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果方法:原因→环境→结果

 我爱你文摘 2021-08-19

因果关系就是系统结构、外在环境与结果之间的平衡关系。原因是系统内部结构,环境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是“原因”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的存在:内部结构+外部环境→结果;内因是结构+外因是条件→事物变化。同一个“因”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会生成不同的“果”。玄思玄想:原因之原因…直至无原因?结果之结果…直至无结果?万物皆有因果,守恒也是因果,唯奇点无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在奇点条件下因果也空。

“因”是生成“果”的内在根据,“缘”是生成“果”的外在条件:因+缘→果。因缘果报,真实不虚。我们不但要分析“因为什么缘故?”还要看“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才生成这个“果”。所谓“事出有因”,既要分析内部结构的“因”,也要分析外部环境的“缘”,还要分析与对称系统的“缘”,随缘就是与环境保持平衡。因要拿得起,缘要想得开,果要放得下;因要尽人事,缘要顺自然,果要听天命。对因要客观,对缘要乐观,对果要达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结果,这是一种超然时空,反观万物的思维方式。

因果关系反映了万物质能时空普遍联系中的具体联系。事物的运化过程总是因果对称、因果平衡、因果循环、因果玄同…量子纠缠也许就是一种超时空的因果。因缘果报,真实不虚。有果必有因,有因才有果,结果仅是表象,原因才是本质。菩萨畏因,凡夫畏果,高人看到“因之因”,凡夫哪见“果之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基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因。基因听天命,人因靠修行;明心见真如,莫作苦命人。人人都需为自己种下的“因”承担后“果”,为他人错误埋单等于违反因果律。同时,人需对自己行为及结果的“因”有一合理的解释,如此才会淡定心安。

因果关系是事物相互联系的重要存在方式。在本篇九组平衡方法中,反馈方法“输入”是因,“输出”是果;感悟方法“体验”是“思想”的因,“行为”是“思想”的果;时间方法“过去”是“现在”的因,“现在”又是“未来”的因,“未来”是过去和现在的果;工具方法“目标→工具”是“结果”的因;过程方法“过程”是系统目标实现的因。凡存在之“果”皆缘于求存在之“因”——人所有的“果”都是缘于“求存在+求名利+求平衡”之目标及行为。

运用因果分析问题要注意五点:一是原因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生成结果——原因→空间→结果; 二是原因生成结果需要一个过程——原因→时间→结果;三是防止因果倒置——不要把果当作因、原因当成结果;四是事物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 五是原因的原因和结果的结果——因果链:原因→结果→新因→新果→……菩萨畏因是因看到因,凡夫畏果只缘只见果。菩萨能见原因之原因,凡夫哪知结果之结果?

✧ 五个维度

因果关系是一种客观关系,具有时间上的序列性和空间上的层次性。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平衡层次理论,可从五个维度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①分析形成“果”的前因(因果平衡关系);②此“果”是否到达所处环境的自然位置(系统与环境之平衡);③分析“果”与对称方的平衡关系(系统与系统之平衡);④分析“果”的内部结构(系统内部结构之平衡);⑤预计因现“果”将会形成什么样的后“果”。

如图:时间轴是“原因→结果→新果” 因果链,高人见“因”便知“果”;空间轴是“环境+系统+结构”平衡三层次。此分析模型说明:①事物都是“因果链”上的一个环节,存在与前+与后两个因果关系;②系统都同时存在与环境+与对立面+内部结构三层平衡关系;③人生之结果与“自然+人文+他人+它物+生理+心理”六个方面的平衡相关;④系统三个层面平衡关系反映了系统与万物的普遍联系,因果关系只是其中的具体联系。

从上述五个维度,对“问题之问题”进一步“玄思玄想”,就会产生更多更深的思想维度:环境之环境…结构之结构…对称之对称…原因之原因…结果之结果…多一个维度,可见到人之所未见;高维看低维,很多问题一目了然。因果链反映了事物变化的过程,“原因之原因”回答“从哪里来”,“结果之结果”回答“到哪里去”。所谓内因只是系统的内部结构,外因则是系统的外部环境。本模型的意义:突破内因外因两个维度,用多个维度来分析事物变化。

✧ 因果分析

因果方法就是通过分析系统、环境和结果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认识问题的前因后果。过程因果分析:原因→过程→结果。一是确立因果关系:把过程当作“因”,目标当作“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定有因。二是把影响目标实现的“因”分为三个方面:内部结构+系统之间+外部环境。三是将三个方面的“因”分成正反两个方向:有利因素+有害因素。四是分别在“设计→运行→测试→改进”持续改进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五是分别在“识别→评估→反应→措施”风险控制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六是分“因”别类,按照对目标影响程度归集,反馈并作用于目标实现过程。

系统实现目标往往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果多因),所以,在过程因果分析模型的运用中,应坚持“抓重点”原则。所谓“重点”就是事件与目标有较高的关联度,少数重点事件和因素往往是决定着目标的实现。没有局部的重点就没有整体的平衡。重点原则要求我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将那些与目标关联度大的事件,当做“关键点”或“关键单元”或“关键因素”来分析。

分析问题就是分析现有事件状况,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所谓“前因”就是现有事件存在问题的根源,“后果”则是因为现有问题而导致未来的不确定性事件。“前因”生成现在的“果”,现在的“果”又是“后果”的“因”。现有事件存在的“问题”既是“前因”的“果”,同时也是“后果”的“因”。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着它产生的因果逻辑链,因缘果报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事物的“前因→现状→后果”环环相扣,任何“问题”都是“因果链”上的一个环节。通过问题的因果链,可以看到问题“原因的原因…”还有“结果的结果…”所谓的“蝴蝶效应”也属一种“因果链”。

问题因果链运用系统思维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有助于理清问题的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效率和系统性。一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系统)开始,并逐步向下(结构)扩展。二是把一个已知问题(系统)当成主干,然后开始考量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或者子问题相关。三是每想到一点,就在这个“主干”上加一个“分支”,并标明这个“分支”代表什么问题。四是一个大的“分支”上还有小的“分支”,并分析问题的所有相关的成因,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