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二军团转战绥宁实录: 竹舟江河街民众搭浮桥,帮助红军渡巫水

 关山听风 2021-08-19

本文作者   黄喜可

红军的故事耳目濡染、家喻户晓,我们这几代人可以说是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的,我的家乡湖南绥宁苗乡竹舟江就流传有红二军团强渡巫水的故事。


爷爷是半个知识分子,他上过私塾、读过师专,做过会计、当过管家,四十年代在飞行员考试中还取得了湖南怀化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可惜太奶奶坚决不放他去),可以说爷爷就是一本鲜活动人的故事书。爷爷给我讲过许许多多关于红军英勇感人的故事,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嘛,还是他亲身经历过实际发生在我们竹舟江村的红色故事——搭浮桥,渡巫水。
竹舟江过去是湘西南著名古商埠,为绥宁与会同两县共同管辖,绥宁管辖上节街,会同管辖下节街,解放后全部归绥宁管辖,为竹舟江公社、竹舟江苗族乡政府驻地,2015年乡村合并后,现为竹舟江村。一条古老的河街又将上节街和下节街串连起来,成为两县共管一条河街的奇观。历史上绥宁境内的巫水原名雄溪、竹舟江,后改名黄石河,解放后改为巫水,为沅水五溪之一。
从竹舟江溯巫水而上,可达两座县城,即绥宁县城和城步县城,顺巫水而下到达湘西重镇洪江古商埠。竹舟江古商埠位于巫水与支流洗菜江的交汇处,山川相缪、天水一色,雪峰山脚的特殊气候又使竹舟江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浺瀜丰沛的巫水河促进了当地繁华的水路贸易,使竹舟江更富江南鱼米的繁华之气,河床河岸四处镶嵌着奇形怪异的大石头,造就了山川异域的独特风貌。湍急的巫水来到竹舟江后,形成了难得的数百米长的平潭,过去建有四大码头,是各种商船下行和上行、木排下行停靠的地方。
洗菜江流水潺潺、清澈无渍,沿途哺育农田、灌溉山林,流经河街时又方便了农妇日常的洗洗刷刷,成全了孩提们玩水的嘻嘻哈哈。
河街两侧美轮美奂的吊脚楼整齐排开,与锦绣山河相得益彰,大块大块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厚重纯朴、古香古色,各种商铺和作坊热闹非凡,甚至还有不少戏楼和妓院,置身其中让人忘却年岁。因水路便利、地理优势,新中国成立之前竹舟江一直是方圆百里内最繁华的商埠,周围东山、鹅公等乡镇的村民都要挑着粮食来这里售卖,汇集了周围乡镇的商品后,再由本地商贩通过水路运往洪江古商城,因此竹舟江一直有“小洪江”之称。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洪江做会计官时还曾乘坐竹筏来过竹舟江,见到竹舟江的美丽富饶后,把竹舟江河街的风貌映入了脑海,成了其之后著作的河街原型。
时间要回到1935年,12月21日,红二军团10000多人,在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率领下,进入绥宁县。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长贺炳炎率红五师与驻守瓦屋塘鸡公坡的国民党军陶广部队激战,贺炳炎失去右臂。此仗打破了国民党军妄想在绥宁及湘西南地区剿灭红二、六军团的图谋。12月25日,红二军团来到巫水河畔的竹舟江,并在此强渡巫水,西入贵州北上抗日。
正值寒冬腊月,湘西南边陲沿河小古镇——竹舟江。天还没大亮,张牙舞爪的乌云早早就霸占了东边的天空,堵住了即将要焕发的太阳,街头干枯的古树上隐匿着一只诡异的猫头鹰,咕咕…咕咕…凄惨的叫声从半夜一直持续到现在,一看就是阴冷的一天。
村民李长发正悠哉悠哉地在河街东头巡逻,他左手提一张用红绳系上破旧的铜锣,右手握住一根滑滑溜溜的茶树棒棒,身上穿了两件满是补丁家里最厚的棉布衣。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取下腰间的旱烟斗,一只脚搭在吊脚楼高处的青石板上,右手把茶树棒棒丢在了石板上,然后伸进满是排扣的衣服内,取出了贴身那件布衣口袋里的布制烟袋。打开烟袋正准备往烟斗里摁烟丝,砰!砰!砰…突然出现的几声枪声,吓得他手中的烟袋全掉在了地上。
枪声是不远的上游传来的,踌躇间,又是一阵枪声,李长发急急忙忙收拾好东西掉头就准备敲锣通知街上的村民,他把茶树棒棒敲下一半又停住了,心想这一敲不是把位置给暴露了,就在这时,他看到不远处十三四岁的黄宗柏(本文作者的爷爷)正扛着一捆柴吓得往他这走跑来,李长发急忙迎上去说:“捏伢子,那边打起仗来了,不知道什么情况,你快去街上告诉大家先躲起来!”黄宗柏把肩上的柴往边上一丢,撒腿就往街上跑去,边跑边喊:“兵来了哦!兵来了哦!个个快藏起来!”
河街上郁郁葱葱、植被高耸,江皋两侧怪石嶙峋、地形崎岖。李长发也是不怕死,把铜锣丢在了一旁,猫着步子边躲边藏地往上游窜去,最后趴在了河边的一块石头后面伸出头偷偷打探得起来。只见河中间飘着一块竹筏,上面有四五个兵,被埋伏在老枫塘附近的国民党地方保安团伏击了,筏子上撑船的民夫早就跳船潜走了。
李长发仔细观察筏子上的兵,灰色中山装,八角军帽,红布刺绣的五角星帽徽,李长发内心震惊起来:“红军!没错,跟五六年前追杀那个无能昏庸县长的红军穿着基本一样,那年途径我们村,就是红军!”

李长发回忆起来了:1930年的某一天,红军(红七军)路过县城寨市,被告知当地县长昏庸无道,利用手中的权利驱使国民党保安团坏事做绝、丧尽天良,红军派出小分队围剿保安团和县长,县长一路顽固抵抗,红军追击中就路过竹舟江。
当时,红军过竹舟江时,就帮助村民打跑了当地国民党恶势力,还把随时带的干粮、棉被、水壶等物资分发给了贫困村民,他们是好人啊!想到这里,李长发又痛恨地看了看藏在河边树林里放冷枪的保安团,保安团是当地陈姓地主雇佣的一队国民党地方民团,平日里欺压村民、走私鸦片无恶不作,在村民眼里就是一群土匪流氓,大家当然是恨之入骨。
只见保安团小队猛烈地向竹筏上的红军射击,完全不想给他们留下活路,而筏子上的红军们完全不惧磨难,趴在筏子上拼命轮流反击,视死如归,根本没有被敌人的突然袭击给吓到。红军战士们在反击的同时慢慢地往刘家方向的岸边靠,其中一名红军在掩护另一名红军撑篙子时中枪牺牲(解放后,为纪念五位长眠如此的红军战士,立有纪念碑),其他战士立即补上来继续掩护。剩余四名战士一上岸就迅速躲在附近的岩石后进行英勇的反击,并找机会立即分散开,依靠左右开弓的战术向保安团发起了反攻。
面对战斗素质很高又非常勇猛的红军战士的打击,保安团终于扛不住了,夺一鼪鼯之径仓皇而逃。战士们以为敌人已经跑远,开始在岸边打扫战场,哪想到敌人阴险狡诈找来帮手又返回,突然从树林里跳出一大队保安团人手,他们手 持枪支将四名红军战士团团围住,俘虏并捆绑了四位战士(后来, 保安团在联溪村交四位红军战士)。
等到对岸保安团带走红军战士后,周围逐渐安静下来,李长发准备继续向前查看。这时,从河边的草丛中冒出来一个人,这人真是帮助士兵们撑筏子的民夫,李长发一看,原来是村里的胡长新,他赶紧向前伸手把胡长新从草丛中拉了出来。赶紧问:“长新,怎么回事,红军怎么来了?”只见胡长新一边叹气一边蹬脚尖:“哎…可惜了,可惜了,红军战士被抓了!”
胡长新接着说:“我从武阳买谷种回来,遇到红军侦察兵,他们想来我们这停留补给,喊我帮着带路,我肯定很乐意,毕竟几年前我们就见过红军了,他们是正义之师,好人啊。哪知道红军乘筏子过刘家的时候,遭到这群王八羔子的伏击,我没枪又怕死,只好跳水逃走咯,可惜几位红军战士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李长发问道,胡长新叹一口长气:“哎…我们先回街上,把情况告诉大伙,我之前从战士们口中得知,红军大部队估计明天就会到我们这来,我们得想想办法怎么样让红军们快速从河对岸渡过来。”两人说完立即往街上跑去。
二人回到河街马上就打锣敲鼓把村民都召集了起来,李长发把刚才发生的事同父老乡亲们一一讲述。大家都还记得几年前红军路过竹舟江的情景,他们打土壕、分浮财,惩恶扬善、劫富济贫,是我们穷人的子弟兵啊,大家一致同意要帮助红军。
首先,红军们要渡河,要怎么样才能让所有的战士快速而安全地渡过巫水河呢?村民们陷入了思考和讨论中,许久过去还是拿不出可靠的方案。关键时刻,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进步人士走了出来,他叫陈启汉,外号克刚胡子。陈启汉来头很大,据说是黄埔军校毕业,和国民党头目蒋介石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打仗和当官,进而隐姓埋名回老家定居。蒋介石知道后,要封他做官,他张口就拒绝了,于是念惜旧情的蒋介石只好封他为“见官大三级”,让地方官员不能为难他,竹舟江村周围发生的矛盾,只要请他出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为什么说陈启汉是进步人士呢?虽然其与蒋介石有交情,但是他却很反感国民党的那一套缺乏民心的做法,常常告诫前来拜会他的国民党军官不要和红军作对。紧急时刻,陈启汉站了出来,他直接提议,渡河最好的地方就是老枫塘渡口,那里不但水流平缓,而且过河后距离河街近,可以快速安排红军休息整顿,也更方便召集村民。但是,当下最大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过河,一万多人的部队,绝大部分都是不懂水性的,何况红军还扛了枪和行李,游过去是不可能的。用竹筏可行,但是太慢了,这么多人,要全部用竹筏过河,那时间根本来不及。
陈启汉坐在八仙桌思考中突然拍案而起:“搭浮桥,我们就用现有的木头和竹筏搭一座浮在水面上的桥,这样就可以让军队快速通过了!”这个方案非常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李长发立即打断了还沉浸在议论当中的村民,把红军渡河的方案告诉了大家,让大家把家中能用的木头和竹筏立马送到老枫塘渡口,为明天红军大部队渡河做准备。

第二天早上,在碧水蓝天的迎接下,太阳终于刺破了那邪恶的乌云,将温暖的光辉撒了下来,驱走了黑暗与阴冷!李长发已经在老枫塘渡口等待了许久,正当李长发瞌睡连连的时候,他的余光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快速挪动,他抖了一个激灵,睁大眼睛抬头一看,只见河对岸鲤鱼界上集满了浩浩荡荡的红军。李长发大喜,提着他的旧铜锣急忙奔向街上去了。
不一会儿,全村的人都往老枫塘渡口聚集了过来。老枫塘渡口,此时已经堆满了木头,泊了几十块竹筏,河街上懂水性的群众也都来到了渡口。群众们把三块三块竹筏叠在了一起,这样才能万无一失保证红军不会摔倒,又用干稻草编的粗绳,把水中相邻的竹筏牢牢地绑了起来。叠起来的竹筏连起来只有河道的四分之一宽,这时候,河街上懂水性的群众又把岸边的木头往河里扛,木头比较窄,把所有能浮起来的木头绑好后,发现距离对岸还有将近一半的距离。陈启汉见状后,皱起了眉头,村民们也在议论纷纷。
“用门板板吧!”十几岁的黄宗柏大喊一声,刘长发听到后心头一喜,立即转头过面对群众们喊到“快!快!快!大家赶快回家把大门板子卸下来,门板又宽又厚,肯定能行!”河街的群众一听,立刻一窝蜂似的往家跑。假如这个时候你走在河街上的话,你会发现,整条青石板街道两旁的木屋全都没有了大门,变成了一条没有门板的街。过了几分钟,只见河街那边三三两两的村民,抬着自家吊脚楼的门板往渡口这边快速跑来,画面就像海边回航的渔船一样,虽然稀稀拉拉、踉踉跄跄,但每个人脸上都徜徉着欣喜的笑容。
这个时候可谓是真正的争分夺秒,快一秒似乎离革命的胜利就更近一步。不等后面抬来的门板,先抬来就先跑过竹筏和木头桥,把门板一一铺在河面上并牢牢绑住。经过河街村民和对岸红军的共同努力,浮桥终于搭好了!只见红军中走在最前面的将军一声令下,让早已做好准备的红二军团的士兵们开始渡河。
啪啪哒哒!啪啪哒哒!前面的的部队迅速地走到了巫水河中央,当最前面的几名士兵试着走上由门板搭好的浮桥时,发现还是有点晃晃悠悠,如果行军稍微快点的话可能会有摔下河的危险。刘长发灵机一动,立即大吼一声:“这样吧!水性好的乡亲们跳到水里去,两两一组在水里扶稳门板浮桥!”说实话,寒冬腊月,要让人跳到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去呆这么久,还真有点为难,群众们似乎有点胆怯了。刘长发见状,又立刻大声补充到:“红军战士艰苦奋斗、不畏牺牲,拿命在对抗国民党!他们也是血肉之躯,这点困难你们就怕了?”话刚一说完,只见黄宗柏第一个跳下了河,其他水性好的群众也纷纷跳到了河中。
河街上水性好的群众咬紧牙齿稳稳地扶住了门板,此时红军战士再走上去就不会晃悠了。红军队伍前的将军看到浮桥稳定后,下达了加速过桥的命令。红军战士们扛着枪抬着炮,迅速过河。河面上水花四溅、波浪滔天,岸边水雾萦绕、人流滚滚。
接近傍晚时分,红二军团所有战士终于渡过了巫水河,竹舟江村民们见到红军大部队后非常激动和开心,有的拿出自家的锣鼓、竹笛、二胡等乐器在河街上又唱又跳,有的舞着木头雕刻的狮子和稻草编的龙灯窜来窜去,还有的排着队在菩萨和佛祖面前烧香燃纸为红军祈福。
在热闹和欢呼中,军队里面走出了几个身着土色补丁军装、头戴绣五角星图案军帽的人,其中一个高大魁梧、正气凛然的军人走到李长发等村民面前笑呵呵说到:“老乡你们好,大家辛苦了,我是红二军军团长贺龙,我们是工农红军,是专门打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路过贵地,想借此休息整顿三天,大家能帮忙安排下吗?”李长发急忙迎上来说:“将军您好,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是好人是亲人呐,几年前就有红军路过我们村,虽然没有能留他们住下一晚,但是他们的好他们的善,我们村每一个人都记在心中呢。将军不必客气,赶紧进村吧,我们一定会好好招待战士们的!”
就这样,红二军团一万多人在贺龙、任弼时等革命家的带领下在竹舟江村临时驻扎了下来,驻扎地为苑家团陈姓祠堂周围以及李家宛盘古庙周边空地。等安顿好红军后,李长发又找到了贺龙将军,他告诉贺龙,村中的粮食基本都在陈姓地主家窨子屋(原乡政府前面不远,红墙白院围起来的木制大楼房,美轮美奂、风格迥异,院内用青石板铺满地面,屋檐像江浙一带古镇的风格,隆起来又往内卷起,木制窗户上雕满精致的花鸟鱼虫)。虽然国民党保安团已经跑了,没有了障碍,但是存放粮食的仓库钥匙却也被他们带走了,唯一还剩一把钥匙在保长唐思明手中,他人在唐家,村民去拿,他不一定会给,李长发的意思是希望红军派人去取会更好。
贺龙将军立即派遣了四位红军出发去唐家拿钥匙。四位红军中带队的是一位连长,身上还配备了短枪,贺龙给了连长几块在国军那里缴获的大洋,告诉连长,如果途中遇到什么猪啊羊啊的,就买一头回来。
从河街往唐家的路虽然只有几里路,但是山路崎岖、重峦叠嶂,一弯比一弯长,一山比一山高,要不是有村民指路战士们肯定会迷路。说出来可能难以让人置信,保长唐思明是一个甘于辛勤劳作之人,战士们找到他时,他正在田里耕田,天寒地冻的居然在耕冬水田,为来年春耕做准备呢。唐思明看到红军时还吓一大跳,看清楚是红军才放松了警惕,明白了来意之后,二话不说就跟随红军往河街的方向去了。在回河街的路上,唐思明还就带着四位红军到唐家一名农夫家买了头大肥猪,为了赶时间,毛都没刮,剥了皮用两根杂木绑了起来,四位战士乐呵呵地抬着肥猪回去了。
唐思明带领红军打开印子屋粮仓的大门,看着满仓粮食,李长发立即组织起街上的民夫,他带着黄宗柏、胡长新、唐思礼、唐思义、陈祖权、唐思仁、陈祖汉、杨进高、陈啟江等十几个民夫,他们身着布衣、脚踏草鞋,扛着扁担和箩筐就去印子屋取出囤积的稻谷,然后挑往外厂、中厂、内厂碾米。碾米厂分布在河街各处,都是由巨大的岩石堆砌组装,然后经过岩匠们日日夜夜的精打细磨开凿出来的。碾米的动力不是人也不是牛马牲口,而是开凿好水渠,用引流而来的河水推动大磨进行碾米。三个碾米厂不停地转动,轰隆隆,轰隆隆……出米后,民夫们又满头大汗一筐一筐地送往红军驻扎处。
有了米,菜当然不能少,一定要让人家红军战士们吃饱吃好。年关将至,老百姓们早就熏好了腊肉和猪血圆子,在柴火上烧过皮后再用麻布袋子一袋袋装好,浓郁的肉香味馋得土狗们上窜下跳,只见全村的狗都跟在麻布袋后面依依不舍。家家户户的木槽子也打响了,砰砰嘿嘿,砰砰嘿嘿!整条街都是喷香喷香的糯米糍粑味,妇女们的巧手眨眼间就把槽子里打好的糯米捏成了一个一个白花花的糍粑。街角的几个手推石磨根本没停过,两块巨大的圆柱石块摩擦着,咯吱咯吱、咯吱咯吱,一手推磨一手不断地用勺子将黄豆和清水灌进磨眼里,磨好一桶就倒入白色布袋内,再用大石块压住得到过滤的豆腐水,然后倒入大堂锅煮沸,最后压成水嫩嫩的豆腐。
当天晚上,红军让唐思明在军营内住下来,询问了下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活动情况,同时告知了唐思明红军在此休整得非常充分,村民们送来的粮食和干粮塞满了战士们的包袱,本来打算休整三天的,但现在休整一天就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红二军团打算明天就出发。
唐思明安排了李长发作为向导,他经验丰富、头脑灵活,并且熟知路况,是向导的不二人选。唐思明回去时,一红军将领拉住他,往他手里塞了一袋银元道:“我们红军虽然是工农子弟兵,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我们有严格的纪律和原则,不能来老百姓家白吃白喝,这些银元你分给乡亲们,虽然不够,但是多少补偿一些。”唐思明一开始执意不肯收,在红军战士的再三劝说下还是收下了。
回到街中唐思明把银元分给了出物出力的街坊们,大家非常感动,都说红军和国军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国军路过,跟土匪一样,搜刮财物,没钱就得出人,抓走不少壮丁,打伤不少乡亲父老。红军真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兵啊,在广大百姓面前平易近人,不偷不抢,不打不骂,吃了拿了还给钱给票。
翌日,整条街的村民都自发地在军营外等待着,有提着干粮的,有端着茶壶的,还有抱着绣花鞋的……村民们把自己最后的心意塞给了需要的红军战士们,同时,贺龙将军派出一队人,把红军一路从国军和土匪手中缴获的浮财,分给了帮助红军的民夫们。红军出发啦!嘹亮的口号萦绕崇山峻岭、江河湖海,整齐的步伐响彻凛凛云端、茫茫大地,伟岸的身躯方显气势恢宏、雄姿英发。红二军团大部队由李长发带队往长界方向北上而去,另外派出一队战士往新田方向行军,作为战术策应。
红军故事千千万,红色事迹代代传,竹舟江河街老百姓与红二军团战士们的鱼水之情就是抗战时期军民融洽最好的体现。军魂与民意的共鸣,谱写了一首惊天动地的正义之曲,浮桥与门板的结合,勾勒出一幅义重情深的温馨之画,历史得以见证,竹舟江为此传承!
本文作者 :黄喜可,苗族,绥宁县原竹舟江苗族乡竹舟江村人,现为湖南省邵阳市资江学校教师。本文根据黄喜可的爷爷黄宗柏等老一辈的讲述进行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