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阳科举人物】明代涿州知州刘佺

 佷山访古 2021-08-19

相关文章:

创修《崇义县志》的长阳乡贤王廷耀

刘世璧:更欣桑梓共分辉

【长阳乡贤】姜晴舫

【芦溪怀古】拜谒清代长阳乡贤谭楚墓

何家坪社区白云口二三事

▲民国藜照堂《刘氏宗谱》中关于刘佺的记载

据明嘉靖《荆州府志》记载:明代时,长阳县城东门外有一座名为“云程万里坊”的牌坊,是有司为举人刘佺所建。长阳明代共出举人21人,但从宣德二年(1427)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的139年间,只有刘佺一人。

刘佺,明代中期长阳县城人,正德五年庚午科(1510)湖广乡试举人,长阳刘家坪刘氏四世祖。据民国十年藜照堂《刘氏宗谱》记载,刘佺生于成化四年(1468),卒不详。其中举时已四十二岁。

《刘氏宗谱》记载,刘佺曾祖刘必安,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贯桥庄,明洪武年间迁居荆州府江陵、枝江一带。祖父刘恒,字真常,正统年间继迁本府夷陵州长阳县城西关外。刘恒有八子:有璋、福、禄、寿、经、先、成、富。刘有富,为东流溪刘氏始祖。刘有璋,为刘家坪刘氏始祖,即刘佺之父。

▲嘉靖《涿州志》中关于刘佺的记载

据嘉靖《荆州府志》及嘉靖《涿州志》记载,刘佺中举后,曾任涿州知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清代长阳旧志,对其官职并未记载。光绪、民国两个版本《刘氏宗谱》,据清代咸丰年间抄录的刘佺墓碑(明代残碑)碑文,称刘佺为“河南睢州牧”。经查明清河南睢州旧志,均无刘佺之名。故《刘氏宗谱》记载恐有误,刘佺应为涿州知州

▲刘家坪刘氏字派,蕴含了深刻的儒家伦理,可能与先祖刘佺的思想有关。

刘佺为官的事迹在旧志中没有记载,但有明代碑文提及。据《刘氏宗谱》记载,刘佺墓原碑碑铭,为正德六年进士,历任礼部郎中、云南提督学道,夷陵州乡贤郑元所撰、宜都人余凤鹄书丹。清代时碑已漫漶不清,只见碑文中有“许国以忠,警吏以廉”之语。寥寥数语,大致勾勒出了刘佺的形象——他是一名忠诚国家、清正廉洁的官员。

▲刘佺后裔聚居地之一——鸭子口乡刘坪村(向家舟摄于2020年9月12日)

除了举人、官员的身份外,刘佺还是一名诗人。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中,收录有他的《仙人洞》诗,为吟咏当时长阳名胜仙人洞(旧志记在“县西二十里”)之作:

悬崖一窍与天连,上有仙踪世世传。

鸟弄笙簧天上乐,云生锦绮灶头烟。

沧桑有变随成败,花甲无端任转旋。

不是纲常肩担重,也应留此学神仙。

刘佺有夫人二人,子六人。元配李氏,生子嘉言、嘉宁(早夭)、嘉智;继配林氏,生子嘉明、嘉礼(失传)、嘉春(失传),均居于县城内。其后,嘉言子刘庚、嘉智子刘亢、嘉明子刘贵,由县城分迁沿头溪刘家坝(今属龙舟坪镇全伏山村)、固里溪刘家坪(今鸭子口乡刘坪村)、沿头溪刘家河(今属龙舟坪镇王家棚村),衍为三房,在天柱山南北开枝散叶,繁衍于今已至第二十三世,人口数千人。清代时,因三房后人共建祠堂于刘家坪,由此得名为“刘家坪刘氏”。今凡称为刘家坪刘氏的刘姓人,均为刘佺后裔。

▲大堰乡晓麻溪村村口。据光绪《刘氏宗谱》记载,刘佺墓原在位于图中部的山岭下方,该山岭由马鞍山发脉而来,墓穴为当时风水大师、郧阳人蔡廷俸所卜。(向家舟摄于2020年4月23日)

据《刘氏宗谱》记载,刘佺殁后,葬于小麻溪(今大堰乡晓麻溪村)响水洞前、覃氏祖茔后。清代时,当地人都知道这座“刘举人坟”。由于1949年后,经历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破四旧”以及南线公路建设、居民建房,小麻溪一带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座举人坟旧址已难寻觅。


【长阳文征】晏宗杰 ‖ 张琴堂先生传(曾祥科译注)

【文献连载】民国重修长阳县志四区采访册(十四)

【藏说长阳】清代长阳刘氏收藏文天祥行书的故事

【探索发现】吃麦子的石狮子?

何家坪社区白云口二三事


佷山访古公众号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