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滔林 ‖ 厚浪沱李氏“原系铁木”之迷

 佷山访古 2021-08-19

上期推文:陈金祥 ‖ “系原铁木,来自豫章”——长阳厚浪沱“敦本堂李氏”族源探秘(下)

下文原载于《春水集》(李滔林著,中华诗词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作者授权发布。

△李滔林所著诗文集《春水集》及长阳厚浪沱李氏家族文化研究文集《魅力厚浪沱》。

关于厚浪沱李氏始祖李世华来长阳前在江西吉水的民族成分,在同治八年(1869)梓行的《李氏族谱》并没有记载我始祖李世华“原系铁木”。可是,40年后,到了1909年,一个叫李瀛联的人,在他领衔续修的《李氏族谱》的序言里却写上“吾族原系铁木,来自豫章”一句,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必须鉴别我始祖李世华是否是蒙古族出身的问题。

1869年梓行的《李氏族谱》的序言里说:“初,我始祖之来长也,鼎革相沿,兵燹蹂躏,携有先世宗谱,荡然无存,即间有存者,蠹穿鼠啮,半不可读。”如果李世华是蒙古族出身,在元明改朝换代之后,随身携带一部被推翻的“铁木”王朝的族谱,是讲不通的。

1992年版《长阳县志》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明确结论。在“部分土家族姓氏溯源”一节的“李姓”条目里,在列举了“厚浪沱敦本堂李氏”“都镇湾陇西堂李氏”“丁字垴李氏”三项之后,列举第四项:“铁木真后代李氏”,还特别作了解说:“据其后代口述:元末,铁木真后代被明人赶至江西,为避'满门挖洗’之祸,改姓李。后有祖迁籍长阳,入厚浪沱李氏宗祠,故有'起源铁木,来自豫章’之说。”

应该说,厚浪沱李氏始祖并非“原系铁木”,可以尘埃落定了。但这只是一个结论,还缺少论据支撑。“铁木真后代李氏”在何方,百十年来,我们厚浪沱李氏族人一直在苦苦搜寻着这方面的权威证据。但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权威的证据始终没有出现。

△李佑年先生写给长阳厚浪沱敦本堂李氏续修族谱编委会的信(图片由李滔林提供)

今年,厚浪沱李氏在续修族谱征集资料的过程中,一个籍贯长阳、现居山西省阳城、名叫李佑年的老人,提供了他保存的光绪十一年(1885)编纂的两册《鲢鱼溪李氏族谱》,权威证据终于出现了。

为保存原始资料计,现完整引用李佑年写给族谱编纂人员的信:

作志主任你好!

你要的资料因保管不善,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现已修补完成,复印装订成册。加之我身体欠佳,故拖至今日,请原谅。

族谱原有四册,文化革命期间,被李光浴拿走一本万字辈的族谱,故现有的一本万字辈的族谱不全(仅光绪21年续修本),故将三本合并装订成两册邮去,请收到后告我。

我小时候听父辈讲:鲢鱼溪李氏家族是由江西吉水县迁来的。始祖是李虎兄弟三人。李龙、李豹两人仍在原籍。而我从小离家在外求学,很少在家停留,故对家族了解甚少!只知宗达万年秀后改为宗达万年光,林作元德芳(作者注:原文如此。应为“'宗达万年光,林作元德芳’改为'宗达万年秀’”)。解放后从湖北革大参军后转业到山西省定居,已五十年有余。对家庭(作者注:原文如此。'家庭’应为'家乡’)的变化更是知道少之又少,无法帮忙提供(作者注:此处原文缺'族’字)谱材料,很是对不起。天暖后如身体好转,争取回长阳走走,看看你们。祝你们早日完成修谱工作。另外,还要什么,来信告之。 

此致

敬礼!

李佑年

2009年3月10日

△《鲢鱼溪李氏族谱》(复印本)书影(图片由李滔林提供)

下面一字不误地完整抄录李佑年保存的《鲢鱼溪李氏族谱》的两段原文:

“一世祖李虎,字南平,官居雁门关将军。生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铁李村大梨(作者注:原文如此,“梨”应为“栗”)树土地。不禄于大明。土葬于鲢鱼溪青龙嘴,与妣同穴。”

  “自此以上皆是原籍借籍之士。莫非龙公豹公之裔?想故家之流传数千载,于今之名目难尽书。爰是折(作者注:原文如此。“折”应为“摘”)录二公之裔以传后世耳。”

这两段文字表明了李虎的身份:一是“不禄于大明”,表明李虎是被明朝灭亡了的元朝的一个“雁门关将军”。二是“借籍之士”, 指李虎家族为逃避满门挖洗之祸,改为李姓。请读到这则文字的人特别关注“借籍之士”四字的意思。

△《鲢鱼溪李氏族谱》(复印本)书影(图片由李滔林提供)

这本族谱还写着:“(吾族的)派序曰'宗达万年光,林作元德方,若其学业大,国长发可昌’,观此派序,怎(注:原文如此。“怎”应为“总”)是无用,把先祖都忘却了,可笑,可耻。”这些话,宣泄了他们对依附于厚浪沱李氏的强烈不满。

△《鲢鱼溪李氏族谱》(复印本)书影(图片由李滔林提供)

更为惊奇的是,这本族谱的编修者在拟订的派字中,竟然暗含着歌颂不容于“大明”的元朝的内容:“万年兴培开,久长先祖德,盛必发祥永,元朝国天道。”这“元朝国天道”五字,表明李虎的后裔仍在暗地里怀念着已灭亡的元朝。

李虎是在什么时候来长阳“借籍”厚浪沱敦本堂李氏的呢?鲢鱼溪李氏的派字是“李一李维正,李守世宗达……”。鲢鱼溪李氏是从“宗”字派开始借用厚浪沱李氏派字的,溯推其“宗”字辈以前的“李一李维正李守世”八代,同时将厚浪沱李氏的派字也从“宗”字派溯推“春人朝火应山守水”八代,从而得出结论:鲢鱼溪李氏的始祖李虎大约是在厚浪沱李氏六世“春”字辈时的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来长阳,加入厚浪沱李氏的。换句话说,我厚浪沱李氏始祖李世华来长阳一百多年后,李虎才来长阳“借籍”于厚浪沱李氏,成为厚浪沱敦本堂李氏的一个分支的。

但是,这个分支的信息并没有进入1869年及1909年编纂梓行的厚浪沱敦本堂《李氏族谱》。事实上,这支人于光绪十一年(1885)另立宗祠,编纂了墨谱《鲢鱼溪李氏族谱》,从厚浪沱敦本堂李氏中析出。鲢鱼溪李氏的派字是:“李一李维正,李守世宗达。万年兴培开,久长先祖德。盛必发祥永,元朝国天道。顺文光明秀,大启昌后学。”(据《鲢鱼溪李氏族谱》。由于该族谱没有印刷出版,族谱编纂者拟定的上述派字并没有广泛推广使用。实际使用中,“兴培开久”几辈仍使用厚浪沱敦本堂李氏的“光林作元”的派字,或仅将“光”字该作“秀”字。)

至此,厚浪沱敦本堂李氏可以从“原系铁木”的迷团中彻底解脱出来了。

△《鲢鱼溪李氏族谱》(复印本)(图片由李滔林提供)

我写下以上文字,意在还历史的真实,并没有丝毫歧视曾经是厚浪沱的一个分支后来独立出来的鲢鱼溪李氏的意思。我们对于自己祖先的民族成分,只能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管是什么民族成分,都得承认。何况毛主席还将“铁木”的先祖成吉思汗与唐宗宋祖并称为中华民族少有的伟人呢。厚浪沱敦本堂李氏保护了鲢鱼溪李氏免遭“满门挖洗”之祸,鲢鱼溪李氏摆脱了杀戮之灾而得到了发展。今天的鲢鱼溪李氏,仍然是厚浪沱李氏应该善待的族亲。(作者写于2010年7月)

作者简介:

李滔林,湖北长阳人,长阳厚浪沱敦本堂李氏十八世孙(第十九代,“林”字辈),1981年毕业于宜昌师专中文专业,退休前在长阳一中任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为长阳诗词楹联学会原理事。著有《春水集》《魅力厚浪沱》等,参与编纂《长阳厚浪沱敦本堂李氏族谱》(六修)。


陈金祥 ‖ “系原铁木,来自豫章”——长阳厚浪沱“敦本堂李氏”族源探秘(上)

艺术与天然——长阳境内两处“十八罗汉拜观音”景观

【藏说长阳】从加盖官印到附粘契尾——反映“民写官验”形式变迁的李氏地契

【长阳碑刻】青岩村郑氏宗祠碑

【探索发现】湖北长阳最古老的宝塔——昌贵塔


佷山访古公众号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