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夜“吴话”

 落到尘埃 2021-08-20

子夜“吴话”

文/吴依航
今天看完了《子夜》,经过查阅资料,这本书原来名为《夕阳》。更为有趣的是,两个题目给人的感觉竟是完全相反的,夕阳所描述的意象让我感觉是一片荒芜,光芒正在消失,原来有希望,但是正在流逝;而子夜则是完完全全的昏暗毫无光明了,但是一两点钟有皎洁的明月正在中天,更有火红的旭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下正待命出征......原来没有希望的图景这样一想反倒满是希望了。所以我迫切地想要知道茅盾在写这本书时他的所思所想。
  
首先,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是否存在明显冲突"不错。我们已经举过例了。譬如说,荪甫和厂里的工人。现在厂丝销路清淡,荪甫对工人说:'我们的厂经”成本太重,不能和日本丝竞争,我们的丝业就要破产了;要减轻成本,就不得不减低工钱。为了民族的利益,工人们只好忍痛一时,少拿几个工钱。'但是工人们回答:'生活程度高了,本来就吃不饱,再减工钱,那是要我们的命了。你们有钱做老板,总不会饿肚子,你们要顾全民族利益,请你们忍痛一时,少赚几文罢。'--看来两方面都有理。可是两方面的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就发生了冲突。" --吴芝生    
读者朋友们,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当时的民族利益如果仅仅指民族工业的发展那就太狭隘了,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国家资本入侵,内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掮客指管人介绍头买,从中取用金的人。也常喻指投机者。金融学中掮客是指一种专门帮助资本流动,并从中赢利的职业。推行买办主义,以及军阀混战等等。实业救国的张謇等人后来用实际行动证明实业救国行不通(当然这个是后话)。民族利益我认为,即是全体人民的利益。阶级与阶级之间是必然存在矛盾的,但是我们永远都是民族利益凌驾于意识形态之上,国共合作抗日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坚定的认为阶级矛盾不会上升到民族利益,这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冲突什么的就更是子虚乌有了。   
后文我所印象深刻的便是唐云山对于“政治不上轨道”的论述了,“对,对!周仲翁的话总算公平极了。所以我时常说,这是政治没有上轨道的缘故。譬如政治上了轨道,发公债都是用在振兴工业,那么金融界和实业界的关系就密切了。就不会像目前那样彼此不相关,专在利息上打算盘了。然而要政治上轨道,不是靠军人就能办到。办实业的人--工业资本家,应该发挥他们的力量,逼政治上轨道。" 
 
茅盾先生是通过一个叫杜学诗的年轻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什么民族,什么阶级,什么劳资契约,都是废话!我只知道有一个国家。而国家的舵应该放在刚毅的铁掌里:重在做,不在说空话!而且任何人不能反对这管理国家的铁掌!譬如说中国丝不能和日本丝竞争罢,管理'国家的铁掌就应该一方面减削工人的工钱,又一方面强制资本家用最低的价格卖出去,务必要在欧美市场上将日本丝压倒!要是资本家不肯亏本抛售,好!'国家就可以没收他的工厂!"茅盾先生的思想,不可否认,在当时非常先进,结合了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他的思想放到现在来看无疑是幼椎的。他想看怎么样控制资本,怎么样商业竞争,但是资本家要钱,工人要吃饭要养家,为了价格压下去就必须榨干人民,为了资本的竞争胜利就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个明显是不妥当的,人民的幸福比一切都要重要!而后茅盾先生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无情的自嘲“好!就可惜你既不是资本家,也不是工人,更不是那铁掌!还有一层,你的一番演说也是'没有说出所以然来的浮话!"   
我下面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政治上上了轨道?"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军界、政界、商界工界....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如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一个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使他们完美地调和,可以使军队有战斗力,政治家有执行力,商人有领导力,工人有生产力.,政治上了轨道,其实就是对于国家的各个组织个人有统一的领导,对于各项工作有明确的计划,对于创新创业者给予支持鼓励并且用开放的政策加以指导;上至元首,下至黔首,有路可走,有家可回,有人可爱,有事可干,日复一日而不知流年似水,年复一年而已忘老之将至,此之谓“幸福”! 
  
茅盾,矛盾,哈哈!茅盾先生真不愧是写矛盾的妙手,开始吴老爷子喜剧性的死亡,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与新生的资产阶级的矛盾。而后吴三爷是上海知名人士,必然各界人士自然而然就赶来吊唁,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各人之间的交谈,以及下文的利益交会与冲突......先生在情节的布置真的是煞费苦心。而吴夫人与雷鸣的爱情故事和结局也是写的极其隐晦,一朵枯萎的白玫瑰、一本纸脆页黄的《少年维特多的烦恼》,甜蜜的曾经与悲剧的结局在读者脑中就大概有了图景,意象的选择也是极好的。   
为了看这本书,我看了许多有关当时社会情况与经济的资料,越来越体会到做学问“先博后渊这四个字的份量,小说的文笔是次要的,而主要的是它所能描述的社会矛盾,社会图景,思想深度......这本书为什么好,就是因为它有着大家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我们应如是,青年当自强! 

作者简介:吴依航,男,沭阳如东实验中学学生。平常喜欢结交朋友,喜爱读书,尤其喜欢历史方面的知识,希望叔叔阿姨给予指导。《爱·困惑》获“《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特等奖。

淮阴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淮阴文学”以弘扬淮阴本土文化为宗旨,提供交流文学平台。一篇文章,一段人生!平台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对所有来稿一视同仁,择优录用。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教育类文章、大中小学生习作等原创作品,在别的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请勿投寄。欢迎赐稿。邮箱赐稿:653877556@qq.com,微信投稿:cdj-yx。(作品要求三百字以上,初次投稿请附简介和近照一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