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翰林 ‖ 厚浪沱钩沉

 佷山访古 2021-08-19
往期文章:
人文香炉山(三)饶家河里书声远(上)
人文香炉山(三)饶家河里书声远(中)
人文香炉山(三)饶家河里书声远(下)

作者简介
李翰林,湖北长阳鸭子口乡梨子坪人,退休教师,七十又四。现住庄溪。

△厚浪沱,位于湖北长阳鸭子口乡杨家槽集镇下方,地处清江一回水沱北岸,今已淹没于隔河岩水库。(向家舟摄)

厚浪沱,曾是一个闻名长阳县内外的地方,一个依山傍水的所在。过去,这里有一座敦本堂李氏宗祠。该祠堂修建于1841年,占地约五亩,徽派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石门木柱,飞檐翘角,气势宏伟。祠堂大门面向清江,高约5米。护墙面石精工打磨,光滑如砥,里面的远古脊椎动物化石呈白色,清晰可见。正面墙上,20块青砖上的官宦车马、农商闹市、水运纤夫、飞禽走兽等图案历历在目,体现了李氏“耕读为本,诗书传家”的家风。大门前左右各有一棵梧桐树,高大挺拔,绿荫如盖,像两个忠诚的卫士守卫在门前。再往前看,是十几棵古柳。主干双臂难以合抱,枝繁叶茂,影子倒映江中,天水一色。树上白鹤成群,鸟语悠扬,是羽族的天堂。

△清宣统二年敦本堂《李氏族谱》中的祠堂图(杨执恭绘)


祠堂建筑群倚山抱水,随地形逐级而上,前低后高。进入大门为第一级,中间是过道厅,两侧分别为议事厅和后来修建的学校教室。往上为第二级,是一条宽阔的青石板铺成的横向通道,往西,经大石圆门直达大操场。再向上为第三级,是可容纳百余人的祭祀大厅,往里是与大厅同宽的大丹墀,靠上边正中是亭台,过去供奉祖宗牌位之地。整个建筑群以最前面的大门和最后面的亭台为中线,主次分明,呈众星拱月之势。1949年后,在这里设立了完全小学,1958年设初中,后来放过高中班。隔河岩大坝建成蓄水后全部被淹,沉入江底成为记忆。

△摄于1965年的长阳敦本堂李氏宗祠西侧照(李滔林供图)


厚浪沱风景优美。后靠旗头山,山脉来势逶迤;面向清江,左临泉溪沟,溪水冲来的沙石日积月累成为沙洲,拦截了清江北岸部分江水,出现江水回流景观。江岸像一枚弯月亮,江水平坦如镜,波澜不惊,一碧百亩,视野开阔。所以这里被称为县内风水最好的“三个半屋场”之一。1958年,湖北美术学院师生一行十多人慕名到此写生,将山水风光留在了他们的画夹里。


厚浪沱地灵人杰。李氏始祖李世华于元末明初自江西吉安迁此定居,繁衍生息。此后,从厚浪沱发脉走出的人才和英雄不胜枚举。长阳明清乡贤李延春、李偀、李铎、李元祥、李守宦、李若燄、李锦达等,名载省府县志,是厚浪沱李氏古代历史上的优秀代表。延及近代,人才更是层出不穷。如李文藻,1891年生,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于保定军校毕业,与蒋介石是校友,曾任黄浦军校教官,北伐后任武昌公安局局长,年老回归故里,成为李氏宗族最后一任族长。听我爷爷说,他手中保存着一本同学录,因为上面有蒋介石和他的名字,所以,凡来这里的国民党大小官员都得下马,不敢冒犯。有一次,国军驻扎于祠堂,几个兵油仔偷了老百姓的鸡。李文藻闻讯后让一士兵把长官叫来,大发雷霆,狠狠教训一顿。从此,他们再也不敢干偷鸡摸狗的事了。再有李地文,北大法律系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共华北特委支部委员、书记。1939年创办厚浪沱补习学校,1943年与吴雨桐、覃毅武等人筹措建立长阳县立初中,宣告了长阳历史上第一所初级中学的诞生,并出任首任校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