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香炉山(一):孤峰耸峙是香炉

 佷山访古 2021-08-19

香炉山区位示意图

七里湾远眺香炉山

不是每一个长阳人都爬过香炉山,但每一个从县城回家的长阳人都应当看到过香炉山。人们由长阳县城清江桥下西行,无论走在哪一条公路上,无论老家在哪一座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这座山。

林科所附近远眺香炉山

而在七里湾望到的香炉山,则是最雄伟的。站在扩建一新的龙(舟坪)(军)公路边,一座孤峰拨地而起,超出群峰,直插云霄,令人神往。虽然近些年来新建的龙津星城小区已经遮挡了山的一部分,但丝毫不能掩饰他的气势。

正对香炉山的鲤鱼洲

而在传说中,七里湾与香炉山也颇有渊源。据世代生活在香炉山下的老人们讲,香炉山脉就像是一张撒出去的渔网,主峰就是网把,山脉正对着七里湾边、清江河心上的鲤鱼洲(又称“鲤鱼滩”),为的是镇住“鲤鱼”,不让它跑。离奇的传说,给香炉山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趣味。

香炉山卫星地图(正中长方形山为香炉山)

香炉山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位于泉溪河和菖蒲溪之间,地跨龙舟坪镇三渔冲村和津洋口村,东麓直抵清江市场边的星城路(丹水老河道)边,主峰海拔358.8米。王渔省道和乡村公路围绕在香炉山边,画了一个约9.5公里的椭圆形圈。山脉东侧,是曾经的津洋口古镇,明清时期由夷陵州(宜昌府)通往施州(施南府)的官道必经此地,如今是龙舟坪镇人民政府驻地。明代礼部尚书、四川长宁人周洪谟,少时曾随他的父亲、时任长阳训导的周永隆来到长阳居住。学习之余,他曾多次流连于此,并写下了《津洋市》一诗。山脉的周边,是由泉溪和菖蒲溪冲积而成的肥沃农田,分布着像歌唱坪、三座坟、饶家河、宋家棚、胡家棚、李家台子、菖蒲溪这样的古村落,自古鱼米飘香、人文喟集。

由果园场通往香炉山主峰的小路

由三渔冲中学河对面的官家湾直上,是通往香炉山主峰的小路。据当地人讲,这是爬香炉山的一条独路。如今,由津洋口卫生院而来的乡村公路通到半山腰的果园场。人们登山,可以先由这条乡村公路过来,于半山登顶。

接近山顶的地方

登山的道路,处在通往主峰的东麓山脊上,坡度陡而逼仄。山脊中段,两侧是充满灌木的荒山和农田。这里是曾经的津洋口公社香炉山果园场。当年组织农民和学生种下的大片温州蜜橘,如今多数被砍,只剩下寥寥几棵,鹤立于田。由半山而行约一里,即到主峰岩下,荆棘愈多,路愈曲折。路边尽是荒草,草丛中出现几墩粗糙的石坎,证明了有人曾在这里种过田。通往山顶的最后一段路,是一段呈之字形的石台阶。台阶紧挨在峭壁旁,每走一步,不得不格外小心。走完最后一步台阶,即上山顶东侧,地势变得平缓,但路依然窄。站在路上,两侧风光尽收眼底,一面俯视津洋口,一面正对隔河岩大坝。

山顶往东南方向远眺津洋口集镇

山顶南对隔河岩大坝

山顶约长100米,东侧低而宽,西侧略高而窄。山顶西侧是一块长约10米,宽约5米的平地,曾经的香炉山古庙就建在这里,如今这里只剩下地基。如今在曾经的古庙基址上,建起了移动信号塔。东侧则是通往庙宇的两层台阶。居住在山脚下宋家棚自然村、现年75岁的宋承春老人,曾经在四五岁的时候跟随同伴到过庙里,至今对庙的格局仍然记忆犹新。据他讲,庙分四间,正对庙外台阶的是正门和大厅;大厅旁边是偏屋,兼作僧人的厨房,偏屋分别通往大厅和后屋;后屋两间,为僧房和杂屋;右边后屋外的一块大石头上,是厕所。传说,老百姓进香,都不能直接由大门直接进入大厅,而应先进偏屋,再入大厅。

古庙遗存的台阶

古庙遗存的堡坎淹没在荒烟蔓草中

香炉山的庙宇建于何时,周边的老百姓没有一个说的上来,长阳的旧志里也没有记载。所幸的是,山顶东侧、进入山门路边的一块重修庙宇石碑告诉了我们答案。石碑是长阳民间俗称“大七镶碑”,碑体通身高约2.4米,宽1.5米,厚0.2米,由碑帽、主碑、基座、压枋和两块镶石组成。主碑高约2米,宽1.2米,厚0.1米。此碑立于清咸丰七年丁巳岁(1857年),是重修庙宇的功德碑,有序言、领修及督修人员名单、捐资人员名单。其序,记载了庙宇由来及重修经过。笔者抄录如下:

咸丰七年所立重修香炉山庙功德碑

从来善自人为,福由矣降。吾邑有香炉山,自有明,迄今数百年矣。而一峰耸起,天然奇壮,固仙佛所藉以显灵者,洵士民祈福之地,又况暮鼓晨钟,深谷皆应,不啻警□觉世之一助。前此恒有修理。咸丰五年夏,庙右山墙忽焉尽崩,兼之栋楹已皆朽腐,丹雘亦渐剥落。主持僧觉静与余等共议,谓急宜重修。人同心募化,业有四乡众善踊跃捐资。今事已告竣,爰将名目勒于石,以期不朽。

由碑序可知,香炉山庙始建于明朝,后屡经重修,咸丰五年再大修,当时的庙主持为觉静和尚。

功德碑后草丛中的坟墓

在碑后大石头边的一块隙地,有一座由石头堆砌、无碑的小坟,墓主很有可能是曾经住在庙里的和尚。但究竟是什么人,已经无从考证了。

宋承春老人讲,当年的庙宇全部由錾子打磨的青石加三合土砌筑而成。这些石头,全部是从半山腰开采,再由人工背运上山。

可能是自从有了庙,山上才有了大路。从那时起,香炉山才不再是孤独的、普通的山,而成为一座热闹的、有文化的山。据说,从前上山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成为县城附近百姓心目中的一座圣山。从上山拜菩萨的仪式感中,老百姓或多或少地找到了一点精神慰藉。而文人,也纷纷登临吟咏,留下了一些关于香炉山的诗篇。

清代乾隆年间长阳著名诗人、秀才左錧,曾写下题为《九日登香炉山寻僧不遇》的七绝:

天高风急双林秋,独上群峰最上头。

此度孟嘉空落帽,野心一片白云留。

长阳旧志中对左錧其人的记载

左錧是一个有才情的人,诗、书俱佳,但也因为科举制度的束缚,终身困顿场屋,抑郁终身。对于左錧的描述,道光《长阳县志》毫不吝惜笔墨,极尽赞美之辞,说他“天资俊逸,风情潇洒,玉立亭亭,仪表绝世,诗才书法,俱擅一时。”这在长阳旧志所记述的所有人物中是绝无仅有的,如果属实,简直称得上“长阳潘安”了。

左錧年轻的时候,曾随他的哥哥、贡生左钰游江南,偶遇秀才韩皋,二人一见莫逆,“因通巨族名流,日相酬唱,而诗益工。”韩皋说:“如果我有你写诗的才气,加上我的文笔,那就完美了,可惜二者不能得兼啊。”两个人临别的时候,韩皋给左錧赠送了一些书籍,并给他的书斋题送匾额。韩对左说:“你埋头三载,就可以飞腾,这一科乡试我一定会中举,我们到时候一起进京考进士。”

而造化不齐,命运往往弄人。当年,韩果然如愿,考取了本省的举人,而左錧却落榜了。第二年,韩考取进士。左錧听说后,愈加努力攻读。但令左錧意想不到的是,哥哥左钰此时病故,家中又遭遇了一些风波,家道从此中落。家庭的变故,让左錧“虽不废学而就荒”。从此,他志气不得伸展,也自认为“愧负知己”,遂整日用酒精麻醉自己,时而长啸,时而高吟,抑塞以终。

这首《九日登香炉山寻僧不遇》,便是他对自己生平不幸的感慨。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自况风雅洒脱、才思敏捷。而“野心一片白云留”,又表达了他有志报国,施展才华,但又因制度限制和时运不济的悲叹。不幸的才子,古今有之,而于左錧等人而为甚。

香炉山庙的命运,终结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各项建设方兴未艾,而建材又奇缺的年代,庙里的一砖一瓦自然成了被注意的对象。先是修建长阳五中,由师生搬走了屋顶的瓦和领子。接着是修建区公所,搬走了大部分的石头砖。最后一次,大约是1959年时的一天,三渔冲大队修建养猪场(旧址位于宋家棚往合子坳方向第一个回头线弯道处),又组织20多个劳动力,搬完了剩下的石砖。宋承春老人当年15岁,就参加了那次劳动。他说:“那个时候我就有个劳力了,手脚还算麻利,一天搞了三个来回,背了三块石头回来。”为了修建养猪场,当时还拆除了宋家棚大路边的宋氏宗祠。

如今的香炉山顶移动电话基站

失去庙的香炉山,又重新成为一座孤山。经历了“大办钢铁”时期,曾经郁郁葱葱、古木参天的香炉山更是一度变成无人问津的荒山。据老家在邓家坝、解放后到宋家棚宋家“上门”的67岁老人赵运发讲,他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多年,都没有上过香炉山。后来,津洋口公社在山的东坡建起了果园场,以栽培温州蜜桔为主,一时间,香炉山下呈现一番热火朝天的场面。1977年,在黎化南将军的支持下,长阳修建化肥厂,原居住于潘家塘村的20个农户被拆迁,陆续搬到果园场开荒居住,寂寞的香炉山重新焕发了生机。荒废多年的上山小路,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香炉山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中。从此,登山者络绎不绝,人们登临山顶,俯瞰山下大地,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不禁感叹说:“要是能重建香炉庙该多好啊!”

曾经的集体果园场已经没剩下几棵果树

关于香炉山名字的来历,我访问了很多人,但都说不清楚。从周边任何角度来看,山峰都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香炉。有的说,是因为庙叫香炉庙。但我们在任何文献,包括咸丰七年重修庙碑文上,都没有发现它的任何名字。有的说,是因为从宋家棚方向看,山顶像一座香炉。而1984年《长阳县地名志》讲,“孤峰独峙,故名”,更是令人不解。但清代长阳诗人、磨市人刘正甲的《望香炉山》诗里,坚称与香炉(金鼎)有关:“何年鍊金鼎,缥缈结灵峰。塞雁一声过,寒山深万重。晴开云壑透,瘦失午烟浓。会约好奇侣,相携访竹筇。”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了。

香炉山顶向北俯瞰教育园区

长阳一中四号门附近远望香炉山

站在香炉山顶向北俯瞰,一个规模宏大、器宇轩昂的教育园区拔地而起,长阳一中已经由三里店旧址搬迁于此。昔日寺庙时不时的清远钟声已被如今日夜不绝的朗朗读书声所取代。相比感叹寺庙的没落,我们更愿意欣喜于教育的兴起。一个人,只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被社会认可的人。一个民族,只有敬畏文化、尊重历史,才能算的上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2019年3月9日,笔者与朋友下山的路上

本人在考察香炉山的过程中,得到了向大才、帅启祥、宋承春、赵运发等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本图文系作者原创,其他媒体使用须注明作者姓名及本公众号名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