炸弹:“我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兄弟的事情。他们今天要杀我,似乎是为了替王世充、窦建德报仇!”

李建成什么时候跟王世充、窦建德扯上关系了?这指控实在有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事实证明,告黑状不需要有凭有据,最重要的是够震撼。显然,李渊被震住了,望着李世民目瞪口呆。

最后,他只好告诉李世民:明天再召集你们兄弟对质。

李世民跪拜之后退下。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精心的布局,李世民终于得到了将对手们集于一处且一并解决的机会。

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李世民披上铠甲,拿上大羽箭,推开了门,秦府的精英早已经在院里集结。

决定命运的时刻终于到了。打开府门,去玄武门!

图片

李建成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陪伴他的是李元吉。李建成已经知道李渊和李世民的对话内容。

图片

李元吉数次跟随李世民出征, 对自己的二哥相当了解,隐约中,他感到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对质。

突厥的进攻、傅奕的密奏、李世民的辩解、李渊的决定,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只是他现在还无法把这些事情串联起来。

李元吉仿佛看到前面有个陷阱正等着他们去跳,第一个反应自然是避开。“不能去,我们应该集结兵马,然后假称有病,看看形势再说。”

李建成看着狐疑的兄弟,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笑容,说:“不用担心,军队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只管进宫就是。”

李建成不愿意错过这次家庭会议。他知道,这次父亲一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今天过后,他再不会为二弟的逼迫担忧。

微笑中,李建成向李元吉提起了一个人的名字。

在平定刘黑闼的战斗中,李建成收编了不少将领,这中间,有一个叫常何的人。此人原是瓦岗将领,降唐之后,曾经是李世民的部将。

李建成利用征战山东的机会,成功对常何进行了策反。这说明,策反尉迟敬德这样的秦王府铁杆部下不容易,收买一些边缘将领还是有可能的。更巧的是,这次策反远离长安,进行得十分隐秘,没有人知道常何已经投靠东宫。

而这一天,正好是常何在玄武门值班,负责检查入宫人员。有这样的卧底把守玄武门,还需要担心什么?

走吧,进宫去参加那场名为对质实为批斗秦王的大会。

 带领数个亲信,李建成跟李元吉骑马来到玄武门外。门外是大兴宫禁军的驻兵之处,玄武门在整个宫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门时,李建成望向了正在值班的常何,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进了门,李建成等人走向了会议地点:临湖殿。

图片
图片

唐初的这场宫廷政变一直被称为“玄武门之变”,这是李世民积极干涉史书编写的成果。事实上,这场政变最准确的名字应该叫“临湖殿之变”。

因为秦王府的伏兵不在玄武门,政变的主战场不是玄武门,而是临湖殿。李世民在临湖殿等他的大哥已经好一会儿了。

来到临湖殿前,李建成如被人当头一棒打在天灵盖上,浑身一个激灵后, 立刻掉转马头,夹马就跑。

在临湖殿前的,不是长袖宽袍的李世民,而是全副武装的李世民。全副武装的李世民不至于吓得李建成招呼不打就跑,让李建成魂飞魄散的是临湖殿前百余名全副武装的秦王府将士。

李世民领来了包括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张公谨等在内的所有秦王府精兵强将。

这么多秦王府兵马出现在临湖殿,意味着——

第一,李建成被常何背叛了。这位常何是名优秀的双面间谍,他投入东宫的怀抱正是李世民的刻意安排。今天,这枚潜伏的棋子终于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玄武门的驻军将领被李世民收买了。唐朝皇宫城门的把守与检查出入的人是分开的。常何只管检查,守卫玄武门的是云麾将军敬君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秦王府的兵马操刀持戈地站在临湖殿外,那临湖殿内的李渊只怕不是准备开家长会那么轻松了。

大惊之下,李建成来不及想这么多,跑向了玄武门。刚跑起来,一支四羽大箭破空而至,将他射落马下。

秦王大箭,例无虚发。

 同懦弱的李建成相比,李元吉比较勇猛,一看不妙,马上取下弓箭。曾经驰骋沙场的齐王此刻惊慌失措,双手止不住地颤抖,连拉了数次,弓都没拉起来。

在李建成倒地毙命之后,李元吉放弃了拉弓的打算,转身跑了起来。没过一会儿,李元吉同样翻下马来,这一次射中他的不是李世民,而是尉迟敬德率领的伏兵。

在射杀李建成后,尉迟敬德率领的七十名骑兵也加入战场。史书上用了“继至”这个词。这是一个奇怪的描述,作为李世民的第一号金牌保镖,他应该寸步不离地守在李世民的身边,怎么现在才出现?在这之前,尉迟敬德干什么去了?

如果心里有这个疑问,那应该再提醒你一下,李世民的对手绝不仅有两个兄弟。

被射下马后,李元吉从地上爬了起来,撒腿就跑。看来,不是每个人都有李世民那样一箭毙命的杀伤力。

李元吉跑向了树林,说明小伙子还是比较聪明的,知道在大道上,两条腿是跑不过四条腿的。

跑着跑着,李元吉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折了回来,朝地上一个身影扑了过去。

去而复返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良机——李世民落马了!

李世民打马紧随李元吉冲进树林,不巧被树枝挂住并掉了下来,竟然还爬不起来。

李元吉扑到李世民的身上,一把夺过李世民的大弓,准备用弓弦勒死自己的二哥。

李元吉的双眼已经血红,愤怒让他的面孔变得狰狞。一定要勒死他!

充斥在李元吉大脑中的只有这么一个简单且血腥的念头,直到他听到一声雷鸣般的暴喝。

这个声音的主人是威震天下、曾在比武中三夺李元吉马槊的尉迟敬德。

图片

尉迟敬德即尉迟恭,字敬德。威名赫赫,现在他的画像还被当做门神,与他并立的是秦琼秦叔宝。

李元吉仓皇地从李世民身上爬起来,撒开两腿,向武德殿跑去,那是他以前居住的地方。

李元吉没能回到武德殿,就倒在了尉迟敬德的箭下。

在李世民的计划里,李建成、李元吉被射杀后,战斗就该结束了,可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此。

李世民漏算了东宫将领的忠诚。

“擒贼先擒王”被列为至理名言是有道理的。群龙无首之下,多是一盘散沙,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结局。东宫的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料到了东宫的失败, 可他依然要追求过程中的问心无愧。

听到李建成死亡的消息,冯立仰天长叹道:“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

就算改变不了结局,我也应该做点儿什么,只有这样,我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冯立率领两千东宫精兵奔向玄武门。事后看来,他向这些精兵隐瞒了太子的死讯。

来到玄武门时,冯立发现已经进不去了。大门被关上了,而且还是刚刚关上的,关闭大门的人是张公谨。史书上关于这一段的记载十分奇怪:“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

这就不对了,论多力,程咬金虽然不一定真耍大斧,但力气绝对不输别人;论拼命,秦叔宝的血都流过一桶多;论吼声,尉迟敬德刚刚把齐王李元吉都收拾了;论领导力,李世民就是总指挥。怎么就剩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了?

李世民、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去哪里了?

如果有这个疑惑,那我应该再次提醒你,李世民的对手不是只有李建成和李元吉。

这些刚刚还大杀四方的人突然从史书中消失,是因为他们进了史书黑洞。这个黑洞是李世民亲自制造的,他制造出这个黑洞,是为了让一些事情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些事情正是很多年后让李世民坐立不安,且非要找房玄龄看史书的原因。

曾经发生的事情就算史官不记,也总会有人记得。

 李世民跟他的秦王府干将们突然消失,极有可能是办另一件大事去了,那件事就是囚慈父于后宫!

图片

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不是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控制李渊。

艰难的不是浴血拼杀,而是面对亲情。

秦王府有不烂之舌的人很多,比如长孙无忌。

可李世民却面向尉迟敬德,用无比冷酷的声音发出了指令:“你去!” 于是,身披铁甲、手握长矛的尉迟敬德走向了临湖殿。

这位仁兄的身上应该还沾着鲜血。

李渊本来准备今天在临湖殿开家庭会议,为了彻底解决这件事情,还召来了朝中的重臣。可显然,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囚徒,因为手拿兵器的尉迟敬德径直走到了他的面前。

看到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李渊马上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很快,他听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讯。       

 “现在立秦王为太子,将国家政务交付于他,就没有事情了。” 好,你要的全给你。

殿外的李世民松了一口气,李渊的最终让步终于让他避免背上弑父的名声。这一天的血已经流得够多了,李世民不愿意手上再沾上父亲的血。

这一天,没有胜利者。

李渊亲笔书写的令李世民处置诸军的敕令传遍长安宫城,玄武门之变终于画上了句号。

三天以后,李世民终于成为太子。两个月后的八月九日,李渊退位,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

沙场的浴血奋战,秦王府的彻夜密谋,玄武门的冷血杀戮,无论怎样,李世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他没有辜负这一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